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绿道旅游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1绿道旅游的特点
1.1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绿色旅游
绿道构建了道在景中、园在绿中、人在画中,山水田园相依相伴的生态环境景致。绿道建设将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如山丘、水体、农田、林地等纳入其中,以自然景观、绿色生态为基础,提供了一系列低碳旅游产品,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绿道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优化宜居环境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绿道成为沟通城乡的生态廊道,它能改善环境质量,连接破碎的绿色空间,是建立在不破坏乡村生态景观的基础上,保留了具有生态独特性的生态景观和自然环境。游客在绿道中信步或者骑非机动车畅游是以一种生态、低碳的旅游活动。
1.2主动生产、主动服务、主动消费
游客在绿道中的活动诸如自行车游、徒步、跑步等游憩休闲游憩活动,都是借助绿道为其提供的休闲生态空间,休闲者都是绿道旅游活动中的生产者、自我服务者和消费者。游客徜徉在绿色海洋中,尽情享受乡村田园别样的风光,呼吸潮湿泥土的芳香,将烦恼和疲惫的汗水挥洒在绿道运动中,从而获得身心自由的解放。旅游过程体验更多是游客自己创造的,绿道景观及其周边基础配套设施则更多地是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愉悦创造平台。
1.3自我领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游客在绿道旅游体验中,置身于生态田园风光中,绿树围绕、鸟语花香,人与自然的相融和谐能让人切实地体会到生态文明的内涵所在,并且能更加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此外,绿道网是将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序地连接,游客还能深刻地体会到人文精华和自然精华的完美结合。在绿道旅游活动中,游客会更加意识到自身的品行修养、行为方式,使之有意识地与周边环境氛围相匹配,主动承担生态责任,从而促使游客自我领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1.4人亦风景、人景交融、人在景中游
游客徒步、骑车徜徉在山水田园中,和绿道沿途的美景融为一体。景中有人,人亦风景,人景和谐,相互交融,共同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人在景中游”的美丽画卷。恬静雅致的风景,因为有了游客的活动而焕发勃勃生机;游人的休闲游憩伴着田园美景而更显诗情画意。
1.5游客的真实性可以是绝对与相对的真实性
旅游的真实性是指游客渴望得到、并积极追求的一种经历,这种经历被认为是反映真实的、不掺假的目的地的日常生活,或者能够让游客接触这种生活。一方面,游客进行绿道旅游时,希望感受到乡野田园别样真实的生活气息,希望能融入到当地朴实居民的真实生活中。而绿道周边的农家人户并没有刻意地去营造乡野生活氛围,他们的生活是真实的:饲养鸡鸭、放牛喂羊、耕种灌溉等都是绿道沿线农民淳朴的真实生活。这是绝对的真实;另一方面,来自城市的游客并不满足于单纯的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而需要旅游地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和康体项目还有接近都市生活的配套设施。在这个层面上,原汁原味的乡野气息其实更多的是外表、符号、文化象征,为了招徕更多的游客来绿道休闲消费,除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外,周边农户经营者必然要提供满足游客需求娱乐项目和具有乡村特色的服务项目,而这样一些项目是农户经营者针对游客的多样性需求提供的,并不是他们日常的生活写照,这是一种相对的真实性。
1.6长青绿道、四季休闲、别样感受
很多生态旅游景区,面临着旅游淡旺季的压力。旺季是人山人海,淡季可谓是门可罗雀。而绿道景区却大不相同,由于绿道旅游是建立在生态健康运动、田园风景观光基础上的旅游活动,绿道生态景致会在四季呈现出独特的迷人景致,人们的休闲运动或观光偏好也不会因为季节的改变而改变。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秋季细看黄叶飘飞,悠闲赏菊、冬季腊梅飘香。所以绿道旅游是长青的,游客的选择也是多样的,不会受季节限制呈现出淡旺季之显著差别。
2绿道旅游的意义
2.1满足城乡民众多样化的需求
绿道旅游主要从四个方面满足城乡人民多样化的需求。第一,城市居民吃惯了“山珍海味”、看惯了霓虹酒绿、渴望体验到别样的乡土风情,田园风光,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肴;同时,城市人平时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渴望慢节奏的生活状态,寻求一片恬静安逸的休闲之地,远离喧嚣,返璞归真,放松身心。第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康体休闲,需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绿道旅游正是将休闲游憩与生态健身完美结合,使人们感受到运动健身的乐趣。第三,现代人们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高楼之内,门墙之隔使得人们缺少更多的交流与沟通。