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农业中,使农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农业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科技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了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性和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农村市场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随着政府不断加大重视度,我国农业快速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应将信息技术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而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还解放了劳动力,减轻了农民的生产负担。除此之外,农业信息化发展也推动了农业发展和转型,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1]。
1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仅阻碍了我国农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还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获取信息渠道较少,获取的市场信息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1.1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不完善
农业信息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能进一步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升级,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也能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业信息化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农民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获取市场信息,不仅获取速度慢,而且内容也不准确。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网点没有达到全覆盖,从而造成农村信息闭塞。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重视度,建设并完善相关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并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生产情况建立具有特色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网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2]。
1.2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缺乏人才保障
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才。信息化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管理建设中需要相应的农业科技型人才,农业信息化建设后的传播、管理和维修也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农业工作者的素质普遍较低,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少且分布不均,尤其是农村地区更加缺乏专业人才。因此,要想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就要建立多样且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还要对农业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以此来提高农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从业水平。另外,政府应给与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学习信息化技术,鼓励更多专业人才投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建立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让更多高素质的农业工作者走进农村。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业教育信息化网络,进行信息化试点,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使更多人认识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3]。
1.3农业经济信息化相关制度较为落后
制度是产业发展的坚实保障,更是实现目标的前提。目前我国在农业经济信息化相关制度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财政制度、人才培养、使用制度以及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在财政方面,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具体的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进。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培养方式单一,培养范围较窄,人才引进机制缺乏可行性,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在管理制度方面,缺乏具体性和层次性。相关部门要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的方法,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经验和制度,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为有效、科学的制度。
2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性
农业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渐加快,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和手段也逐渐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不仅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也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除此之外,农作物的产量也大大提高,农业经济总体实力提升。
2.1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生产结构
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是当前我国农业工作的重点。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形成了一定的生产体系,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高新技术,依然依靠化肥、农药等提高产量。我国农业管理部门在区域结构的布局方面也存在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行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也能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供需变化。相关部门和农民应以农业经济信息化作为农业生产、产品销售以及产品加工的导向,进一步将农业生产过程细致化、规范化,及时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
2.2有利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对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将市场报价情况、农产品的需求情况、经销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民,辅助广大农业工作者对市场进行把控,也能进一步调整市场规划,降低经营风险。除此之外,对我国农业经济实行信息化管理,还能推动农业生产的信息化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投入,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4]。
3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农业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都将农业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方针来保障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为了进一步规范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还逐步引入信息化技术,以此来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3.1完善相关的服务系统
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多重配合,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广大农民要切实转变传统的观念,将信息化全面渗透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建立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运行机制,综合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要想建立适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系统,就要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农业信息资源展开全面分析,逐步建立起综合的农业管理服务系统。还要根据各个地区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市场分析,建立相应的服务系统和农业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并实现市场经济的信息共享。二是做好信息收集工作,使信息进行有效交换和共享,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信息收集渠道,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和完整度。三是加强国际农业信息工作,并积极运用国际化的数据资料扩大我国农产品销售市场,进一步验证收集信息的准确度。只有这样,我国农业经济的信息化水平才能提高,从而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3.2落实好信息化建设工作
农业经济信息化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相关政府部门也要认识到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推广现代生产技术。同时,要了解当前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培养懂农业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5]。
3.3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目前,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大员都是非专业人才,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面都缺乏专业性。还有很多工作人员只从事简单的信息收集和工作,对农业市场没有太多了解。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农业信息得不到深度挖掘,资源也会被浪费。农业科研管理者应充分了解现代管理技术,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除此之外,相关从业人员要参加定期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水平,及时应对市场变化[6]。
4结束语
在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就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完善我国的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郭馨,孙景富.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20):122,124.
[2]张俊娜.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市场,2020(19):70-71.
[3]石磊,陈新.电子商务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0(20):37-38.
[4]王宇飞.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7):122-123.
[5]陆晨光.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13):10.
[6]张俊,王金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8):126-127.
作者:何芳 单位:乌兰察布市饲料草种监督检验站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