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浅探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浅探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9-10 13:02:00人气:1048

摘要:文章针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体系架构困难、课程设计创新性不足、评图方式单一等问题,基于课程教学目标和“知识体系构架―课程设计―方案评价”的三环节教学过程,提出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新方法与新体系,探索“学习―研究―创新并行”的教学模式。从知识体系框架梳理、优化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优化考核办法、制定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以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能,促进学生全面创新发展。

关键词:创新能力;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

1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以“夯实基础、铸造能力、鼓励创新”为目标,旨在让学生构架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知识体系;具备在案例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体系,创新性完成具体设计任务的设计能力,对设计作品辩证评价能力;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语言和图面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属于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之一,因其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授课过程一般分为“知识体系构架―课程设计―方案评价”三环节。通过对相关院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授课老师访谈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知识点零散,教学方法陈旧,知识体系架构困难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需要以前期相关基础课程学习为基础,融合本门课程理论教学才能构架完成本门课的知识体系,从而指导下一步的课程设计。目前教学主要以教师为导向,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积极性受限;教学过程中以理论讲解为主,脱离情景融入,学生的理解程度不足,获取知识的有效性降低;前期理论知识基础与本门课程理论知识的融合,在本门课中学生的知识体系架构困难,难以在课程设计时实现灵活运用。

1.2功利性强,思维狭窄,课程设计环节创新性不足

学生通过课程前期知识体系架构后,进入课程设计环节,即针对具体任务书完成方案设计。在此环节中一般教师发放任务书,学生完成场地分析―设计构思―方案生成―方案展示等步骤。由于多以个体式作业为主,使得学时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不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学生前期知识体系架构不足,缺少经验,使得方案的生成过程中存在想象力低、思维狭窄的现象。由于功利性较强、时间的限制,学生模仿已有案例的形式普遍存在,缺乏自我创新。

1.3方案评价缺乏有效展示与沟通,评图方式较单一

学生完成方案后,教师通常会以图纸形式评价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与设计能力,教师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评完所有学生图纸,多采取以“正图”即终稿为核心评价模式,忽视方案的演化过程[1],使得学生过于关注方案终稿在导师评价中的优劣,忽略方案如何生成的表达,不利于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训练和设计能力提升。教师评图内容限于就事论事,只对学生提交的方案和图面表现进行总结,缺少要求学生对设计过程和方法的评述和设计思维的展示。评图多采用教师单向评价,缺少自由言论与充分论辩,教师“一言堂”现象普遍存在。

2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思路

21世纪国际工程教育的核心为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传统的由理论教学导向设计实践的教学过程正在转变为由设计创新引领知识增长的教学过程[2]。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系列问题,基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特色,提出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最终目标,分别从知识体系框架梳理、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考核办法、制定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探索“学习―研究―创新并行”的教学模式。拟从协助学生自主构筑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知识体系,通过学习与研究并行的方式,夯实个人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结合当前较为成熟的高效教学方法,如线上下线混合式教学、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情景教学、模拟公司教学法等,有的放矢地融入到相应的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各环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协助学生挖掘个人潜力。融入学生、教师、校外同行共评的评图方式,丰富考核办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性。制定课中与课后的教学成效反馈机制,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期让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创新发展。

3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对策

3.1构筑一心三柱知识框架,协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提出课程“一心三柱”理论框架,即以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主体+辅助”知识体块为中心,以生态类、人文类、技术类知识基础为支柱的“一心三柱”立体式知识框架。通过各知识体块教学与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课程知识体系。①以“功能与空间”“材料与构造”“场地与建筑”为课程主体知识体块,以“风景园林建筑概述”“建筑制图与表现”“不同类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为辅助知识体块,共同构成建筑设计课程内容的中心知识体块。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一般规律、设计方法和表达方法。②实现“三柱互补”。在生态之柱,融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启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人文之柱,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和学生个性化追求,拓展场地的人文特色、地域性的文化范型等相关软科学内容[3],注重启发学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保留地域文脉的理性发展;在技术之柱,根据建筑学科前沿发展注入新的知识点,融入数字、生态等技术观念,强化技术思维与设计思维的融合。有效实现生态、人文、技术教学与建筑设计知识点的交叉和融合[4]。③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为使得教学内容符合时代发展特色,针对特定教学内容,一是通过教师主动观摩校内外线下线上相关优秀课程或讲座授课,及时补充授课知识点,以符合行业时代发展特色;二是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在课前引导学生自行搜集相关问题的前沿动态,运用批判性思维[5],通过理论研究自行补充最新理论知识。

