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金融学的发展
摘要:金融学作为一门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我国经济学领域内发展滞后,理论体系建设也有待完善,这就对我国金融行业从业者及金融专业的专家与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图做到社会主经济发展与金融学科建设齐飞。我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从我国金融学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的进行论述,并期望我的观点和论证能够丰富我国金融学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金融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自二十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一直在理论与实践中砥砺前行,虽然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走过弯路,遇到过难题,但是凭借着务实优良的制度安排,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傲人成绩。我国金融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就是在如此的大环境下形成体系,并且逐渐羽翼丰满,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中,同时又丰富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当然,我国的金融学领域也存在些许问题有待解决。
一、我国金融学的历史沿革
(一)计划经济打天下的时代
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时代下,我国在生产、资源供给和产品消费等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然后再将指令性计划传递给相应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再根据具体计划分派给具体生产部门及运行机构。如此的经济体制也就决定着服务于市场经济运行的金融学必将没有重大的发展。具体来说,在金融学的纯理论研究方面,当时可以通过借鉴和学习他国理论成果,并观察他国的实际运行和操作经验,形成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成果。但是至于金融学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就不具备发芽和茁壮成长的环境了。这也就造成我国初期在金融学方面,理论研究较早而实际应用较晚的单条腿走路现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羽翼渐丰,金融学成长适逢肥沃土壤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重要阶段,金融学理论体系也随之枝繁叶茂,金融学的实际应用也日渐深入。与此同时,金融学细分的证券投资学、公司财务学、商业银行学、行为金融学以及国际金融学等分支理论学科也都有了巨大发展,并且切实地指导着具体经济运行,而且也涌现出了一批学科带头人。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的市场倾向改革由“横向窄、纵向浅”渐渐的过渡到“辐射广、深挖掘”,由此金融学研究和应用又继续被向“精细全”推进,并且十分注重实际应用的研究。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的创业板入市、大小非解禁及沪港通、深港通的的开通,乃至于股指期货市场的上马,贵金属完全放开的实时交易都是金融学实际应用的广阔舞台。
二、我国金融学的发展现状
(一)理论与市场日趋完善,问题与发展相克相生
目前我国金融已步入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其间涉及的问题多样,突出的如监管体制的转型、金融风险的防范、市场机制的健全、金融工具的完善、银行坏账的处理、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企业控制权市场的建立、上市公司股权和治理结构的完善等。还有一些现实发生的现象也不断给我们敲响警钟,“股灾重现”体现了金融监管之松;“银行表外业务占比过大”使得经济运行的可控性降低;“民间资本的非合理运营”扰乱正常经济运行等,这些说明我们的金融市场尚不完善,金融理论尚不能满足指导市场行为的有效需求,金融监管制度和金融立法还不能很好的保护市场和参与者。总结说来,上述问题的出现基本源于以下三点:1.金融学的学科理论发展不足,学科交叉有待提高。金融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而且学科的综合性较强,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学科的相关知识,还对数学、物理及心理学有所包含。所以,我们在进行金融理论研究时要注重多学科交叉,尽可能的用多学科的理论同时对一个金融现象进行剖析,例如就可以通过消费心理学、数理统计学、商业银行学等多角度对当下的房地产迷局进行分析,并将结论纳入到金融学中。当然,行为金融学等学科的发展与壮大也说明了学科交叉研究正逐步受到青睐。如此一来,把其它学科的“枝”嫁接到金融学的“干”上,金融学不仅能“开枝散叶”又能结出符合金融实践口味的“果”。2.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的结合度不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促进理论的形成。这就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缺少理论的实践只是漫无目的乱撞,同时缺少实践的理论只是无用的教条。所以,我们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不仅要保持金融实践的大步流星,还要促进金融理论的迎头赶上。这就要求我们的金融学学科建设要丰富,内容要充实,同时还要具备相当强的实用性和理论指导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运行实例。3.舶来的金融学理论和实践较多,水土不服现象时有发生。受市场经济起步晚、理论基础差的制约,我国的诸多金融主体和金融学理论的拿来主义思想盛行。看似在西方经济体大行其道的做法被引入国内后就运行不畅,乃至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由此看来,对国际上成熟的金融运行实例和金融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是很有必要的。一来避免了“闭门造车”所额外付出的成本,二来节省了从零开始理论研究所浪费的各种资源。
