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产业内贸易不完全竞争理论

产业内贸易不完全竞争理论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2-15 20:09:00人气:457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

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国家进口和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比如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这种国际贸易称为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另外一种被称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也就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因此这种贸易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twowaytrade)或重叠贸易(over-laptrade),产业内贸易,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既出口又进口同一种产品,同时同一种产品的中间产品(如零部件和元件)大量参加贸易。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内容

传统贸易理论都认为各国的比较优势(或技术、生产率优势,或假定生产率相同前提下的自然禀赋优势)是构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各国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的原则分工,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则双方的福利都将上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实践中又出现了一种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的新现象,即不同国家间的国际贸易中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假设前提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分析不以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市场,而以非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过去的贸易理论的前提大多为完全竞争市场);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在分析中要考虑需求不相同与相同的情况,即消费者需求。

二、电影产业国际贸易特点

(一)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异化可以缓和价格竞争,电影作为信息产品,同样具备信息产业的特点:消费信息产品就是在消费信息本身。信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非源于价格差异带来的竞争优势,而是信息产品自身的新创意。

1.电影是核心创意产业。制作环节的创意开发是电影产业价值创造的驱动者,作为信息产品,电影产品的差别性源于电影内容的原始创意基因,创意的差异性为创意多重开发奠定基础,为电影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增值提供可能。创意产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并不是制作成本的高低,而是创意是否具备市场。

2.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每部电影都是手工制作的信息产品,它的生命周期非常短,一部电影的观影过程就是该电影的生命周期,电影产业也很少有机会依靠在制作环节重复使用已有的创意并取得理想收益,信息产品的规模经济效应蕴含在该产品的消费过程中,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好莱坞大片选择全球同步上映的原因。

(二)明显规模经济效应

对于R&D费用等成本支出较大的产业来说,规模经济更显得重要。国际贸易可以获得更低的长期平均成本。R&D费用是一种固定的成本费用,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降低。如果这种产品仅局限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则由于产量有限,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就较高,因而平均成本较高,厂商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甚至无法收回投入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如果允许国际贸易,使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销售,产量就会增加,厂商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下的生产。电影产业具备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

1.从制作成本来看:与庞大的母版制作费用(信息产品的R&D费用)相比,电影拷贝的复制成本极低。单个拷贝分摊的制作成本与拷贝的投放量成反比,电影产业的规模经济可以取得成本优势,美国六大公司共同构建了一个个遍布全世界的发行网络,其他国家没有这样强大的世界性发行系统。

2.从国内市场规模来看:国内观影市场的规模是能否实现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依靠国内市场回收电影制作成本,降低投资风险,以较低价格向国际电影市场出售版权从而以明显价格优势占据国际市场。美国的本土市场电影消费成熟,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为电影产品的国际贸易提供了回收成本的竞争优势。巨大的本土市场成为美国电影横扫世界市场的坚实基础,美国电影企业敢于投入较高资金制作高成本大片,以低价向国际电影市场倾销。

(三)消费者偏好相似(或重叠)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偏好相似理论主要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认为需求偏好相似导致产业内贸易。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的延伸,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才能够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两个国家的消费者需求偏好越相似,一国的产品也就越容易打入另一个国家的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就越大。电影国际贸易本身具有文化折扣、文化贴现等特殊性。电影贸易中的文化折扣反映了文化产品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在消费需求上有很大差异性,好莱坞电影占据加拿大90%的电影市场份额与美国和加拿大对彼此有着极高的文化认同密切相关。美国的多元移民文化(包括文化的载体之一英语)在世界文化中的强势地位使得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上遭遇更少的文化折扣。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在兼顾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经济回报时所面临的电影跨界接受度的考量。

1.在题材方面。美国是移民国家,其3亿人口中的1/3为少数族裔人口,观众的多民族移民构成为美国电影锻造了适合跨文化观众口味的,能够满足观众市场价值观念要求的电影文化内涵。在美国自由的文化观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美国电影以娱乐产业定位,形成了具有很强观众俘获力的娱乐传统。

2.英语是世界性语言。许多曾经是英语国家殖民地的国家,其观众的英语程度普遍比较高,而且,英语文化是强势文化,所以美国电影在非英语国家的传播所遇到的障碍比其他语种的电影要小,这都为美国电影的世界传播减少了很多障碍。

(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在国际电影市场中,一个持续多年的格局是美国市场一家独大,称霸全球。在北美电影市场,从市场份额来看,2009年美国电影占据了91.8%的份额,加拿大占据了0.8%,其他电影则为7.4%;北美票房收入中,六大公司的票房收入占到北美市场80.5%的份额,六大公司以外的独立电影公司中,排名前六名的公司要占据15.7%的市场份额,这12家公司之外的众多更小的公司只能去争夺剩下的3.8%的份额。从表1的数据整体来看,美国电影产业处于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的状态,好莱坞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六大公司,他们都是实行了制片、发行和放映垂直整合的垄断企业,其突出竞争优势是具有强大的发行能力,所以被称为六大发行商。在不完全的竞争市场上,国家之间即使不存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的差异或者差异很小,也完全可以因为需求偏好、规模经济以及产品差异化而从事产业内贸易。这也为国家进行贸易干预提供了理由,在不完全市场上,政府实行贸易保护,从而使本国的垄断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垄断利润。美国政府会动用包括贸易政策在内的多种政治经济手段不遗余力地支持其电影的世界性传播。

三、小结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美国电影产业国际贸易具有以下特征:从供给角度看,存在规模经济;从需求角度看,存在需求偏好方面的重叠;贸易实践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传统贸易理论一般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以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一国进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完美理论体系有一个前提,即: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不变的技术水平以及不存在规模经济。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种贸易理论距离国际贸易的现实越来越远,原有如下:第一,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在现实并不存在,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善,规模经济却无处不在。第二,战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产品的贸易越来越多,甚至占据了它们之间贸易的绝大部分的比重,传统的贸易理论对这种贸易现实给出合理解释。第三,从70年代开始发展的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假设前提的,更接近于贸易现实。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不一定是比较优势的结果,可能是规模经济或收益递增的结果,在不完全的竞争市场上,国家之间即使不存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的差异或者差异很小,也完全可以因为需求偏好、规模经济以及产品差异化而从事产业内贸易。综上所述,电影产业的国际贸易现状完全符合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基于这一结论,本文站在产业内贸易的视角对全球电影产业的国际贸易展开了研究。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