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海洋经济论文 > 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分析

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4-04 22:42:00人气:855

[摘要]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且经过过去几十年迅速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虽然迈上了新台阶,但经济体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且随着近几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加剧,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愈发突显。本文将在对我国海洋经济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在“一带一路”基础上,探究了我国海洋经济应该制定怎样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0引言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的发展壮大,我国已具备了在世界舞台上与其他发达国家展开博弈的实力。为了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2014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开幕大会上,我国明确强调了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并将12月16日定为“一带一路”国际日。由此,“一带一路”成为了国内外人民普遍关心和重视的经济话题,而其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将成为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给我国海洋经济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陆地资源消耗的加剧,一方面威胁着人类居住的环境,另一方面也令陆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变得困难重重,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势必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开拓国际贸易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在未来发展中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我国必须重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以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为途径,逐步走出一条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相协调的道路。我国地大物博,既有丰富的内陆资源作为支撑,又有较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具有明显的海洋资源优势的国家,但我国的海洋经济却没有具有同样优势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发展的好,与世界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还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与他们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1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海洋带来的经济效益,它包括着直接开采海底资源(如海底生物资源、深海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石油、煤等)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包括着人们在海上开展的一系列的生产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如海上航运、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等。目前,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位于北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近海,虽然总面积达到470多万平方千米,但近海与深海的开发严重不均衡,近海过度开发给海岸线带来的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另外,深海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矿、天然气水合物等,是21世纪备受世界瞩目且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与经济交流将会越来越频繁,所以我国也要抓住机遇,利用我国的深海资源优势,抢占发展的先机。

2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我国拥有18000千米的大陆海岸线,总长度居世界第4位,200多万平方千米的大陆架和6500多个岛屿,管辖的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为0.00188,居世界第94位,但目前由于很多技术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因素,海洋经济的开发仅仅占据了海洋资源的一小部分,未来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陆地资源消耗量持续增加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情况下,海洋终将会成为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海洋经济能否呈现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能否可持续的发展,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我国海域的海洋资源丰富,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屡次与其他国家发生海洋权益争端的根源所在。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海域的海洋生物有20000多种,占据了世界海洋生物总数的1/4以上,其中,有约3000种的海洋生物是具有捕捞价值的,海洋生物入药的种类达到700种。若无节制、不加保护的对海洋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将会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对海洋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这种发展模式明显是与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相违背的。(3)近年来,由于在近海开发中缺乏规范的管理,导致近海海域的污染情况明显加重,2008年,近九成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全海域没有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达到了13多万平方千米,由此导致了我国在国民生产总值提升的同时,海洋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大。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2015-2020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0年-2014年上半年,污水处理行业总投资由600多亿元上升到了1200多亿元。由此可见,粗暴的发展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也将在污染的治理上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这是得不偿失的。

3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深海和近海的开发严重不均衡。相较于近海的唾手可得,深海的资源开发,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的投入都要投入更多,小企业没有开发深海资源的实力,大企业又为了眼前的经济效益不愿意开发深海资源,导致近海与深海资源的开发严重失衡。(2)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海洋经济由于发展较晚与研究不足,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经济结构形式,海洋经济尚处于粗放型、资源消耗型阶段,传统产业在海洋产业中仍占较大比重,而这些产业往往对海洋资源是掠夺性的利用,对其可持续发展考虑不足。(3)工业污水和生活用水超标排放以及海上船舶排放废油等因素,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海洋滩涂围垦、填海造地、拦海修坝等开发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4)目前,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海洋经济的发展中,作业手段比较传统,不仅效率不高,对环境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尚未广泛地应用与海洋资源开发中。

4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转变传统海洋经济发展的体制。目前,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虽然这种体制更便于对海洋经济开发进行管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海洋经济的开发,大量的私有企业无法参与进来,这也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观相违背。另外,海洋资源的开发不均衡,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近海区域,这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是非常不利的,也没有充分利用我国海洋经济的优势,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相关人员要优化近海经济的发展,并将发展重心向深海转移。(2)海洋的污染在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化工厂等企业污水的不达标排放。企业没有污水处理设备已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我国早就对此问题颁布了明确的法律法规,但没有收获良好的成效,说明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或者对排污企业的惩戒力度不够。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尽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和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即排污企业对其造成的污染不仅要自己出资治理,也要向政府或周围群众提供补偿,并要提高排污收费和补偿标准,应按用水量计缴排污费,对超计划排放的企业实行同类企业两倍甚至更高的排污收费和补偿标准。(3)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实行环保考核制度。政府官员是城市发展的领路人、决策者,过去过于快速的经济发展滋生了很多贪污腐败的问题,官员在发展中只顾个人利益,而罔顾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力度的加大,这种病态的官场生态已经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也要在政府部门和官员中树立“资源有价、环境有价”的观念,不要仅仅把传统的GDP作为干部政绩评价的标准,还要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衡量政绩和干部考核的范畴中,防止出现部分官员为了政绩而不顾发展的后果的现象。

5结语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海洋逐渐成为了人类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藏、贸易的通道、国防的屏障。但随着人类社会以各种姿态向海洋的大举“进军”,海洋资源退化和海洋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为了占据在海洋资源开发中有力的战略地位,我国应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重视起来。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明.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0(5).

[2]孙洪芬.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3]王双.我国海洋经济的区域特征分析及其发展对策[J].经济地理,2012(6).

[4]刘明,徐磊.我国海洋经济的十年回顾与2020年展望[J].宏观经济研究,2011(6).

[5]张耀光,王国力,刘锴,等.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特征及海洋经济类型区划分[J].经济地理,2015(9).

[6]万步炎.21世纪我国深海资源开发战略探讨[C]//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1999.

范建平 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经营管理站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