加之现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人们禁锢在一个虚拟的交友空间里,和谐的人际交往成为人们的诉求。绿道旅游可以将人们从自己狭小的空间中解放出来,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强了人们的情感沟通。同时,也使人获得尊重感和认可感。第四,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精神文明的提升,人们越来越不甘愿平凡枯燥的生活状态,追求培养高品质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绿道旅游也同样迎合了人们的这一诉求,以全新的康体休闲体验让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2宣传生态文明、倡导低碳生活、塑造健康形象、打造绿色品牌
一方面,绿道旅游的繁荣持续发展必须依托绿道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文景观协调,人们之选择绿道旅游这一健康生态的旅游项目,正是需求亲身体验自在游憩在田园山水风光之中的那份恬静和坦然,正是寻求人与自然情景交融的那份和谐与舒适。另一方面,绿道旅游欣欣向荣地发展之势,又进一步宣传和推动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各地方政府看到了绿道旅游所带来的可观的生态效益和绿色经济效益,必将更加合理地开展绿道项目规划和建设,将更多健康休闲的低碳生态特色旅游产品纳入绿道旅游之中,积极倡导人们健康休闲的生活。与此同时,绿道旅游的蓬勃发展还能全面提升城市的生态文明形象,成为城市走出去的绿色品牌,吸引国内外关注,提升了城市的发展潜力。可以说绿道是绿道旅游健康繁荣发展的载体和前提,而绿道旅游的普及和发展也将推动绿道因地制宜地大规模的规划建设,最终构建城乡绿道网,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沟通桥梁。
2.3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一、三产业互动升级
绿道旅游主要从3个方面实现了传统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之间的互动升级。第一,绿道旅游推动农村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规划与建设。令人心旷神怡的乡野田园风情和古朴纯真的民风民俗是乡村旅游的特色或者是立足点,各地依托自身的地理地貌、自然与人文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互补的绿道景致,保留了乡村特有的风貌与特色,避免农村城市化的尴尬。第二,绿道旅游的发展需要依托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这必将促进绿道沿岸乡村停车场、排水、废水处理、医疗、能源、环保、路灯、电信、厕所、健身设施、交通、商店、租车点等配套建设,这些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方便了游客和居住地居民的日常出行生活,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新农村新风貌的建设,有助于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五大目标。第三,绿道旅游推动着当地居民的收入,带来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绿道沿线的居民增加收入的方式主要依靠出售农产品;绿道运动器材租售、餐馆经营及其他经营性收入;农民从事非农产业而获得的工资性收入。
2.4转变传统的价值观念、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内在修养
绿道旅游是一种生态旅游、低碳旅游、健康旅游。它具有自我领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特点,人们置身于风景优美的山水田园间,呼吸着清新泥土的芬芳,聆听着莺歌细语,能深刻地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妙趣所在,能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传统的以物为本,看重物质享乐的幸福价值取向会逐渐被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价值取向所替代,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应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此外,绿道沿线不光有宜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地方还将周边的历史古迹、博物馆、艺术中心等极具人文特色的项目一同规划到绿道中,成为绿道旅游丰富的旅游资源,游客在怡然自得地欣赏绿道沿途自然旖旎的风光外,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历史气息,培养了人文素养,更加重视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
3绿道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绿道建设起步晚,经验不足,而依托绿道建设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绿道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诸多问题。
