煤炭企业发展问题及改善建议
摘要:煤炭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资源行业,也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矿产资源行业。随着经济进入新形势,特别是环境保护与供给侧改革,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需要煤炭企业深入分析新形势新问题,为未来的发展与能源行业的持续变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煤炭企业企业改善建议
一、概述
煤炭行业是我的传统资源行业,在我国也是历史悠久的行业资源之一。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枯竭,以及人民对环境保护改善的迫切要求,使得煤炭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以我国的产煤大省山西为例,仅2017年,大同的煤炭产量就已经从4亿吨减产到1亿吨,中国煤炭的未来,让人堪忧。众所周知,煤炭的储量是固定的,虽然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越来越的煤田不断被发现,但化石资源产生的要素就说明这类资源是迟早会枯竭的。同时,能源的转型也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天然气和核能的出现,能量的来源已经不仅限于煤炭。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空气质量,煤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CO2和SO2,对空气造成大量的污染。所以我们必然要向清洁能源转型。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煤炭行业的发展情况,就会发现我国进行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会维持煤炭下游行业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而这也直接影响到煤炭行业将会保持较高的市场景气程度。随着我国“环保风暴”的强化与“绿水青山”建设的不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也使得煤炭企业承受着极大的压力,这正说明煤炭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虽然近期我国国内煤矿企业的生存日益艰难,同时行业内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但在此时,企业只要努力寻获发展方向,坚定发展路线,就能在充满风险、但又存在机会的煤炭行业寻到立足之地。这种现象必然导致煤矿企业只能适应旧时代的经济环境,无法在变幻莫测的经济环境中,把握企业发展方向,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明晰企业优势及短处。
二、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煤炭生产企业多,行业管理水平不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的生产量与消耗量也不断的上升。由于相比而言煤炭企业的生产技术含量相对不高。历史上,我国存在着大量的中小煤炭企业,一方面压低了生产成本,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压缩了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这些企业的行为亟待得到查处和规范。随着“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实施,各地对于中小煤炭企业陆续进行了整合,截至2017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7000个以下,30万吨以下小型煤矿减少为3200余个。目前201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数量达4467个,较2017年同期的5067个减少600个。其中,亏损企业数量达1196个,较去年同期的1193个增加3个。通过关停并等相关举措,减少了中小煤炭企业数量,优化了行业结构。
(二)历史包袱沉重,转换机制困难
从传统角度来看,我国的煤炭企业往往还是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着较大的历史包袱,如企业办社会、退休人员多等实际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煤炭企业往往并非在城市周边,而处于相对边远的地区。故而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企业办社会也就应运而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了一些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与煤炭企业相伴而生,共同发展。正常开发时,城市发展兴旺,资源枯竭时,城市发展缺乏动力。要维系社会职能的正常运作,煤炭企业又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宝贵资金去维系这些设施的运转,同样的情况在全国的资源型城市都大同小异。此外,由于退休员工众多,大量的离退人员在社保推行前就已存在,也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也体现了煤炭企业的债务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据当时的数据,全国煤炭行业负债总额达到3.68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达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当时的山西七大省属煤炭企业的负债总额达到1万亿元,与当年全省的GDP相当。在现实的情况中,各地都存在着煤炭企业大额负债包袱严重的情况。例如,山东能源集团、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煤业、河南能源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不同地区的煤炭大型企业纷纷出现了评级预警等情况,客观上反映了煤炭企业严重的债务问题。
(三)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不合理
从产权结构来看,我国煤炭企业的国有企业数量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同时由于这些国有企业拥有许多民营企业不具备的资源,造成许多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压。若市场中缺乏民营企业的竞争,市场将失去应有的活力。在现阶段,我国的煤炭行业产品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包括了产业结构单一、产品质量问题、产品结构单一等典型情况。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如煤炭企业的生产往往就是单纯的煤炭开掘和销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形势、经济热点等基本方向,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极大。二是客户相对单一,往往属于煤电生产为主,也是消耗的主要去向。如果某地电力资源格局发生变化,则对于煤炭的销路影响颇大。三是产品种类单一。大多数煤炭企业生产主要是原煤,几乎没有增值,附加值低,可替代性强,竞争力差。
