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海洋经济论文 > 海洋经济跨越性发展策略

海洋经济跨越性发展策略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6-06 19:11:00人气:649

一、基础条件

(一)海洋资源优势独特。象山县海洋资源极其丰富,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兼具山、海、滩、涂、岛、礁、湾资源的地区。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其中滩涂205平方公里,-20米等深线海355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925公里,分别占宁波市的67.8%、59.2%,浙江省的2.5%、14.2%。拥有象山港和石浦港两大港口,可建港口岸线61.3公里,其中深水线37.3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28座,其中10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拥有大小岛礁656个,占宁波市的80%以上,浙江省的21.4%。拥有36个金色沙滩,长达13.2公里,位居长三角各县(市、区)首位。

(二)海洋产业富有特色。在着力推进海洋渔业、水产加工、海鲜餐饮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滨海休闲旅游、海洋运输等新兴产业,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象山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40%,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象山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临港工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值130亿元;尤其是船舶制造业,异军突起,拥有船舶制造和配套企业75家,建有万吨级以上船台、船坞62座,造船总能力达180万载重吨,实现产值42亿元,成为宁波市重点建设的船舶制造基地。滨海旅游业蓬勃发展,接待国内外游客735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成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省旅游强县。海洋运输业蓬勃发展,海洋运输能力达68.8万载重吨。海洋餐饮业享誉长三角,被誉为“中国海鲜之都”。现代渔业稳步发展,全县水产品产量57.3万吨,石浦水产品加工园区荣获“中国水产食品加工基地”荣誉称号,中国水产城进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行列。临海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00年以来,先后引进建设了大唐乌沙山电厂、中油重工(宁波)基地、新乐造船、合诚制管、海水淡化、檀头山风力发电、东海铭城等一批临海项目,三门湾核电二期、海洋工程装备、风力设备制备等项目正在洽谈衔接中。

(三)海洋生态文化独具魅力。象山六千年以海为伴,形成了海商文化、海盐文化、养生文化、象(吉祥)文化、民俗文化、革命文化等灿烂的海洋文化。近年来,象山县深入推进海洋文化大县建设,打造出“中国开渔节”、“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节、“国际海钓节”、“海鲜美食节”等知名文化品牌,先后被授予“中国渔文化之乡”、“中国竹根雕之乡”、“浙江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象山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负离子每立方厘米1.47万个,空气优良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2006年,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先后建成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3个国家级保护区的县域经济体。

(四)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历届县委、县政府均十分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一直致力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之路探索,先后提出海洋开发、桥海兴县、海陆一体等海洋开发战略思路,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海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为了更好地抓住象山港大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谋划实施对接大桥转型跨越三年行动计划,并把海洋经济提升作为重中之重,在系统总结海洋开发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海洋开发战略(以海洋经济为主体,以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文化建设为两翼),制定了海洋经济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今后象山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桥海效应,统筹推进海陆资源、产业、空间、文化、生态的融合,大力发展大桥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走具有象山特色的海陆一体化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象山今后的工作重点。

(五)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象山港大桥将于2012年建成通车,届时象山将进入“宁波半小时、杭州两小时、上海三小时”交通圈,大大提升海洋、生态、文化以及特色产业优势,成为宁波大都市重要的功能区,从根本上改变象山交通末梢地位。而且,随着贯穿象山境内的沈海高速甬台温复线的全线贯通,象山将成为连接长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杭州湾产业带和温台产业带的重要纽带,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县域内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石浦港区域陆海、陆岛交通一体化初步实现,建成三门口、铜瓦门、蜊门港等大桥。港口集疏运网络日趋完善,建成乌沙山3.5万吨级煤运码头、西泽5000吨级公用码头等,实现货物吞吐量921万吨。电力、供水、通讯等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二、战略构想

(一)发展思路。牢牢把握象山港大桥建设的战略机遇,深入实施“桥海兴县”战略,坚持海洋经济的战略主导地位,坚持海陆一体化发展,坚持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科学谋划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挖掘弘扬海洋文化,彰显“蓝色”文明魅力;创新海洋经济发展体制,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促进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发展,打造浙江省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宁波市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二)发展目标。努力打造以海洋产业为主体,海洋生态、海洋文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到2015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5%,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走在全省前列,实现从海洋资源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迈进,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

(三)空间布局。统筹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与渔(农)区发展,推进海岸带整体开发,优化沿海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以象山港、石浦港为核心,百里黄金海岸为纽带,众多沿海岛屿为节点的“两港一带一廊”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象山港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以深水岸线和临港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临港装备、船舶制造、港口物流和休闲旅游等产业,精心打造国内著名的生态经济型港湾和先进临港产业基地。石浦港要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海洋旅游、船舶制造和港口物流等产业,建设省对台小额贸易基地,形成环三门湾区域海洋经济核心区。百里黄金海岸带要充分依托海湾、沙滩、海涂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生度假、休闲旅游、海景房产等产业,建成长三角金色港湾休闲区的核心地带。沿海岛屿走廊要把握全省海岛综合开发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海岛旅游等产业,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建设海上生态经济走廊,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和新平台。