(二)金融学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日益成熟
加入WTO之后,金融国际化迫在眉睫,我国急需大批具有扎实功底且具有较高国际交往能力的金融人才。因此,金融学培养目标的设定必须紧扣时代和经济发展的脉搏,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要求。欣慰的是我们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金融人才培养向“大金融”方向发展,力求培养高层次的市场型国际型人才。2.金融学专业课程日趋微观化实用化。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管制色彩较浓厚,金融运行绩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制度和政策等宏观因素,因此我们的金融理论研究和诸多金融课程设置较偏重于宏观理论和宏观分析。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金融运行效率愈来愈取决于微观主体,因此金融学研究也慢慢的向微观化倾斜。
(三)经济实力全球瞩目,金融专业能力成长有目共睹
一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总是不断地学习西方金融运营和管理经验和金融学理论体系。我们为了加入WTO而去改造我们的市场,以符合WTO对于市场经济的定义。我们也曾为了得到欧美经济强国的认可,而照搬照抄国外金融建设体系。殊不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别国看来优质高效的理论体系和运行经验未必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也未必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及综合国力的增强。当发现虽然身为WTO的一员,而且仍要面对成员间的不平等竞争和恶意反倾销;当发现总是总结学习西方的金融经济学理论,而且我国金融理论的研究总是成果寥寥;当发现老牌资本强国的经济体制模式和游戏规则并不适合我们,而且游戏的参与者总是遭受游戏规则制定者的不平等对待。我们才发现建立不依赖别人的金融学体系,发展适合自己的金融学理论,制定公平高效的经济“游戏规则”才是稳健高效发展之道。于是中央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地筹建并推进“亚投行”,并且促进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此外还推进了“东盟十国”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如此一来,我国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制定着我们自己的世界经济运行规则。这也就给我国金融学理论的特色发展创造了实践环境和灵感源泉。
三、对我国金融学未来的展望
(一)金融学的理论分科将会趋于完善,学科交叉将会更多
按目前的金融学理论发展方向,金融学未来发展方向可以大致分为三大门类:宏观金融学、微观金融学及交叉金融学(即金融学与数学、心理学等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学科)。1.宏观金融学将会更贴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将会在宏观经济体制的制定和运行、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安排、金融媒介的流通和管理等方面发挥出相辅相成的作用。2.微观金融学主要包含投资学、证券市场微观结构和公司金融等三个方面,这都是决定市场主体是否健康发展、市场是否具有严格的自律性以及市场是否符合“有效市场理论”这一微观金融学理论基础的必要前提。所以微观金融学将来发展应该也必须是务实有效的,且能够给予微观市场运行足够的理论支撑。3.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精细化,学科交叉是不可避免的。数学、心理学在金融学中被广泛运用,阐述金融思想的工具从日常语言发展到数理语言和心理现象。这将有利于未来管理金融市场更加的理性,所设计出的金融产品和金融运行方式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同时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二)更加侧重于资本成本方面的实际研究
金融学的有效运用离不开资本,而且资本成本被看作中心。其中金融学假定企业得到投资者带来的资金,并且期望能获得某种形式的投资回报,那么此“某种形式的投资回报”就成了所谓的融资成本,同时资本成本被换算成现金后被表示为现金流,此现金流并不是金融学目前所能研究的范畴。与此同时,公司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受资本成本的影响。因此“哪些具有投资价值”、“通过何种途径解决融资需要”、“投资回报能有多少”就成了金融学所要考虑的问题。
(三)继续推进金融学的人才梯队培养
我国在金融学人才培养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但是随着我国及国际上金融学的大发展,金融学已经渗透到生活的诸多方面,且已经深受互联网金融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金融学的教学实践方面狠下功夫,在金融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可单单地赵本宣读,应当注重理论连系实际,尤其是当下金融学领域或金融市场上的热点知识或突出矛盾,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争取把金融学的人才培养成为理论知识过关、职业道德过硬、实战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
四、结束语
经过一番论述,本文认为我国金融学的发展趋势应从理想化向现实化、从纯理论研究向注重实践、从只关注单学科到多学科交叉等方面全方位发展。其结果是首先我国的金融学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其次金融学的宏观高度将会进一步升高并指导宏观经济运行,再次金融学的微观研究将会细致到具体类目且帮助完善体系建设和发展。因此,我们在促进金融业稳定发展的同时,还要不断接受金融学所带来的新问题,做到积极应对、从容不迫,以促进金融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斯蒂芬•F•勒罗伊,简•沃纳.金融经济学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吕旷逸.试析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J].现代经济信息,2015.
唐超 山东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