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循环经济论文 > 循环经济下生鲜食品物流管理浅议

循环经济下生鲜食品物流管理浅议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8-05 09:33:00人气:342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在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循环经济这一发展模式,实现物质与资源在循环过程中合理、持久地利用,以实现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最小影响。当前,循环经济已成为社会绿色发展的主要目标,成为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如何实现循环发展已成为各个行业的行动准则。具体到生鲜食品物流行业,在循环经济大背景下,生鲜食品物流在管理过程中,既要满足生鲜食品物流的根本需求,也要着眼于产业协同发展与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构建更加完善、专业的生鲜食品物流体系。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实施原则

1、循环经济的内涵

在中国,循环经济的思想萌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术界一般从多角度对其研究,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技术范式的角度、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等。其定义为:循环经济是经济活动对资源与环境影响的一次范式革命,并以3R“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具体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基于生态经济演变而来的,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源头控制到末端控制、从废物利用到废物减少的跨越。其3R原则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从源头出发,对产品的绿色设计贯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其具体设计包含产品的创意、构思、生产材料的无污染、无毒害、废弃物的可回收利用等环节,即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其次是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始终贯穿311原则,即在资源初始阶段就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多级利用,在生产过程中考虑生产的集成化与资源的再利用,在流通销售阶段考虑产品使用寿命的延长与多次利用,在处理阶段考虑资源的重复利用与再回收、再循环。最后,是生态环境资源的再开发与再循环利用,对生态环境中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再生产、再利用、再修复。随着对循环经济的不断深人探究,学术界在基于311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4R”、“5R”等原则,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再修复、再制造”等,这些原则仅仅是对某些特定领域的表达,并不能取代原有3R原则的普遍性与原则性。

2、循环经济的实施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技术问题、资源利用问题与环境保护问题,而是协调经济与资源环境、模拟自然生态运行的方式与规律,在实施循环经济过程中应遵循系统分析原则、生态成本总量控制等原则进行实践指导。在传统经济模式下,通常把经济生产看作一个封闭的系统,只考虑经济效益、产生的利润,这种经济理念并不符合客观的实际情况。经济生产的原材料都是从自然界中取得的,自然界中的资源有的丰富,有的稀缺,这都应该是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考虑的,所以经济活动应遵循客观的生态规律,与人口、资源、社会和环境等系统进行协调发展,通过进行系统应用分析,研究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经济均衡,以及与系统中各主体的协调发展。在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时,应注意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与自我修复能力,应该进行生态成本总量控制,生态成本即从事的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后,治理环境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需要对生态成本有一个总量控制,在进行资源索取时,合理控制,降低修复成本。循环经济是一种闭环的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复过程,是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基本准则的。在对资源利用的减量化的过程中,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资源消耗量与污染物排放量,在包装过程中追求简单朴实,减少资源浪费与废物排放。其次,是产品的再使用,尽可能地对所购买的产品进行反复利用,延长产品的使用期限。最后,是废弃物的再循环,是对废物的再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可利用地资源,再循环主要有两种,原级再循环与次级再循环,原级再循环在资源消耗上低于次级再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最理想境界。

二、循环经济背景下生鲜食品物流管理现状

(一)现阶段生鲜食品的物流模式

1、自营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模式是企业运用先进的物流设备与管理,实现企业自身供应渠道畅通与减少供销环节成本的双赢,通过将供销商与物流体系进行整合,实现企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自营物流通常满足两种情况,一种是传统的蔬菜批发业或商超,在大电商环境下,为满足客户需求而提供配送服务,这种配送服务一般是基于同城配送的。第二种情况是生鲜食品公司无法通过第三方物流来控制成本、满足用户需要时,凭借自身经济实力与业务能力,来建立便捷、高效的生鲜食品物流体系,实现生产经营的利益最大化。自营物流模式,更加有利于企业对用户进行管理,可以高效地进行信息传递,并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提升自身效率,减少成本。

