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崛起,农业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智能化,农业相关基础设施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得到转变。但是,即便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然运用在农业技术的各个领域中,但是依旧存在着不足之处。基于此,通过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融合自身创新性的见解和看法,对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进行细致化分析,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业经济;发展;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然成为人类发展的总体趋势。我国想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单单要进一步推进工业信息化发展,还应该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脚步,使得农业生产成效有所提升、农产品的产量以及品质有所提高、农民的生活方式获得明显改善,整体性提升农业经济的竞争力,推进整体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1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化主要指的是使用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工具,以提升人类各种制造、生活、生产等多元化行为方式效率为主要目标,推进人类进步,从而加速社会发展。农业经济信息化主要指的是在农业教育、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等各个环节当中,大范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等高新技术将农业科技的相关信息传播给农民,亦或是采取多媒体等媒介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以及营销方式,采取遥感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精确度以及生产成效,进而使农业经济快速增长[1-3]。
2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发展中,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品质以及生产成效,而且将农业生产和先进的农业机器设施有效结合,可以充分节约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达成投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降低资源浪费。除此之外,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中还可以迅速完成农业生产制造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成效,推进农业化进程;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加便利的信息渠道,使农业制造以及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以及信息能被有效收集、传播以及分析,有助于农业管理能力的提高。推进信息化有助于更多的农民亦或是研究者认知和了解农业技术,以提高农机社会化的服务能力。现如今,农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达成农业机械自动化,将农业管理方式进行有效创新,帮扶农民提高管理农作物的水平,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满足时展以及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4-6]。
3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现状
3.1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但从现如今我国基础网络建设方面进行分析,我国还有很多农村地区或较为偏远的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信息化水平极度落后,农民无法获取最先进的农业信息。缺失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的农民还使用着传统的农耕方式,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3.2农业信息化成本较高
我国是农业大国,且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各个区域的实际状况差异较大,特别是较为偏远的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投入网络基础性设施建设的成本较高,即使建立了网络基础设施,较为昂贵的后期维护费用以及使用费用也会使农民望而却步,导致部分农民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方式以及农产品营销方式,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从另一个层面进行分析,即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仍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维护。但我国信息化建设时间较短,现如今还处于发展阶段,信息化专业技术工作人员缺失,在后期的使用维护工作上无法满足发展需求,会致使信息化基础设施大量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从而限制农业经济的发展。
3.3信息服务机制不健全
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现如今还处于发展阶段。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农业经济层面更加薄弱,对于如何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进程或如何进一步科学完善地使用信息技术,还处于摸索和探究阶段。对此也没有构建科学且完备的服务机制以及管理机制,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4优化农业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策略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信息化建设,不同产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已然认知到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和推广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并且也为此付出了努力,农业部门也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制造、销售当中,加快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4.1增加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一旦资金短缺,就会致使信用化建设无法完成,农业信息化交流平台也无法构建。因此政府机构要掌握农业生产的实际状况以及农民的实际需求,并给予资金以及政策层面的帮扶,同时要聘用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指导农民使用信息技术。应对农业的生产、制造、销售等各个层面的信息实施收集和研究,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进而有效推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在我国,农业生产是工业以及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能力会影响和限制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应该进一步掌握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探究农业经济发展当中的不足和问题,组建专家对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搭建和完善,帮扶农民实时对平台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保障农民参考以及浏览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稳定性,进而使农业生产水平获得有效提高[7]。
4.2政府各部门应该做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
政府以及农业主管机构务必转变管理思想,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注重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当中的主要地位,促进农民转变理念,促使农民意识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务必要摒弃传统,突破陈旧理念。有关机构以及管理层务必要注重农业经济的信息化转变,为广大农民树立榜样,转化农民传统的农业发展思想,促使农民达成信息化认知。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可以制作有关信息技术知识的宣传册,将其发放给农民,亦或是定期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相关讲座,采取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教育方式使农民及时掌握相关知识。
4.3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大范围使用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的生产成效,提升农业的产量以及农产品品质,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因此,除了强化资金投入以及做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之外,还应该持续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1)在基层为农民建立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站,并且配备专业化的人才进行辅助,保证农民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当中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有效得到解决。2)构建农产品销售的电商服务平台,指导和帮助农民在线上进行农产品销售,以此提升农产品销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3)成立农业示范产业园,使农民可以参与其中学习农业技术,直观感受新技术带来的冲击,强化农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8-9]。
5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农业经济迅猛发展,强化农村现代化进程,需要农民认识到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融合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有效弥补农业技术当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农业生产成效和农作物品质,为农业发展提供助力,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花.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与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0):44-45.
[2]王莉.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山西农经,2020(18):71-72.
[3]张忠爱.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方法[J].乡村科技,2020,11(27):47-48.
[4]李小玉.“互联网+”时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4):53-55.
[5]刘纯阳,刘锦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渗透效应[J].中国科技论坛,2020(4):94-102.
[6]吴双倩.浅析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革命[J].法制博览,2020(9):231-232.
[7]王欢.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山西农经,2020(4):68-69.
[8]马红波.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家参谋,2020(4):16.
[9]孙乾晟,齐心,刘井莉,等.论信息化在促进乡村振兴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能的作用[J].吉林蔬菜,2020(1):53-56.
作者:邹诉 单位:海口街道办事处农林水和应急服务中心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