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发展
摘要:随着中国“互联网+”战略的深入,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日渐受到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互联网+”的内涵及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互联网+”从人才素质、教育模式、管理模式三个方面影响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建议从转变观念、数字转型、数字教师、智慧校园四个方面应对。
关键词:“互联网+”;市场营销专业;数字化
自2015年总理提出“互联网+”战略以来,各行业都在研究如何开展“互联网+”,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周洪宇等(2013)指出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高度交互融合、创新与运用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导致能源网络化、制造数字化、组织模块化等趋势,相应地将带来个性化、数字化、远程化、定制化、差异化、分散合作、扁平化组织结构等新的教育理念,需要具备驾驭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的人才以及具有创新特质的人才。陈丽(2016)认为,随着慕课、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育”形式的发展,“互联网+”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但当前研究多注重宏观层面的探讨,尚未系统研究“互联网+”在高职院校如何实施。由于各专业人才成长的路径不同,因此需要将“互联网+”与具体专业结合起来,系统考查“互联网+”对专业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才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集中探讨“互联网+”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1.“互联网+”的内涵。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文件详细列出互联网在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共十一类领域的应用,强调“互联网+”应用的范围和领域。阿里研究院认为“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配套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并不断释放出数据流动性的过程①”,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②”,并深入讨论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形态的影响和各行业的应用,强调“互联网+”的深度应用。总体来看目前对“互联网+”的界定比较宽泛,缺乏统一的认识。2.“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与互联网在流通销售领域的快速发展相比,在其他领域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但已取得一些成就。“互联网+”在企业生产领域,一方面用户通过企业互联网平台参与产品性能设计和外观设计,如小米手机;另一方面,企业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进行智能制造、柔性化生产,如海尔的无人工厂。“互联网+”在企业的销售流通领域,即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自身电子商务网站或专业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商品,此外也促进产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如上海钢联作为钢铁行业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为钢铁供需双方提供信息,提高钢铁行业的交易效率。“互联网+”在企业融资领域,一方面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为新开发的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筹资,另一方面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便于产品链上的中小企业筹集资金。“互联网+”在企业物流运输领域,将大幅度提高企业物流效率。3.“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促进教育的创新发展,目前有以下三种新型教育模式:第一,慕课(MOOCs)的快速发展。慕课是一种新型课程开发模式,分散在各地的大规模课程开发者将课程以视频的形式投放在互联网平台上,学习者借助互联网和电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慕课始于2011年,出现Coursera、Edx和Udacity等慕课平台,2013年开始在国内兴起,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慕课平台有学堂在线。第二,可汗学院(KhanAcademy)的出现。可汗学院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非营利网络课堂,学科领域涉及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等,世界各地的人们只需要提供邮箱在网站注册后即可用免费享受优质教学。可汗学院逐渐受到社会的认可,2009年获得微软技术奖中的教育奖,此外受过帮助的学生也会自发汇钱,目前美国的20多所公立学校采用可汗学院的课程。第三,翻转课堂的兴起。与传统课堂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变成一个答疑解惑、讨论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则在课下通过互联网进行,通过看视频讲座、博客、阅读电子书以及互联网上与同学讨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内容。翻转课堂出现于2007年,最初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将课程PPT录制成视频后上传到互联网上为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他们尝试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课堂上老师主要进行问题辅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在中国开始兴起。
二、“互联网+”对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影响
1.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素质的影响。“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对当前我国各行业人才提出了挑战,对于身处市场前沿的市场营销从业人员更为严峻。第一,“互联网+”战略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分享。第二,“互联网+”战略需要能驾驭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的人才。第三,“互联网+”战略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具备创新素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具有个性化、多样化并且快速变化的特点,因此新的商务模式不断涌现。这要求市场营销人员在洞悉市场的基础上,深刻认识“互联网+”的实质进而勇于创新,创造新价值。2.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市场营销专业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教材和教案是学生的专业学习资源,教学过程局限于课堂,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日益受到挑战。首先市场营销专业学习资源多样化。除了教材和教案,学生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资料。第二,“互联网+”成为学生答疑解惑的主渠道。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市场营销专业营销案例、试题的答案,此外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查阅资料与老师讨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第三,“互联网+”帮助学生实现实时学习。互联网上学习资源丰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且费用很低甚至免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高职院校已不再是唯一的人才培养渠道。3.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管理模式的挑战。“互联网+”战略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管理模式的挑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如何有效利用学生端的智能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在课堂上看手机,许多高校规定只要教师看一下手机就认定为教学事故,随着流量费用的下降和学生端智能设备的普及,学校需要重新认定手机等智能设备在课堂上的功能与作用,鼓励教师使用手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二,如何认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行为。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游戏不值得提倡,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手机查阅资料、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此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炒股票、为自己的淘宝小店发货等,这些现象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第三,学分认证问题。高职应鼓励校内各院系、各专业之间实行学分认证,有助于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对策及建议