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模式可以称为外包物流、契约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物流服务不属于商品的供给方,也不属于商品的需求方,就会使得物流服务更具专业性,服务更加全面。作为第三方,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不只是单纯的产品运输与配送,而是通过全面、系统的供应链体系来提供服务,将用户的关注点从物流服务转移到产品服务体验。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的服务流程,降低经营成本,将更多的资源与精力集中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中去,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3、物流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众多企业共同联合起来的,通过建立配送中心,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实现利益最大化。该模式是自营模式与第三方物流模式的结合,其参与主体从单一向多样发展,众多合作企业通过共同制定计划,进行产品配送,其实现的关键是彼此信任、风险公担、共享收益。这一模式是多地区、多系统、多企业共同规划形成的,并逐渐从起始地点逐渐向外延伸,最终触及整个社会的配送模式。物流联盟模式有利于节约服务成本、弱化企业竞争、实现各企业的优势互补,有利于中小企业产品附件值的增加,但其缺点也较为明显,难以在短时间形成物流体系,不利于企业维护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若企业不具备较强的物流管理水平,选择物流联盟模式是适合其发展的正确选择,若企业有较强的物流水平,但物流服务不是其主要的核心业务,加人物流联盟,分享其物流资源,可以有效地实现其成本的降低与经营效益的增加。

(二)循环经济背景下生鲜食品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生鲜食品物流主体多元化,物流资源分散,物流效率不高

当前,生鲜食品物流主体正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物流组织形态正不断发生转变,正由自营物流为主导的模式向社会物流为主导的模式转变,物流主体的增多有利于物流组织形态的创新与物流技术的转型升级,同时主体的增多也反映出生鲜物流资源的分散等问题,现阶段生鲜物流的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物流链不完善,物流环节增多,周期变长,生鲜产品损耗增多,物流效率降低,全渠道的生鲜食品物流难以打通。

2、物流实施过程中循环经济理念意识淡薄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概念的相继提出,人们对于传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虽然在概念上有所突破,但具体落实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在物流行业,生鲜物流企业的循环经济的理念意识还相对淡薄,实施成本过高,实施风险较大并会降低自身经济效益。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惯性思维,短期内难以改变,循环意识淡薄,政策措施缺乏前瞻性与创新性。社会层面,对于循环经济概念普及程度低,循环利用意识差,公共消费行为无法为循环经济的实施提供足够的外在动力。

3、低碳物流技术落后,再循环成本过高

现阶段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缓慢,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是低碳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不足,技术研发相对落后,在物流行业低碳技术难以实施与推广,受低碳技术的制约,物流行业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等方面难以达到相应要求。在运输、存储、配送等过程中“高碳”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较低与污染物排放超标,现阶段物流行业迫切需要对低碳#技术与物流技术进行革新。生鲜食品物流过程中的包装材料难以实施再循环,生鲜食品物流主张的是鲜活,对产品的质量$求较高,生鲜食品的包装大多采用一次性材料,再循环困难,循环成本过高。新出现的逆向物流模式,虽提高了再利用率,但也增加了物流流程,提高了回收成本,在针对某些有特定回收价值的物品具有可行性,但针对大众化的物品回收,现阶段还不成熟。

4、物流行业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但相关环节衔接不一致,缺乏严格的实施机制与责任机制。针对循环经济下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缺乏协调性与法律规范,再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下缺乏对物流行业根本的指导。同时,缺乏针对物流行业的专门立法、相关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部分物流行业的法律规定缺乏,对物流方面的法律制度缺乏系统性。各地区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各具差异,物流发展程度也具有差异,缺乏地方性的立法补充,难以做到因地制宜。

三、循环经济背景下生鲜食品物流的发展对策

1、普及循环经济理念,健全生鲜食品物流行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

应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潮流,转变传统物流的发展方式,树立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强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提高各企业、个人、家庭、政府循环经济的意识,在循环经济背景下,促进生鲜物流行业健康发展。我国有关物流行业的循环经济立法还处于空白阶段,应多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立法经验,建立健全有关物流行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因地制宜,系统地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2、整合生鲜食品物流资源,构建循环经济下生鲜物流体系

整合生鲜食品物流资源,在适应市场环境的基础上,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具体原则,提高生鲜食品物流的运作效率,减少产品损耗,并逐步向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打通生鲜食品物流的全渠道,构建生鲜物流的有效循环体系。加强物流企业经营活动中对资源利用的把控,从源头上对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进行控制与管理,制定相关发展目标与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鲜物流体系。

3、注重低碳物流技术的研发,提高物流效率

想要实现生鲜食品物流的循环发展,必须提高低碳物流技术,转变传统高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加大对低碳物流技术的研发,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物流技术,提高物流技术的创新能力,寻求在JC藏、加工、运输过程中的技术突破。鼓励物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创新,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完善激励政策体系,充分调动物流企业节能减排与技术研发的积极性。

孟烈钢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