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1-16 09:06:00人气:409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经济经历了开放后的三十多年快速发展,目前进入到经济发展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阶段。市场需求与供给的整体格局,内涵式的经济增长要求相应营销人才培养的模式与之相适应,其中课程体系重新设置的问题也就随之被提出来。目前营销专业毕业生还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专业课程结构趋同。偏重理论体系的完整,而非针对实践应用;该体系以密西根大学教授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Mccarthy)提出的便于记忆和传播的4ps为基础,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增加一些电子商务、物流等课程。存在问题第一是落后于当前消费个性化的特点以及信息网络化高速发展、信息过载的事实。第二是培养目标不清晰而导致课程设置缺乏主线贯穿。二是由于市场中企业人才选用偏重于“行为导向”而不是“素质导向”,企业对于人员选择的标准主要限于“听话,能吃苦、善沟通”的基层销售人员要求层面,课程设置中相对缺乏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的内容。三是营销理论与技能与一些专业领域(比如工程施工、机械、材料、电子等)知识很难兼顾。许多工程技术领域的营销人员来自于具备专业技术专业知识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而来。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经过四学年的培养效果与短期的培训等同,无疑是否定了现有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二、建立项目驱动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准确合理定位营销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需要在学校办学目标的指导下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根据所处区域的经济环境,专业办学历史以及专业办学条件,结合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的调查反馈意见去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目标应突出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

(二)以项目驱动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

1.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是对知识的意义重新组合,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的重构而获得,学习者是积极寻求知识的有机体,不是待填充的对象。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团队内部成员的交流对个体构成了认知冲突,导致成员重新思考,产生新的观点,对学习的深化提供了社会支持。项目驱动式课程体系设置就是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合作学习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的有益探索。是在活动或项目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活动或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体系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协作精神。

2.明确项目流程营销策划、渠道建设、网店(微店)建设、会议或者展览、节庆、某项具体活动等都属于项目。

3.根据项目流程设计课程体系项目驱动市场营销人才课程体系强调将学生的需要、社会实践的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项目管理和管理沟通能力。从调研、策划到具体筹备、执行,为此课程体系以市场调查与预测与营销策划为核心课程,其他必修课程和营销专业课程根据项目管理的不同阶段来设计,并且在课程安排中结合当前的电商快速发展的实际突出了电商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由平台通修课程、项目管理流程课程、营销专业课程模块、营销实践模块、专业拓展模块组成。一是平台通修课程模块包括通识模块以及专业必修模块。通识模块包括为必需的文化、政治、身体类课程,例如邓论、毛概、马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专业必修包括营销专业必修知识类课程,如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等。二是项目管理流程课程主要包括市场营销专业的关键性必修课程,项目研究: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项目策划:营销策划、投资学。项目组织:渠道管理、物流管理、谈判与推销、供应链管理。项目现场管理:销售管理、管理沟通、服务营销。事后收尾:客户管理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三是营销专业课程模块。主要是限定选修课,一部分包括广告学、价格策略、品牌管理;另一部分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设计、移动商务与电话营销等。四是营销实践模块。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技能训练,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从课堂教学实践、校内实习与合作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训练体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缩短学生岗前适应期,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实习安排有在课堂上完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营销策划以及电子商务等课内实践;在学校实验室完成的企业经营模拟、营销管理、物流管理、谈判与推销、网络营销等实习;还有在企业完成的专业轮岗以及方向实习。五是拓展模块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拓展、非专业知识拓展以及文化素质拓展等类课程。首先在学习营销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拓宽学习路径,鼓励学生选修l~2门由专业概论课程(如汽车、机械、电子等)组成的课程模块,培养学生兴趣,了解行业知识,就业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同时逐渐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形成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特色。以学生活动为依托,搭建跨专业学生的学习交流平台。借助于全国性学科竞赛的参与组建各类团队,通过学科竞赛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项目驱动课程体系发挥作用的保障

(一)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该课程体系要求教师队伍不仅要有学术水准,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营销实践经验。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参加教育培训,学校需要创造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挂职锻炼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实践经验。现有的考核标准要求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建议教师岗位分为以科研为主、以教学为主和以实践为主的不同岗位,允许教师在工作内容上有所侧重。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兼职教师队伍,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举办讲座,介绍给学生企业营销中具体应用的技术、知识及企业对营销从业人员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二)进行教学改革,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项目的设计可以是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问题、学科竞赛项目、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或企业实际问题等,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可行性。同时教师的角色也由授课型转向导师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由静态方式向动态方式转变,通过项目的运转,让学生行动起来,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通过情景教学、仿真模拟、外出参观、调研、完成团队任务,撰写项目报告与课程论文、团队讨论与汇报等形式,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将碎片化知识逐渐转换成以项目管理为主线的能力。

(三)改革现有的考核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控制与评价

项目驱动式课程体系需要改变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构建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等的考核。

1.改进课程考核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考核,注重对项目过程的控制与评价,将团队项目任务的分析、运转、总结各个环节的完成情况,以及团队成员的讨论、调研报告、项目总结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2.课程的考试内容改变注重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的做法,加强针对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力度,加大案例分析题、综合分析题等应用题的比重,强调项目策划书,课程论文等考核方式。

3.加强对实习、实训课程的管理与考核,通过项目实施,明确课程内容在具体项目(活动)实施中的功能,由此确定考核评估的依据和标准,重点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依托校企合作开展的实习实训,学生接受学校的常规管理外,还要接受企业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基于“项目应用能力导向”进行考核。

作者:袁基瑜 于静 姜晓丽 邵明辉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