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
摘要:生态农业是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通过探索多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最终在生态环保和经济提升两方面达到统筹兼顾的一种农业形式。本文概述了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战略意义,总结了各地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模式
1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战略意义
现阶段培育和壮大生态农业经济,既有必要性也存在紧迫性。其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过于粗放,资源消耗过多而产出相对较少,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态农业倡导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减少了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升了利润空间,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1.2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
出于对环保的考虑,生态农业的重心从基础性的种植、养殖,向更高级的深加工、观光农业等转移,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支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1.3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序实施
在壮大生态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需要从人才、技术等方面提供保障。这与乡村人才振兴、乡村生态振兴的具体要求高度契合[1]。
2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2.1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差
对于农民来说,生态农业不仅仅是一种新概念、新模式,还会带来生产方式上的变化以及思维观念上的冲击影响。如生态农业强调农产品的“绿色”种植,做好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但是很多农民习惯于使用化学农药,虽然这种方法易操作、见效快,但容易造成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农产品也会因为较高的农药残留而影响销售。部分农民目光短视,只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缺乏生态环保意识,不能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践行生态环保,成为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的瓶颈。
2.2农业产业模式单一化
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单一产业模式,一方面会加剧内部竞争,导致农民获得的收益减少,这也是年轻农民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会造成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日益恶化,农业发展难以为继。现阶段很多农村由于经济基础差、交通不便利、年轻劳动力少等诸多原因,未能发展多元化的产业体系。虽然有一些农村尝试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先进模式,但是由于调研不充分,管理不到位,这些新兴产业模式在引进之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未能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3缺少必要的保障措施
生态农业固然有诸多的优势,但是其稳定发展也离不开各个方面的支持。如要想让农民了解并接受生态农业,必须要积极开展宣传、推广工作;要想让农业企业、农村物流发展起来,必须要提供政策扶持;要想让膜下滴灌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必须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目前来看,部分地方政府虽然为推广生态农业提供了一些保障措施,但是力度不强、形式单一,生态农业发展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好,无法形成完善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的优势也难以体现出来。
3可持续发展策略
3.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要掌握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熟练操作各种农机设备,更为重要的是具备科学的管理思维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依托地方农技部门,联合各大专、中职院校,为农民提供专门的技术培训。在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使农民对生态农业有更为深刻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在各类生产活动中,自觉践行生态理念。如养殖人员可向地方有关部门申领补贴,建立沼气池。将养殖场每日产生的粪污倒入沼气池内,实现无害化处理。这不仅实现了废物利用,也利于消除蚊蝇滋生环境,降低牲畜患病的概率。
3.2丰富农业产业模式
探索多种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多元化产业模式,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怪圈,才能凸显生态农业的优势。搭建农村电商平台,依托乡村物流发展“田间-餐桌”的模式。既简化了中间环节,又节约了人工成本,实现产销直接对接。挖掘自然资源,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发展观光农业模式。让农村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经济水平越来越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还可以打造农业产业园,园区按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还可在支持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创新、研发、试点、推广等方面发挥推动作用[2]。
3.3完善配套保障措施
为支持生态农业的壮大与发展,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地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需要,为其提供多种形式的保障措施。其一,政策保障。通过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涉农企业、物流公司等进驻农村,为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帮助农副产品顺利销售提供支持;其二,技术保障。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以点带面进行农作物种植、家畜繁育养殖、冷链加工储运、电子商务销售、全产业链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设。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市场动态、行业行情,为生态农业管理和农产品销售等提供数据支持。其三,资金保障。设立生态农业补助金、救济金和奖励金,对发展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领头人给予补助和奖励。对于尝试生态农业模式过程中因为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损失的农户,给予一定的救济补贴。通过构建多重、立体保障体系,让生态农业能够真正的落地开花。
4总结
生态农业经济是我国绿色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也是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契机。当前各地在推进生态农业模式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阻力,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涉农部门等强化责任引导,提供多方支持,尤其是要注重职业农民培训、资金与技术支持,让生态农业经济逐渐发展成为新时代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周长霞.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探索[J].山西农经,2020(08):68-70.
[2]李晴,徐建华,胡俊生,等.抚州市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04):166-167.
李翠诗 莘县农业农村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