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 探析低碳经济在中国贸易经济中的重要性

探析低碳经济在中国贸易经济中的重要性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9-27 18:06:00人气:402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投入巨资研发低碳技术;英国正在集中力量研究碳捕捉和储存技术,将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收集并妥善存放起来;欧盟提出了碳计量及碳披露设想,要求各国在产品条形码上标注碳排放量,作为产品的基础必备信息,方便接受监督。此外,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对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了监督和核查减排规则,倡议世界各国都要注重保护森林,先进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清洁能源技术。

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了更高的战略层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中国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我们在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喝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资源消耗增加、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压力。中国气象局《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中东部地区共产生了30多天雾霾天气,比往年多7天左右。雾霾中的细颗粒物PM2.5大多是由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因子,对人体伤害很大。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发展低碳经济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目前,中国能源已经呈现出“富煤、少气、缺油”的特征,人均石油、天然气及煤炭可开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石油、天然气及煤炭可开采储量的11.1%、4.3%及55.4%,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发展低碳经济、改变能源消耗结构,将对中国能源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第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和广阔发展前景。因此,中国企业必须未雨绸缪,下大力气、大本钱来攻克“低碳技术”,以培育国际竞争能力。

第四,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履行国际减排义务的需要。近年来,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激增,总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对此,中国必须抱着非常积极的态度,勇敢地承担相应的国际社会责任,努力减少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数量。

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2008年~2009年,北京、上海、天津相继建立环境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最活跃的一员。2013年3月26日,澳大利亚气候研究所报告,对世界主要国家“低碳竞争力指数”进行排名,中国从2012年的第7位上升至2013年的第3位,仅次于法国和日本。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技术水平较低。如风力发电技术是中国目前发展最快的新能源行业,能够整机生产1.5MW以下风力发电设备,但是其核心部件的生产技术依然没有成熟。在这方面,中国存在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思想动力和实际能力不足、新技术市场推广度不高等问题。二是投入机制匮乏。麦肯锡研究报告认为,从现在到2030年,中国构建“绿色经济”共需要40万亿人民币,年均投入要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虽然中国政府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积极推动绿色信贷,采用了国际CDM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融资方式来拓宽融资渠道,但这些努力显然不够,所融得的资金有限。必须进一步拓宽绿色经济融资渠道。

三、低碳经济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目前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较低端的位置,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占全部出口商品的比重较大,出口贸易结构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这将会严重地影响到中国今后的外贸出口。

(一)低碳经济催生新的贸易壁垒,增加中国产品出口难度发达国家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国际贸易挂钩,设置了各种碳壁垒,主要包括:碳关税壁垒、碳标签壁垒、碳减排证明壁垒、碳排放技术壁垒、低碳政府补贴及政府采购壁垒等。如欧盟委员会废止了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uP指令),以针对范围更加广泛的能源相关产品生态设计指令(ErP指令)取而代之,该指令包括了除车辆以外的所有投放到市场的能源产品,这一改变将使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20%左右。首批ErP指令实施后,中国出口到欧盟约80%的办公设备、冰箱、空调、机电、影像等产品将被拒之门外,从而改变国际贸易竞争格局,增加中国产品出口难度。

(二)低碳经济削弱了中国的比较优势,不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长期以来,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形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但国际贸易商品低碳化的发展,将使得“碳”成为劳动力、技术、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以外又一新要素,且在国际贸易商品各要素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分工过程中各国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也将因此发生改变。低碳化发展将使中国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被弱化,不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

(三)低碳经济迫使中国高价引进低碳技术,弱化了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当前,中国企业获得低碳技术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模仿国外先进技术,以使企业产品达到进口国的免征标准。但实践中进口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非常强,企业的模仿很可能被认定为侵权;二是直接以高价引进垄断的低碳技术。不管使用哪种方式都要向低碳技术进口国支付高额费用,这些费用将计入企业出口商品成本中,从而弱化中国企业产品的价格优势。

四、低碳背景下中国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策略

低碳背景下,应以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共同推进、协同作战为着力点,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的管理及扶持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目前中国已出台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但从整体上看,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成系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还比较缺乏,与新能源及新材料有关的法律法规还处于空白状态;二是现有能源立法规定不够详细,缺乏可操作性;三是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立法,如碳排放法、碳交易法、碳税等还需要完善和补充。为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国应尽快健全低碳法律法规体系,加快环境保护立法工作的步伐,引导企业积极开发低碳产品,并有效推动低碳产品的出口。

二是积极优化能源结构,促使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据统计,当前中国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0.4%,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9.7%,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3%。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对发展低碳经济很不利,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外贸出口的重要因素。如在电力建设方面,由于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电力生产的基础能源,中国因电力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8%。因此,中国必须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

三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2012年,中国GDP为51.93万亿元人民币,三产比重分别为10.1:45.3:44.6,而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日本、欧盟等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均超过了70%,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从工业内部结构看,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2.2%。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耗能行业比重偏低。为了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使之符合低碳化发展要求,必须转变中国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附加值高、污染少的国际服务贸易,加快服务业发展。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低碳规则的制定,为外贸出口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碳排放规则的制定者将是最大的国际贸易受益者。欧盟首先在20世纪末就开始发展低碳经济,因此掌握了低碳经济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好自身现有的经济地位优势,积极介入和参与国际碳排放规则的制定,为中国外贸出口铺平道路。

(二)企业的适应与调整

一是树立绿色经营观念,理性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出口贸易需要转变观念,克服产业或者企业的财富积累和社会责任之间的背离。外贸企业必须正视社会责任,注重环境保护,保持清醒头脑,强化低碳理念。加强学习,加大环保知识宣传的力度;大力发展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

二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低碳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中国外向型企业掌握低碳技术的能力十分有限,要通过与他国的共同研发,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要积极推动低碳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充分发挥进口贸易技术的溢出效应,消化、吸收、掌握、创新低碳技术,提高企业运用低碳技术的整体实力。

三是从事低碳生产和经营,实施绿色贸易发展战略。外贸企业应适应绿色贸易潮流,密切关注国际环境标准的动态演变。引导企业按照绿色要求改进产品种类、生态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积极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出口到欧盟的用能产品要按照ErP指令要求设计产品,努力通过ErP认证。绿色制造的主题要体现生态精神,共生、和谐、循环、高效、简约、进化。维系生态平衡,有自净、缓冲、抗逆能力。坚持生态进化,要创新、代谢、提升自组织能力。要健全生态系统,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功能优化。同时,通过体制转变、制度创新、强化管理等措施,推动企业达到各种技术、安全、卫生、环境标准,凭过硬的实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四是调整出口市场多元化。当前,美国、欧盟与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为分散风险,中国出口企业应综合考虑资源储量、人口规模、市场份额、战略地位等因素,采用市场多元化策略,面向东盟、拉美以及非洲,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依靠拓宽出口渠道,抵御西方国家发起的低碳贸易壁垒。

作者:毕甫清 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