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循环经济论文 > 循环经济下农作物秸秆利用探析

循环经济下农作物秸秆利用探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17 07:02:00人气:343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农作物秸秆资源众多,但是长期以来农作物秸秆产业一直处于高污染状态,缺乏有效手段将其进行综合利用。近年来随着循环经济逐渐发展,我国开始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阐述了循环经济特征,简析了我国农作物秸秆产业综合利用现状,为循环经济视角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循环经济受到社会大众广泛关注,许多行业开始推广循环经济。农业是我国重要产业,开展循环经济是目前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焚烧农作物秸秆不仅重复利用效率低,而且会造成大量污染,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若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不仅能减轻化肥生产压力,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经济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农业循环经济概述

循环经济的原理在于将废弃物充分利用,减少污染和生产投入资源,不仅能够减少废弃物的生成,而且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废物利用。随着循环经济不断发展,结合现有农业理论,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开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开展循环经济能让农业产量和经济收入达到良性循环。在此背景下,我国科研人员对循环经济开展研究,提出了循环型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是发展循环经济有效途径之一。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2.1秸秆肥料

早先,农作物秸秆一般以焚烧形式处理,导致环境被污染。要想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将其作为肥料是一种途径。可以将农作物秸秆利用切割机粉碎后翻耕掩埋,也可以将其覆盖在处于生长期的农作物上,后者不仅可以起到保温效果,而且能实现增肥的作用。粉碎的秸秆与动物粪便混合后形成有机肥,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作物生长。将秸秆燃烧后剩余的草木灰撒在农田中,也可达到增肥的目的。

2.2秸秆饲料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将其处理后可作为饲料。要想让秸秆转换为饲料,必须通过一系列处理。一般使用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处理后得到饲料。秸秆饲料经过处理后营养价值有一定提升,处理后的饲料可喂养动物。秸秆发酵后,秸秆中的有机物会分解成单糖,饲料甜度变高,口感得到改善。处理秸秆饲料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通过物理法处理,但是营养价值难以达标;使用化学法处理,虽然口感和营养价值有所提升,但制作成本高,使用范围较小;使用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秸秆对环境和技术要求较高,若处理不当容易加快秸秆腐烂。

2.3秸秆燃料

将秸秆气化后可得到秸秆燃料。近年来,农村出现了较多的秸秆燃料,将其处理成秸秆气后可用作生活用气,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秸秆气的用途较多,不仅可以当作燃料,而且能用于发电,缓解供电问题。秸秆还可以用来制作煤炭。与传统煤炭相比,使用秸秆制作的煤炭工艺简单且质量较好,符合绿色环保标准。一些中小企业应用秸秆煤产品,一些酒店和洗浴行业也逐步开始应用,降低了经济成本[1]。

3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3.1认知能力有限

我国农业发展史长达数千年。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户对秸秆的用途认知有限,不重视秸秆资源。秸秆一直被看作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随着时代进步,将秸秆当作燃料使用的人越来越少。部分农民认为把秸秆资源制作成肥料成本太高,因此直接将其焚烧。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禁止焚烧,但大多数农民出于利益考虑,依然采取焚烧秸秆的行为。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存在很多农户私自焚烧秸秆的现象。农户环保意识不足,大多数人不会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加重了秸秆焚烧现象。

3.2资金投入不够

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借助机械化设备,前期投资较大,而农作物生长周期较长,导致设备经济收益较低。这是大多数农户不愿意将秸秆进行综合利用的原因之一。秸秆综合利用缺乏保障机制,农户缺乏资金购入机械设备,而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承担风险为此进行融资,造成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进度缓慢[2]。目前,相关部门对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设备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投入满足不了需求,相关扶持政策有待完善,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性不高。

3.3未形成产业化经营利用格局

要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必须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例如在将秸秆用作饲料方面,必须将秸秆先转化为饲料,再将其应用在养殖行业,才能对其进行充分利用;若将秸秆用作纸产品行业,必须先转化为纸浆,再投入到纸张生产中;将秸秆用作建筑行业,要先将其转换为板材,投入到建筑工地中使用。只有多方共同盈利,产业链才能维持下去。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及地理因素限制,缺乏产品化经营,导致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出现障碍。

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实施策略

我国是农作物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厚,尤其南方地区每年都有大面积秸秆资源被浪费。随着近年来循环经济迅速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现阶段,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执行相应策略。

4.1强化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

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执行力度较低,需要政府加大推广力度,增强执行力。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为农民提供保障,进一步推动秸秆资源利用。近年来,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禁止焚烧秸秆的规定,并且相关部门也在进行监督,但是执行效果不够理想。政府部门出台的文件覆盖面广而且主要针对农户群体,才能得到有效推广[3]。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法规政策宣传工作,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以村、镇为单位,做好禁止燃烧秸秆的宣传工作,让村干部第一时间传达给村民。需要调查村民的秸秆生产量,初步统计秸秆资源数量,划分好资源利用范围。村干部应该以身作则,大力推广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4.2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现阶段,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为直接还田。由于技术有限,部分农户将秸秆经过简单处理当作肥料使用,秸秆资源仍有极大的利用潜力。在开展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农户占据重要地位,若农户掌握了综合利用技术,将大幅度提升秸秆的利用效率。对政府而言,应该统计秸秆还田情况,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政策,确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目标。开展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提升耕地保护质量。据有关统计数据可知,美国大约有7成农户做到了秸秆还田。对不同土质的农田使用不同的还田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4]。秸秆还田技术能保持土地质量,提高翻耕播种成效,减少秸秆焚烧污染。应当在农村广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技术的宣传,例如利用秸秆转换为沼气等,提升秸秆利用效率。只有让农户意识到秸秆综合利用的优势,才能加快推进速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印发传单等形式为农户科普相关知识,派遣技术员深入乡镇进行推广,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宣传,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解决农民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逐渐普及。

4.3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财政补贴,可以进一步提升秸秆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想让农户积极参与其中,就必须有政策补贴支持。一些发达国家通过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宣传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思想。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补贴政策,但是推广效果并不理想。享受政策补贴的农户与不享受政策补贴的农户待遇没有较大差距,而且大多数农户都直接将秸秆还田。针对这类情况,政府应该完善补贴政策,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可以提升补贴要求,提高补贴门槛,推动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针对人群进行补贴,对主动将秸秆打捆收集的农户给予优先补偿;对主动将秸秆进行还田农户进行补偿,优先补偿秸秆生产量较大的农户。结合农户实际发展情况,贴合各类人群特点,制定不同的补贴政策,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在将秸秆资源用于发电的地区,可以让发电企业与农户合作。支持秸秆发电企业运转,不仅为农民提高收益,也能减少生态污染。国家可适当提升补贴额度,推出一些机械设备信贷优惠政策,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针对性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让低碳经济与农业生产完美结合。

5结束语

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提高了农户整体收益,满足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针对秸秆综合利用发明了许多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秸秆可利用空间,不仅能进行秸秆还田,还能将秸秆转换为饲料、燃料、肥料等。现阶段,相关部门应该完善补贴政策,鼓励农户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文凯.新河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20,8(4):111-112.

[2]王林.廊坊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发展建议[J].乡村科技,2019(28):113-114.

[3]张海霞.柘城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山东化工,2020,49(2):233-234,237.

[4]戴清秀.新疆棉花秸秆资源循环利用的正外部性价值评估与补贴政策完善[D].阿拉尔:塔里木大学,2019.

火惠霞 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