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摘要:近些年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宁德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并且随着“”报告中“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提出及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推进,宁德市海洋经济在“十三五”期间必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海洋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和效率不高、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等因素,制约了海洋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宁德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宁德市
一、宁德市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及现状分析
(一)宁德市海洋经济发展优势
1、地理优势
宁德位于福建省的东北部,东面濒临东海,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与台湾一水相隔,拥有三都澳、沙埕港,三沙湾等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避风深水良港,内陆腹地纵深,随着港口、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快构建,逐步形成了贯穿南北,西进内陆、东出大海大通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承接融合了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和台湾三大经济区,推动海陆联动、区域协作和一体化发展。
2、资源优势
(1)海洋资源
宁德市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达1046公里,海洋水域面积44565.8平方公里,分别占福建省海岸线总长的28.35%和海域总面积的35.63%,拥有深水岸线110.36公里,具有建设大型物流港、储备港和国际中转港的优势位置。浅海滩涂资源广阔,可养殖总面积90015.6公顷,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是海洋开发利用的重要空间资源。此外,宁德市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海水养殖业发达,是我国著名的“大黄鱼之乡”,还是全国最集中的紫菜、海带等藻类海产品养殖基地,同时深水养殖潜力巨大,具有很高的提升空间。
(2)旅游资源
宁德市地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区,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山高谷深,溪流纵横,拥有森林、湿地、海洋等多种自然生态系统、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有“海上仙都太姥山”、“世界最美的滩涂”、“海上明珠嵛山岛”等一批山海旅游资源,此外还有白云山、鸳鸯溪、中华畲族宫和红色旅游、休闲渔业和乡村旅游等丰富多样的特色旅游资源。
(二)发展现状
宁德市海洋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增速明显,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4.3%提高到29.8%,海洋经济总产值由2010年的422.8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289.85亿元,增长3倍;海洋经济增加值从2010年的179.2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44.01亿元,增长到2.48倍。海洋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年27.4:28.2:44.4调整为2015年的23.1:45.6:31.3,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加快了临海工业产业园区的运作和建设,汇集了冶金新材料、新能源、核电、船舶修造、生物医药、水产品加工等产业集聚,加速推进传统渔业向高效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积极提升和发展相关精深加工产品能力,积极推进高铁、高速、港口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充分发挥山海旅游资源优势,加大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力度,创新发展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培育滨海休闲旅游新业态,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力度,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工作,加大渔业水域资源的恢复和海域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宁德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海洋资源的开发层次较低,仍然以传统海洋产业为主,海洋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程度不够,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岸线与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新兴产业所占比例较小仅为起步阶段,初级产品比重大,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精、深、细产品少,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合理,在渔业经济中以滩涂浅海养殖和近海捕捞为主,远洋渔业生产能力弱,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投入不足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海洋科技投入不足,缺少产学研合作机制,海洋高新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技术平台缺乏,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含量普遍不高、竞争力不强。涉海企业间尚未形成与产业链紧密结合的创新链,带动力不强,未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三)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近年来近海渔业发展主要靠养殖业,但是养殖布局不合理,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方式粗放,大量的滩涂、浅海、港湾开发利用,无序、无度用海比较严重,造成养殖水域污染,水产养殖病害频发,水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并且随着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和工业废水排放导致近海尤其是内湾海域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恶化。
(四)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度有限
目前海洋资源循环开发和利用的科学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深度及广度有限,在海域资源开发利用中,还是以海洋捕捞业和海洋运输业为主,自然资源的直接利用和一次开发较多,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合理问题一直存在,总体水平较低,集约化生产程度低,这都大大降低了海洋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五)滨海旅游产业体系不完备
宁德市不仅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如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水洋、“海上仙都太姥山”、“世界最美的滩涂”等一批山海旅游资源,还有白云山、鸳鸯溪、中华畲族宫和红色旅游、休闲渔业和乡村旅游等丰富多样的特色资源,但是有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管理不完备,缺乏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海滨旅游缺少多功能一体化的旅游综合体。
三、宁德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调整海洋产业结构,改变海洋产业传统模式,加快培育和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提升海洋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第二、三产业,提高海洋产业的层次和现代化水平,重点发展临港工业、现代渔业和滨海旅游业三大海洋产业,逐步形成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协调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增强创新驱动力
积极推进海洋资源积聚和可持续利用,实现海洋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大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加速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建设高新海洋产业密集区。
(三)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立足海洋资源环境条件,大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严格限制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的高排污型项目的建设,保障海洋生态健康和安全,保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四)完善海洋功能区划,拓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
提升现代养殖业发展水平,大力推广高效集约的海水养殖模式,推动水产品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实现由内海养殖向外海养殖转移,努力拓宽海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扩大贝类、藻类、低值鱼类等大宗产品、低值产品的精深加工,加快建设水产品加工区和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园区,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带动作用大、技术含量高、拥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宁德“中国大黄鱼之乡”、福鼎“中国鲈鱼之乡”和霞浦“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等国内知名品牌的作用,积极举办大黄鱼、海藻等特色水产品的节庆活动,加大宣传力度。
(五)继续加大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提高海洋经济发展保障能力
充分发挥山海旅游资源优势和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效应,加大滨海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发、创新发展滨海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养生旅游等旅游产品,整合沿海区域重点资源,推进军民融合的特色红色旅游,军港旅游,办好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积极构建“海丝”旅游走廊,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域合作,努力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湾城市旅游综合体,建设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滨海旅游目的地。
四、结束语
要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推进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围绕着“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兴海,以加快经济转型为主线,着力优化海洋空间布局、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海洋科技创新支撑、完善涉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强化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这样才能把宁德市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成为海峡西岸新的经济增长极。
参考文献:
[1]丁黎黎,郑海红,刘新民.海洋经济生产效率、环境治理效率和综合效率的评估[J].中国科技论坛,2018(3).
[2]尤小雁.渤海湾经济圈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8(1).
[3]许淑婷,关伟.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J].中国海洋经济,2017(10).
[4]薛永武.实施海洋强国战略需要思域融通能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5]韩立民,陶婷.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海洋经济.2016(12).
[6]狄乾斌,刘欣欣,王萌.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4(10).
作者:刘涛 单娟 单位:宁德师范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