3.1绿道旅游潜在价值挖掘不深,旅游消费不足
根据相关学者实地调查,目前我国绿道的旅游价值较低,主要表现为游客在农家乐的消费水平低,有的游客甚至自带食物;游客在绿道停留的时间平均3~4h,过夜游客较少,使得绿道沿线的农家旅店住宿收入不高;游客对当地旅游纪念品青睐不佳,多是购买附加值不高的农作产品。而绿道旅游开发的一大目的就是要通过刺激城市游客消费而提高周边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使社会发展成果为农民共享,切实推动城乡经济互动和新农村建设。而绿道旅游消费不足,无疑会降低农民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影响游客休闲体验。所以绿道旅游潜在价值深入挖掘亟待解决。
3.2绿道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体验项目单调
绿道旅游消费不足,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跟绿道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开发力度不够有关,城市居民来到绿道休闲游憩,除了观光、健身外,同样需要体验丰富多彩的乡野生活情趣,他们对于体验性的户外项目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热度。除了简单的骑游活动、观光活动,诸如野外烧烤、垂钓活动、农物采摘、农田耕作、动物养殖、滑雪、高空弹跳蹦极、三角滑翔翼、高山滑草等活动正是游客渴望体验的项目,也使得现在使得老辈回忆儿时乡间辛勤劳作的酸甜滋味,又能满足现代年轻人对于乡村生活的好奇感和新鲜感。深入开发的绿道旅游产品正是以其参与度广、体验性强、闲适味重满足城市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3.3绿道旅游营销宣传广度不佳,品牌效应不响
绿道旅游虽然说已经在中国部分省市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广东省不仅出台了具有是示范意义的《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广东省省立绿道建设指引》等政策,制定了2011~2015年的全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广东绿道网也为外界展示了广东省绿道建设的成就,绿道旅游风尚十分盛行。四川省在绿道旅游开发和宣传上也毫不逊色。四川省通过举办各种特色鲜明的旅游活动大力推广绿道低碳旅游,打响了这块低碳环保健康的绿色品牌。但是还得看到,绿道旅游毕竟仍是在少数省市迅速发展,而且关于针对性宣传推广绿道旅游的营销网络平台更是屈指可数。虽然绿道观念近几年来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纷纷提出要发展生态文明的绿色旅游,但是绿道旅游这种新兴的特色旅游方式仍然没能做到家喻户晓,成为人们休闲游憩的最佳选择。绿道旅游这块生态品牌的打造必将依托高水平、高质量的营销宣传。这方面在现阶段是弱点,也是发力点。
3.4绿道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安全保障薄弱
目前很多绿道旅游点都匹配了相应的基础服务配套设施,比如绿道沿岸乡村的停车场、排水、废水处理、医疗、能源、环保、路灯、电信、厕所、健身设施、商店、租车点等,但是很多绿道仍存在危险警示标志表示不清、路标注解不明、文体健身服务设施不齐全、游客受损救援系统不完善、绿道咨询服务提供不到位、修理点数量少等问题。
3.5绿道旅游规范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参差
目前,绿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自行车的交接问题。由于很多绿道实行属地建设和管理,不同的经营主体之间没有形成合作化经营,经营主体之间的“无缝交接”还没有形成,这给游客租借和归还自行车带来很多麻烦。第二,经营主体间的无序恶性竞争。无论是自行车租赁经营主体还是餐馆旅店经营主体,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很强,只重视局部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的思想使得部门农户进行低价竞争,不能为游客提供安全性好的游览设备,如有的地摊商贩以次充好,欺骗游客;餐馆旅店没有卫生安全保障和监管等。农民素质不高、经营操作不规范、价格缺乏正规化、服务质量差严重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第三,后续监管问题。后续监管包括绿道绿廊系统、慢行道、标识系统、环境卫生的维护以及提供通讯系统、咨询、救护、保安服务等。部门地区专门设立了绿道管理委员会,对绿道进行监管,但是绿道管理详细而标准地规章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此外,制定切实有效的当地群众的监督机制也相当重要。
3.6绿道因地制宜建设观念不强,自身特色缺乏
在绿道规划建设方面,广东、四川、海南做的比较到位,充分根据自身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因地制宜地规划开发。比如四川的崇州绿道既有西江河为主的水体绿道体系,又有现代农业及田园城市绿道环、古镇风情绿道环、山地慢行系统绿道环;广东深圳“四横八环”绿道网络体系。海南的文昌市依托八门湾“海、河、港、湾、林”的自然资源和“侨乡风情”的人文旅游资源,规划设计的特色的八门湾绿道。但是,就全国绿道建设而言,部分地区却存在盲目跟风,不重视规划,个性特色尚不突出的弱点。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未能充分挖掘当地民风民俗的独特价值,没能有效地利用文化旅游产品具有宣传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价值。
