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分析
摘要:从发展历史来看,国内市场经济制度对比于域外国家而言起步较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确立过程中,先前我国所长期遵循的计划经济模式依然在一些领域中继续存在,因而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比如经济犯罪现象呈井喷式增长。为此,本文将具体分析市场经济体制同经济犯罪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此种犯罪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破坏性,同时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应对经济犯罪展开探究,以资借鉴。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犯罪;市场秩序
从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势来看,随着各项经济指标的不断攀升,使我国国力得以实现显著提升。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此也引发了一些负面影响的产生,诸如近年来经济领域的犯罪数量处于上升状态。为此,本文将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犯罪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市场经济与经济犯罪的必然关联
市场经济表现为依托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模式,同时市场经济推动了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并且在商品经济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有所改变,因此市场经济与经济犯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关联。
(一)市场经济表现为依托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模式
市场供求关系实则表现为由社会整体供需关系最终决定,并且在此种关系下,资金与产品实现向热门领域集中。通过此种市场自发调节,实现了对以往计划经济垂直分配体制的颠覆,进而实现不同生产要素的横向转移。但是,因内市场经济体制尚且处于完善阶段,因而无法规避其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类弊端,所以难以避免经济犯罪者利用这些弊端实施犯罪行为。
(二)市场经济体制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
市场经济模式下,企业处于同一竞争平台,同时市场经济模式下,企业的竞争结果便是末位淘汰。在此种竞争格局之下,利益的矛盾无法避免,具体表现为企业同政府、企业之间生成各类矛盾。因一些行政机关同企业均致力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因而在其通过正当竞争方式难以达成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一目的时,便会铤而走险,依托不正当的方式进行逐利,进而破坏了正常的市场机制。
(三)在商品经济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有所改变
商品经济环境下,一些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其不再珍视道德,而是完全沦为拜金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逐步向重利轻义转化,为经济犯罪创作了罪恶滋生的温床。
二、经济犯罪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破坏性阐释
经济犯罪活动会侵犯经济活动主体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的正当秩序,破坏市场外部环境,因此其危害不容忽视。
(一)侵犯经济活动主体权益
《刑法》分则中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其犯罪构成客体表现对公众的合法权益的不当侵害,同时亦对采取正当竞争方式的生产与销售者的权益构成了侵害;“金融诈骗罪”不但对筹集资金的公众构成了侵害,同时亦侵犯了正常经营的金融机构的权益;“侵犯财产罪”则规定了侵犯公司法人财产的情形。前述犯罪所侵犯的客体对象均造成了对参与经济活动主体合法权益的侵害。
(二)影响了市场的正当秩序
《刑法》中的“扰乱市场秩序罪”表现为对破坏市场正常秩序行为的规制与调整;“走私罪”则表现对走私商品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行为的规制与调整。
(三)破坏市场外部环境
“贪污贿赂罪”中包括了“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等十二种罪名。前述犯罪行为未必对市场正常经济运行秩序形成直接破坏,但其构成了对市场外部环境的破坏。对于前述经济犯罪类型对市场经济侵害性的分析,均是基于特定角度进行的。然而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任何经济犯罪行为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破坏与影响通常是多个方面的。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应对经济犯罪
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注重发挥舆论导向效用,完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思路的现代法制体系,依托多部门联动机制规制经济犯罪。
(一)注重发挥舆论导向效用
我们应当依托有效的渠道,发挥舆论的导向效用,在推动市场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推行法制建设,进而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公众进行德育教育,使公众的道德修养与法治观念得以同步提升,进而将各类社会矛盾扼杀于萌芽之中,最大限度地规避经济犯罪行为的发生,为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奠定适宜的社会环境。
(二)完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思路的现代法制体系
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创设契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法制体系,从而确保市场能够实现良性发展,并且借此实现对破坏市场经济体制犯罪行为的有效规制与震慑,最终推动相关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能够有序竞争。
(三)依托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对经济犯罪的效度化规制
针对当前国内经济犯罪行为的跨区域性、网络化等特征,应当依托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对经济犯罪的有效规制。第一,公安机关应当健全经侦协作网络,通过经济犯罪情报信息共享强化公安机关之间的信息联动;第二,公安机关应当注重在执法过程中同多部门实现协同配合,互通有无,借此实现相关信息的共享利用;最后,针对一些跨国经济犯罪行为,国内公安机关应当同境外警务机构加强机构之间的合作,如建立引渡机制、追逃机制等,通过有效的境外跨国合作,将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犯罪行为对国家、集体、公众的财产损失,进而形成对跨国经济犯罪行为的有效遏制。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经济犯罪,治本之策在预防和管控,为此,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健全相关领域、行业的管理机制、建立常态的监管机制,逐步遏制经济犯罪。
参考文献:
[1]王世卿,杨富云.论大陆打击跨境经济犯罪合作机制的完善――以电信诈骗和银行卡犯罪为视角[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2]杨晓培.经济犯罪与市场经济间的辨证思考――以社会转型下创新型国家的构建为背景[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03).
[3]杨晓培.社会转型期经济犯罪发生机理研究――兼析和谐理念下经济犯罪防治的驱动型尝试[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04).
作者:蔡林慧 单位:邵阳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