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摘要:区域协同方针的提出,有效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文章探讨了区域协同为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阐释了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最后提出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关键词:区域协同;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战略选择
我国是农业大国,促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也是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经之路。在农业现代化全面开展的同时,一些欠发达地区依旧面临着农业设施不完善、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困境,如何依托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以点带面地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增强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农业收益,逐步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异,这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突破的重点。
一、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主观与客观多方面因素影响,只有全面分析才能够有的放矢地提出改善方针,从而转变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1.思想观念滞后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普遍较为落后,发展现代化的农业观念也比较薄弱。一方面,欠发达地区对农业经济重视度不够,近年来,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异军突起,使得很多地方的政府和农民开始将经济发展重心向二、三产业靠拢,忽视了第一产业的建设,仍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发展农业。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农业问题尤为严重,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前景不容乐观,重视二、三产业,忽视第一产业的恶性循环导致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农业经济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1]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生产经营方式,使得欠发达地区农民养成了不思进取的习惯,缺乏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这种消极的思想观念也严重制约着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2.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是农业设施,缺少先进的、完善的农业设施,就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获取资金渠道少、农民自身出资能力弱、吸引社会关注度小,因此造成农业基础建设落后、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建设要求等问题。此外,欠发达地区已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往往年久失修、破败不能正常使用,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经营模式也严重限制了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大部分农村交通闭塞也严重制约着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3.产业结构不合理普遍来说,欠发达地区的种植业比重较高,经济作物的种植较少,渔业、畜牧业等生产的水平也低于平均值。此外,欠发达地区日益向第二、三产业靠拢,第一产业的产值逐年下降。欠发达地区第一产业产值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该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造成欠发达地区农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有二:首先,欠发达地区农民信息获取渠道少,无法洞察市场的动向,其次,政府缺乏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宏观上的经济指导不足。4.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农业的产业化,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仍旧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独立农户为主,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21世纪初,农业产业化跨区域经营就在全国各地普遍兴起,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不仅没有及时跟上时代潮流,还存在带动能力弱、农产品基地布局不合理、农业服务不配套、市场发育相对滞后等问题,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是阻碍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进一步拓展规模的症结所在,也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农业的发展面临进程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的窘境。
二、区域协同为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21世纪初,我国提出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规划,打破不同省市地理方位和行政区域上的限制,从利益一致诉求角度出发,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区域协同为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带来新机遇,表现在战略协同、组织协同与资源协同三方面,其中战略协同是在政策和指导思想上对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推动互补发展,组织协同则是在政府统筹规划下,形成涵盖范围大、覆盖面广的农业经济发展链,资源协同是指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依托区域协同的优势,在区域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和完善自身生产力。1.战略协同2004年,北京率先提出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采取差异化、互补式战略,推动以点带面、以先进带落后的产业协作方针。2006年,天津提出加强区域性建设的构想,强调与北京、河北地区的交通建设。针对农业行业,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着重推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与资源配置的优化,在战略上做到区域合作、协调发展。2014年,我国农业部部长韩长斌提出了增加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缩小农村之间差别、深化改革三农问题等建议,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协同发展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转型。[3]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规划中可以看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依托地区战略协同的优势,让经济发达地区充分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以区域体整体环境为基础进行合理布局与统筹规划,减少区域内同构产业竞争压力,加快自身建设。2.组织协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想实现与发达地区的跨区域农业协同发展,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在政府的统筹下进行区域间的组织协同,尤其是在农业经济方面,需要建构跨区域融合农民、生产基地、企业等主体的农业产业链,产业链的形成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有效缓解信息流通不畅、宣传平台欠缺等问题。例如在2014年,河北省政府带头向北京、天津两地农科院和高校寻求先进的技术支持,获得了显著的创新成绩,此外,借助区域协同的组织优势,河北的农产品源源不断运往京津两地,开拓了河北农业终端销售市场,据调查,北京农贸市场上的80%羊肉来源于河北省,每年有350万吨农产品也是由河北省生产提供的。[4]因此,笔者认为,区域协同发展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仅在具体的资源、市场上提供帮助,还促使了欠发达地区农户与发达地区企业的深度合作。3.资源协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区域协同环境下,还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可积极引进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与科学技术,例如河北省可借助北京与天津的经济、资源,形成新要素的合理流动机制,大力发展本地农业经济。笔者认为,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协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才资源,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研究所等机构可为欠发达地区输送相关农业人才;二、市场资源,欠发达地区往往存在有货无市的情况,导致农业结构失衡,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购买力强,可有效缓解欠发达地区农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三、资金资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经济普遍存在资金不足、政府投入力度小的问题,仅凭本地区的资金积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落后、发展滞缓等问题[5],因此,区域间的资金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经济的物质基础。