1.建立适应“互联网+”战略的市场营销专业育人观念。“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以及完成有赖于各行各业的人才去推动,因此其本质是一场人才战略。高职作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适应“互联网+”战略的育人观念。首先在保证专业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要加大通识教育力度。李立国(2016)在思考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变化后指出,与工业1.0、2.0、3.0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工业4.0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识教育、终身学习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基础化、综合化、实践化、个性化的特点。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推进,市场营销人员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具有多学科、跨地域、大数据的特点,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应加大通识教育的力度,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和计算机、人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应对市场环境的能力。其次高职教育应提供个性化教育。应鼓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跨学科选修课程。高职院校内部各专业应建立跨学科选修课程的制度,实行课程学分认证制度,才能实现专业教育基础上的开放、融合,进而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2.加快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数字转型”发展。“互联网+”战略的实施要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要积极进行数字转型。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发展为例,首先,将网络营销作为市场营销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日益渗透与普及,网络营销将成为企业市场营销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将网络营销作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方向,符合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为实现这一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增设网络营销、大数据等课程及其课时,并与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在校内开展网络营销顶岗实习活动,2017年秋季与青木科技、深圳321电商学院等电商企业合作进行嵌入式教学,学生在企业指导下在校园内真实体验网络营销,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客户的消费心理、掌握网络营销技巧,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二,建立“虚实结合、阶梯递进”三阶段实训模式。“虚实结合”是指将市场营销专业的各种仿真软件与真实企业营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有市场营销技能软件、电子商务软件、ERP软件、虚拟股票交易软件等。“阶梯递进”是指结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特点,构建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体系“大一校内仿真软件实训-大二校内顶岗实习-大三校外顶岗实习”阶梯递进的三阶段实训模式。“虚实结合、阶梯递进”三阶段实训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高职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及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既有利于推广执行,同时也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向网络营销方向转型发展提供保障。3.加大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数字教师”培养力度。教师是高职“互联网+”教育服务的最终提供者以及高职“互联网+”教育研究的探索者,因此高职应加大市场营销专业"数字教师"的培养力度。首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校内讲座、校外学习等方式鼓励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学习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并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教育相融合,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第二,建立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教师考评机制。高职应鼓励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建立个人教学资源网页,并将其纳入教师职称考评体系。如2017年9月8日浙江大学的《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中明确提出,浙江大学在校师生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可作为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的依据。几乎同一时间吉林大学也出台《吉林大学网络舆情类成果认定办法(试行)》,鼓励优秀网络文化创作。第三,鼓励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开展“互联网+”方面的研究,探索“互联网+”与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结合的方式等。4.改善教育环境,打造智慧校园。高职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潮流,满足“数字一代”学生成长的需求。首先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完成教学任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信息化比赛,并逐步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其次,加快校内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步伐。将优质教学资源放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并对学校图书馆、档案馆等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教师和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学习。第三,加大“互联网+”投入力度。建立覆盖校园的安全宽带网络,并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公流程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实现校内全方位的互联互通。
注释:
①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IT到DT[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P.2.
②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IT到DT[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P.5.
参考文献:
[1]付丽琴,许萍.我国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7)下:75-76.
[2]李立国.工业4.0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1):6-15,38.
[3]刘东梅.在线教育二十年:从“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J].互联网经济,2015,(7):90-97.
[4]杨银付.“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教育变迁与政策响应[J].教育研究,2016,(6):4-8.
[5]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6]钟秉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1-76.
[7]周洪宇,鲍成中.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教育研究,2013,(10):4-9,43.
付丽琴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