三、主要任务

(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海洋产业。抓住海洋经济发展重大机遇,着力培育和发展临港新装备、海洋新能源、滨海休闲旅游和海洋新兴产业等四大战略性海洋产业,加快构筑具有象山特色的海洋经济体系。一要打造先进临港装备基地。依托丰富的港口岸线优势,提升发展船舶制造业,优先发展海洋工程、重型机械、新能源装备等产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中油重工(宁波)基地、戴维医疗装备、申菱电梯、乐惠新能源装备等项目建设,推动美国庄明能源、中石化大型非标设备制造、国电风力设备制造等项目尽快落户,努力打造甬台温临港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二要加快发展海洋新型能源。依托丰富的风力、潮汐资源和良好港口岸线条件,加快推进国电海上风电、檀头山风力发电等项目,抓好乌沙山电厂二期暨水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金七门核电等项目落户,积极发展海洋新能源及配套产业。三要提升滨海旅游业。全面实施“八八”黄金发展战略,优化完善象山百里黄金海岸线滨海旅游布局,精心开发“外海内湾”大目湾新城,积极打造松兰山度假区、中国渔村、石浦渔港古城、象山影视城、半边山度假区、花岙岛、渔山岛、檀头山岛等八大景区,加快培育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海上运动、影视创意、海鲜美食、康体疗养、汽车露营、生态观光等八大旅游休闲产品,实现从滨海旅游向海洋休闲旅游的跨越,争取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0万,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以上。四要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依托国家中心渔港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发展海洋医药、海洋生物、海洋育种、海洋保健食品等海洋新兴产业。

(二)推进港口岸线高效利用。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集约利用”原则,优化港口、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推进以石浦港、象山港为重点的港口开发,加快实施航道疏浚工程,提高港口通航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服务功能,规划建设“两园两基地”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提升发展海洋运输业,建设海洋运输物流基地。发挥石浦港对外开发一类口岸的优势,积极发展对台贸易。强化规划管理,严格控制业主码头建设,合理布局公用码头,适当预留和控制部分深水岸线,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海洋总运力达到100万载重吨以上,建成省港航强县。

(三)加快海岛资源综合开发。科学编制海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明确海岛分类、功能定位、重要海岛功能区布局、开发建设时序、深水岸线与航道锚地利用、土地与海域使用和海岛与海洋生态保护,推进空间合理布局和资源高效利用。创新海岛管理、建设和投融资机制,探索以岛养岛发展模式,制定海岛开发优惠政策,通过拍卖、租赁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企业、个人参与海岛开发。构建群岛开发体系,重点推进南田岛、高塘岛、檀头山岛、花岙岛等开发利用,加强韭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加快形成综合利用岛、清洁能源岛、滨海旅游岛、现代渔业岛、海洋生态岛,创建宁波市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改善海岛码头、航道、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建设陆岛、岛岛联岛工程。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和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加大人工鱼礁投放和放流增殖力度,创建中国东部“海洋牧场”,促进海洋生态系统自然修复,把渔山列岛建成国际海钓生态旅游名岛,把韭山列岛建成海洋科普基地。培植西沪港、蟹钳港生态湿地系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凸显海洋牧场建设示范效应。加快建设国家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中国渔文化之乡”魅力。挖掘弘扬海洋文化和海洋精神,融合“八大”本土文化,不断丰富海洋文化内涵。精心打造渔文化系列产品,完成石浦渔港古城一期改造,启动二期开发,建设中国渔村二期,打造东门岛渔文化主题公园。提升“中国开渔节”等海洋节庆活动的影响力,积极争办世界海洋博览会和中国海洋博览会。加快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促进其与海洋休闲旅游、海洋环保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理念,不断强化全社会感恩海洋、保护海洋意识,切实提升全社会人文素质。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划研究制定。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象山县海洋资源底细和产业发展状况,研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编制海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加快制定完善港口岸线、海洋生态、海岛开发、基础设施、临港工业、海洋休闲旅游、现代渔业及区域功能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加快形成近远期相结合、宏观目标和实际可操性相融合的规划体系,为海洋经济发展奠定科学的实践基础。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以赴推进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确保2012年底前建成通车,加快建设浙江沿海高速复线戴港至宁海段。实施大桥对接工程,加快沿港、沿海、陆岛公路等交通工程建设,分步实施环象山港一级公路象山段。积极推进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完善象山港开发建设规划,提升石浦港功能。建成鹤浦一级渔港和石浦番西渔港,增强石浦中心渔港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三)增强资源要素保障。适度推进围海造地,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实施道人山围涂、大平岗围涂和西沪港治理工程,为象山县建设发展提供后备土地资源和空间保障。加强海岛资源综合开发,推进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和利用,建设“海上象山”。

(四)推进重大战略项目。整合产业基础、港口岸线、土地等优势资源,规划包装一批有利于增强海洋经济发展后劲的战略投资项目,瞄准知名跨国公司、国内大型央企以及优秀民营企业,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吸纳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关联度大、配套性好、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五)实施科技强海工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把临海工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和海洋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置,积极引进培育海洋类大企业集团、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扶持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一批对海洋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推进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项目,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增强海洋产业竞争力。继续承办中国海洋论坛,争取创办海洋高等院校,引进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机构,建立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大力引进和培养海洋人才,强化海洋智力开发和人才保障。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