三、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结合区域协同为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笔者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战略选择应以上述几大优势为切入点。1.实施大规模生产经营战略,使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欠发达地区县域大多集中在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的省市,其经济水平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因此存在生产活力不足、投资欠缺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应该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经营模式,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严重阻碍了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未来的农业发展方面,要实施大规模生产经营战略,提高农业产品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动力。此外,大规模生产经营战略有利于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由政府引导并提供农业经济发展保障,有利于重新激发农民的生产热情、有利于对农民进行集体化培训和科学化指导。总之,突破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束缚,是发展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的首要选择。2.实施产业升级战略.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区域协同环境下,欠发达地区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区域内的一部分,需要着眼于区域整体发展而进行产业比重、农业结构的调整。从宏观上看,欠发达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农业经济发展缺乏长足活力;从农业产业内部来看,欠发达地区的种植业较经济作物、农业加工品、畜牧业、渔业相比,更受农民欢迎,原因在于种植业成本低、风险小,然而大量种植果蔬的弊端也很明显,即农民收益小,难以真正改善农民生活、难以真正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因此,区域协同发展的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应实施产业升级战略,一方面改善第一产业比重低的现状,提高政府和农民对农业经济发展重视度,另一方面,微调农业结构,引导农民向畜牧业、经济作物种植等领域转型,以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6]3.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发挥人才资本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发达地区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表明,人才资本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产品种植之前,需要相关农业人才和经济人才对上一年度的农产品经营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以得出具有科学性的指导结论;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专门的农业专家,对农产品进行实时监控和指导,以保证农产品高质量产出,农产品的经营更需要市场人才、营销人才进行策划。然而,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大多滞留在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岗位,远离农业经济发展的第一战场,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与人才不足的困境。[7]实际上,欠发达地区一缺资金二缺人才的情况并不是最近几年刚刚出现的,长年累积下的问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对其审视,笔者认为,只有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一方面激励欠发达地区固有人才的意识和潜能,促进岗位流通、扩大人才自主选择权,为农业经济发展主战场源源不断提供人才,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进发达地区的人才,学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总之,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发挥人才资本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重要战略选择。
四、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进行,不仅要依靠区域协同环境下正确的战略选择,还要通过全方面的具体发展对策与措施才能真正实现,笔者认为,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对策要从政府、农民、农业经济结构几方面进行探讨。1.学习区域协同环境下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经验,政府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在三农事务方面的财政支出日益增加,2014年一度达到2.2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34.9%,其中67%的资金被用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重新规划了大型灌溉系统、完善和加强了本地的道路交通等等。[8]总之,邢台前南峪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化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短期任务。笔者认为,欠发达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区域协同发展的优势,调动政府的主导能力,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指导、统筹兼顾的指导思想。2.以提高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为目的,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的素质农民是发展区域农业经济的主体,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欠发达地区农民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管理水平差的问题,部分农民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的思想也严重阻碍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区域协同战略要求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以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化的发展要求,欠发达地区农民素质影响着区域协同环境下区域整体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笔者认为,可以由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共同建立一个基础教育培训班,其中发达地区提供教学支持和科技资源,欠发达地区负责宣传和动员,主要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知识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技术,为区域共同体培养一批有知识、会管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促进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兴农战略思想,提高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帮助欠发达地区摆脱“人才欠缺――农业经济发展停滞――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9]3.着眼区域协同整体性,加快欠发达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是调整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地区农业发展竞争力的根本措施。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失衡是阻碍农业经济发展最大的障碍,笔者认为,欠发达地区应立足自身的农业传统,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经验优势等,积极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例如河南信阳即可主打当地茶叶资源,大量种植以茶叶为代表的经济作物,同时开发与茶叶有关的农业附产品,提高茶叶产业经济效益。此外,宿迁市在2009年开展了保护耕地面积的活动,促使当地农业经营面积达到15.71万平方千米,初步建成连接淮沭河、新沂河、汴河三大水禽养殖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带,发展带涵盖了周边大量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也为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效应,[10]河北省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也可通过产业整合的方式,深化欠发达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同时促进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有序发展。
五、结语
区域协同发展为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利用区域协同的战略、组织、资源优势,实施大规模生产经营、产业升级、人才开发等战略,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可积极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作用,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群体素质的提高。只有以区域协同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欠发达地区才能不断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杜云飞,连建新,张爱国,胡宝民.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视阈下的农业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13,38.
[2]秦静,周立群,贾凤伶.新形势下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5(12):11-16.
[3]邢台农业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903/15/5136053_496650556.shtml.
[4]梁齐伟.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5]孙朝晖,张以科.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J].农机化研究,2012(5):21-25.
[6]邢台农业信息网.http://www.xt.heagri.gov.cn/news_read.aspx?id=29433.
[7]刘宇翔.欠发达地区农民合作扶贫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7):37-45,110-111.
[8]朱建华,周彦伶,刘卫柏.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4):137-139,143.
[9]周维现.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10]李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王峰忠 邢台县委党校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