(四)环境保护压力
在当前环境保护加大力度的前提下,对于煤炭生产企业来讲无疑也是巨大的压力。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衡运行的意见》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在2017年将煤炭占能源消费问题的比重降到65%以下,这充分说明了煤炭减少使用是未来的大趋势。同时,火力发电厂也在改变燃料结构,均调整为使用5000大卡以上的燃煤。而对于煤炭种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而对于某些产品燃烧值较低煤炭的企业,则必须考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随着党的十八大将美丽中国作为“中国梦”的重要指标,建设“绿水青山”也成为政治任务,说明调整能源结构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而对于京、珠、长等经济发达地区都要明确减少煤炭使用量。凡此种种,都对于煤炭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发展的改善建议
(一)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行业准入标准
针对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较大型企业环保设施完备,但生产成本增加,而很多中小企业环保设施形同虚设,通过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换来较低生产成本,重要的是强化政府转变管理模式,实现公共及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地方政府要加大环保督查力度,坚决关停不具备环保能力的采矿、选矿、冶炼、化工等小型生产企业,从而更好地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到实际中,可以将各地区划分为区块,下发给基层各监管单位,督促基层监管单位进行监管;一旦上级单位发现监管不力的问题存在,直接对基层单位进行问责。煤炭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要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企业规模与产能的扩大,从而实现做大做强的基本目标。
(二)多方入手,解决煤炭企业的“包袱”问题
近两年来,随着经济质量的增长,国内对于煤炭的消费也在呈上升态势,煤炭单价也有所走高。首先,煤炭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增加产能,积蓄力量,逐步化解一些比较紧迫的债务问题。其次,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应通过相关的引导和引导重组等模式,使得企业与债权人之间通过债转股等模式,缓解企业的压力。通过重组,可以使得煤炭企业实现多种经营、多元化发展。再次,政府及主管部门要下大力气解决“企业办社会”的实际问题,通过相关的配套措施,切实剥离煤炭企业的社会职能,真正解除煤炭企业的债务“包袱”。此外,地方政府也要紧密配合给予一些政策支持,例如,对于煤炭企业办的医院移交地方,地方应给予相关人员相应的事业单位编制,确保整个过程稳定、有序。
(三)优化产业结构及产权结构
首先,我国煤炭企业的产权结构已发生由一元化国有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变,民营企业的数量在逐步增加。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适当给予指导和扶持,帮助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在行业中引入民营投资或外资,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健康发展的活力。其次,从产业结构来看,煤炭企业应实施“资源转化增值”的理念,不能沿用“挖煤、卖煤”的陈旧做法,要实现能源综合开发的新途径。例如,通过粗加工或精加工,实现焦炭等高端煤化工产品升级等方式,如“煤变油”等多种途径,打造清洁能源,实现产业升级。再次,从产品结构来看,应通过煤炭深加工、洗选等,实现生产的精细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四)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创造绿色能源
要进一步落实总书记的指示,延长资源型产业链,实现资源转化增值。结合煤炭企业与城市“共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地区的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创建环保卫生城市。在具体措施方面,一是通过提升运输效率,节约运输成本实现低碳排放。一方面,降低物流成本与物流能源消耗。如通过“煤电联运”“煤炭物流园”等方式,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例如内蒙古地区通过煤炭电子交易中心,整合生产、运输、销售、信息、客户等环节,实现集中外运、返程配货、商品调度、经济结算等方式,极大提升了煤炭企业的运输效率。另一方面,要积极对接公路、铁路等相关运输系统,不断拓展运输线路与渠道,提升运输效率与运能,通过“专列”“专用通道”等方式,实现煤炭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落实环保目标。例如,通过井下与地面综合治理等模式,减少矸石升井与排放,或通过发电、建材等模式综合利用废弃矸石。对于洗煤生产线建设,通过回收与污水治理等手段,使相关排放达标。
四、结论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不可再生能源。煤炭行业是我国的重点基础行业,既面临着机遇,更是挑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与新能源的持续推进,对能源的需求也必将持续走强,煤炭产品价格也持续回暖。煤炭企业应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抢抓有利市场机遇,持续加强各业务板块成本管控、提升生产技术指标,使得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国家应引导企业打破垄断,在产权结构多元化的基础上,企业通过联合发展等方式,组建规模更大、效益更好、生产效率更高的现代企业集团,增强我国煤炭企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燕桃.我国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8(11)
[2]韩红梅.现代煤化工产业进展及发展建议[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8(10)
[3]东忠岭.煤炭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主要任务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8(08)
[4]林爱梅.煤炭资源整合的新视角与新探索―――评《煤炭资源整合中的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作者:张日红 单位:山西新景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