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摘要: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是我国在新农村背景下的重要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基础。国家在近些年不断加大对农业地区的支持力度,保证了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进步。文章分析了在新农村背景之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农业金融体系与农业产业的结合度不够和农业发展的硬件环境需要改善等问题,探究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果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帮助促进我国在新农村背景之下的农业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经济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从经济的高速增长期转为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期,我国在农业方面的经济管理工作开始逐步深入到农村地区。在农村地区做好农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是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新农村的大背景,制定有利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加大对农村农业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农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在农村农业领域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但是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深入进行,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尚不健全首先,传统农村的生产模式以单一的家庭为主,家庭成员之间共同劳动,创造农业价值。在新农村背景之下,这种小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了城市,农村地区已经从人口富余的地区转变为劳动力不足的地区,已经不能满足原本家庭模式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要求。在目前的农村地区,平日留守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一般缺乏农业领域的新知识,只具有传统农业形态的经验累积,通常也不具有超过壮年男性劳动力的充足的体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大量农村人口已经转变为城镇人口,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也会因为教育、养老、医疗等原因尽量在城市落户,不再回到农村。因此,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而农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不能解决,因为农业人口减少而导致的农田大量空置的问题。我国当前的主要农村农业的规范制度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允许本经济组织之外的人员通过交易的方式取得农村农业用地的承包经营权,阻碍了农村农业用地的自由流转,影响了农业资源的自由配置,不利于农村农业的发展。其次,我国的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没有足够的经济和技术能力,帮助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辽阔,部分地区适宜于大型农业企业的发展。但是就现实而言,我国的农业企业的发展规模有限,实力不足,大部分的农业企业都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对农村地区的资本投入,无法利用技术和资本的优势,帮助农村居民实现村民与企业的商业性结合,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金融体系与农业产业的结合度不够首先,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工作者普遍对金融系统缺乏了解,没有利用金融手段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储备,也不清楚关于金融支持农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在新农村背景下,国家虽然建立了以农村合作信用社为主体的金融组织体系来帮助农村地区的农业建设,但是村民普遍缺乏利用好政策工具的能力,不能借助农业的金融系统实现自身的农业产业的进步。在现存的农村地区的金融系统中,金融系统也缺乏相关措施支持农业发展。本来这些金融机构被设立的目的就是支持农业的发展,并不强调盈利的金融经营目的。但是在现实经营中,金融机构更倾向于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而不是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相较于农村和农业而言,城市地区和金融领域本身,明显能使得金融机构获得更好的利润。因此,我国目前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与农业产业的结合度普遍不足。其次,在农村地区的农业经营者缺少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经验和农业产业技能,没有建立统一的农业全产业链,农产品的生产和农产品的销售相脱离,降低了农业产业的利润,不利于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的继续发展与扩张。很多农业经营者没有对农产品的生产进行长远规划,其生产缺乏统一协调性,没有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节生产的能力。很多农业经营者没有全产业链的能力,也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市场风险,没有办法抵御农业领域的多元化的经营风险,导致其自身的发展一直处于简单再生产的状态之下,没办法创造性扩张,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产品研发。
(三)农业发展的硬件环境需要改善首先,在农业领域,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一直在推进之中,并且推进的速度和规模一直在增加。但是,相对于我国广阔的地理空间而言,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处于对农业基础设施的缺乏之中,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不能够完全满足农村农业生产的需要。除了国家的投入之外,地方政府也是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而当前情况下,很多的地方政府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需要加大。当然,相对于农业基础设施的需要资金来说,很多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资源,将基础设施完善并形成体系,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加强自己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的能力。其次,我国在农业领域的创新不足,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也需要加强。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农业科技研究队伍,国家对农业科技领域的投入也一直在加强。但是相较国家层面而言,我国的各地方政府没有对农业研究和农业科技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政策支持。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减少了农业科技进步的程度和速度。地方政府的财政资源有限,其资金来源较为固定和单一,而农业领域不能带来足够的政府税收,也不能快速促进地区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往往会比较犹豫将有限的政府资金投入到农业科技的发展之中。政府资金的不足将在客观上导致地方针对农业人才的待遇不足,影响农业领域的发展进步。
二、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系首先,在国家统一的农业领域,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之下,各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拓展政策空间,变革地方的土地流转制度,解放农业资源的自由配置,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效果,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面对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现实情况,过去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农业制度,已经无法起到保护农村和农业的任务,因为很多农村已经不存在由土地兼并而带来的失地农民问题,更多的现实情况是农村居民自动放弃自己的农民身份,变为城镇居民,抛弃了农业土地。现有的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大量的农业吃租群体,不利于农村农业的发展。各地政府应该积极探索变革政策,推动农业用地的自由流转。各地政府应该完善土地的登记和确权工作,保证农业用地权利人的利益。各地政府应该切实采取措施防止土地用途的不当变更,建立土地档案和土地网络系统,监控农业土地的利用情况,保障农业用地的安全。其次,农业的规模化生产能够降低农业经营的成本,提高农业经营的利润。各地政府应该建立农业企业和农户合作的公共平台,支持农户与农业企业的合作经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升农业企业和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提升经济管理效果,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地政府应该关注农业领域的领先企业,提升对本地区领先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在企业领导下的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服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
(二)更新农村农业产业结构首先,农村农业生产者应该变革农业产业的结构。在传统的市场结构之下,农业的生产者会根据自己的调查,决定种植的种类,努力扩大单一品种的种植面积,希望依靠单一品种的相对高价格和高数量提升农业经济利润。这种经营方式曾是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模式。在新农村背景下,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不太适应复杂多变的农业市场环境。农村的农业生产者应该变革产业结构,进行多元化生产,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各地方政府应该帮助农户建立农业风险评估体系,使农户能根据市场风险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业生产内容,降低农业经营的风险,稳定农业利润。其次,农村的农业生产者应该不仅关注农产品的生产,也应该关注农产品的运输、加工、销售等,尽量多方面投资,占据农业经营的上游和下游价值端,提升农业经营的利润。
(三)改善农业发展的硬件环境首先,国家应该继续推进农村农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便于农业生产,提升农业领域的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农户应该根据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变更自身的农业生产环境,充分利用公共的基础设施,更新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环境,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政府应该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并安排专业人员定期维护,建立农业基础设施的长期维护机制,保证农业发展的硬件环境的长期稳定性。其次,农户应该提升对于农业现代化机械的利用率。机械化作业能够方便扩大农户的农业经营面积,提高经营效率,提升农业利润。农户应该提高自身对农业机械的利用水平,积极学习农业现代化经营的相关知识,切实利用好农业机械。政府应该做好农机市场的监督工作,保障农机的销售质量和日常维护能力。
结束语:
在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还需要提高,各地的地方政府应该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创新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手段,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会提高,我国的高质量经济增长的目标才能够合理实现。
参考文献:
[1]唐行.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01):3-4.
[2]孔彦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1):186-188.
作者:陈红 单位:宁夏警官职业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