4关于绿道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4.1主题化建设,特色化经营,体验式消费
绿道旅游规划开发可以借鉴海南省的绿道网建设经验,提出7大绿道旅游休闲主题:红树林景观绿道、沿湾生态休闲绿道、农家人文休闲绿道、史迹文化体验绿道、乡村郊野景观绿道、渔村风情体验绿道、椰海风情绿道。成都锦江区三圣花乡旅游风景区也以其各具特色的5大主题即花乡农居、幸福梅林、东篱菊园、江家菜地、荷塘月色成为乡村旅游的特色代表。绿道建设不能一刀切,盲目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有重点有层次低规划开发,彰显特色。主题化的建设,不仅可以从多角度满足游客的观光、游憩、康体、娱乐、体验等多样化需求,而且能形成合理整合绿道周边分散旅游资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增强绿道的整体吸引力和旅游的全面升级。
特色化经营上需要做到四个方面。第一,绿道旅游经营者要迎合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充分挖潜绿道旅游资源的人文特色,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碳绿色旅游商品;第二,要注重乡野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强调农产品的生态价值与康体价值;第三,要依托绿道及周边景观资源,重点发展康体旅游项目,主要涉及户外娱乐、康体保健、体育休闲、野营郊游等方面,要优化配置休闲资源,营造怡然自得地休闲舒适氛围;第四,要提高居民服务点的服务水平,给予游客人性化关怀,细心周到服务,从而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4.2绿道旅游信息“全方位、无死角”互动宣传
(1)充分利用博客和微博宣传绿道旅游。一方面可以开通绿道旅游微博,吸引更多“绿道迷”的关注,并且给这些志同道合的人群提供一个交流旅游体验心得和交友的平台;充分发挥微博达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提高绿道旅游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将绿道旅游的最新信息包括特色项目的推出、绿道活动的举办消息等通过微博和博客向公众传达。
(2)现阶段,我国专门的绿道网站很少,而网站上所涉及的信息较少涉及绿道旅游的开发与发展,专门针对绿道旅游的宣传网站建设相对欠缺。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借助这些以存在的网站,在倡导生态低碳绿色观念的同时,宣传绿道旅游这一新兴旅游方式,把绿道旅游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信息传递给公众,调动公众的积极参与性。同时也给你公众提供了即时有效的旅游信息,给公众提供了不一样的选择。
(3)游客和绿道旅游景点可以通过书签和信息聚合了解各个绿道旅游地的个性化服务和游客的需求,这既为游客节约了信息搜寻时间成本,也迎合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4)重视培养游客的忠诚度。充分发挥“幸福领导者”的主动宣传力量。借助“幸福领导者”的口碑宣传,可以达到免费高效的宣传营销效果。
4.3实行多样化、季节性“长青”绿道旅游开发模式
虽然说绿道旅游具有“长青”的特点,淡旺季不明显,但是这只是相对而言。为了延长绿道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最大程度地开发四季特色旅游产品至关重要,这也是保持绿道活力,维持经营利润的一大途径。一方面要合理整合绿道沿线景观资源,确保四季景致的独具特色:春季姹紫千红,夏季荷花斗艳,秋季落叶缤纷,冬季腊梅飘香。另一方面要丰富绿道旅游体验项目,春季踏青、插秧,夏季泛舟避暑,秋季赏花品菊、冬季滑冰打雪仗等。绿道旅游要形成以骑游活动为重点,提供多样化的悠闲娱乐体验项目,不光要吸引游客来,而且还要想法设法留下游客,达到使游客使“乐不思蜀”的目的。
4.4重视客户关系维系
通过招募会员的方式获得营运资金,通过市场运作,引入社会机构、公司,为绿道会员提供优惠服务。如商场打折卡服务,以此建立与企业、个人的长期合作关系,使绿道能够顺利运营。对于客户关系的维系,也可以运用类似CRM客户信息收集软件系统,给企业提供一个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设计、开发或创新产品、反馈信息的全过程服务。绿道旅游所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需求多样的市场,游客的年龄、知识背景、休闲偏好、性格特点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可以说选择绿道旅游的游客具有大众性,因而如何深入挖掘游客个性化的需求,做好人性化的服务,维系游客关系是绿道旅游发展的关注点。
此外,绿道旅游的发展必须要懂得“借力”发展和“自助”发展有效结合。要想获得知名度,打造绿色低碳品牌,依托国内外大型活动的宣传,“借力”发展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借力”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举办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总之,只有做到“借力”和“自助”两只手都要有力,才能将绿道旅游品牌打响打亮。
作者:钟媛媛 杜继淑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