3.2紧抓课程设计与方案评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课程设计中,通过依次布置“小型建筑设计――个人”、“中型建筑设计――个人或小组”、“大型建筑设计――小组式”的作业完成方式,达到小型建筑――尽快熟悉任务流程与制图技巧;中型建筑――提升设计创新能力和表达技巧;大型建筑――挖掘个人专业潜质并在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目标。在方案评价环节中,设置“设计构思评图――草图评图――终稿汇报”三环节,各环节均采取教师导评、学生互评、教师和校内外专家共评的评图方法,达到设计构思评图――启发并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草图评图――监督与校正学生的过程设计与表达;终稿汇报――评定与审核学生的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通过课程设计到方案评价,可有效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提升与之互动的设计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强化个人的职业素养。

3.3全方位融合高效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体系构架――课程设计――方案评价”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取教师讲授PPT为主的理论授课、教师引导设计、一对一评图。革新后的建筑设计教学,融合了线上教学平台(QQ课程群),并将当前反馈教学成效较高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情景教学、模拟公司教学法融入三环节教学过程。较与传统的授课PPT相比,设立QQ课程群提高了师生的课下交流成效,保证了课程教学的过程监控。此平台的设立:①为了发布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示范性、总结性资料;②及时发布与课程相关的学术讲座信息,优秀案例推文,有效完成“三柱互补”的学习补充,充实学生的知识体系;③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以公开讨论的形式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加入并自我监督。在知识体系构架和课程设计环节,采取PBL问题导向性教学,通过设置特定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6]。通过教师启发――学生互动――学生探究――学生革新的教学步骤,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合作者和研究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交流。针对较为复杂的知识点,比如“建筑入口的构成及空间序列是什么?”结合情景教学,提供具体的现实案例,如学校食堂、教学楼等的建筑入口,让学生带着问题就近融入其中,深入了解并掌握知识点。在课程设计环节,通过发放任务书,分析优秀案例,协助学生制定最终成果(方案)目标,制定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策略[7],通过自我与互相评价,逐步完善方案。在此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采取示范、诊断、评价、反馈等方式引导协助学生达成目标。在相对固定的课程设计周期内,形成学生主体思维不断激发,教师配合辅助、良性互动的教学状态。在课程设计和方案评价环节,融入模拟公司教学法[8],完全按照风景园林行业岗位工作生产的操作流程为主线,完成发布招标公告(公布任务书)――领取标书(下发给学生)――现场踏查――完成设计――设计招标(方案汇报)――方案采纳(师生共评)整个项目完成过程。小组作业中引导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职场角色(主创设计师、助理设计师、后期、美工、方案汇报),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挖掘个人潜质。每个项目持续周期为3~4周不等。并在此其中引入五个“一”即:一次相关理论讲授、一次相关经典案例点评分享、一次现场SWOT分析讨论和设计构思探讨、每周一次师生和生生面对面讨论方案过程草稿、一次方案汇报与成果互评。其中,在相关经典案例点评分享中,通过小组案例搜集、总结与分享和教师点评,为学生树立优秀成果标准,协助学生制定计划并完成整套方案设计与汇报。

3.4全过程优化考核办法与反馈机制,检测教学成效

较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单向评价”的考核方式不同,改革后的考核内容涉及教学全过程,如平时考核(课堂出勤、专题调研汇报和课堂互动)和课程设计考核包括过程考核(优秀案例讨论、方案构思到草图过程)和最终考核即正图评价。成立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校内外行业专家为辅助的考核团队,在不同考核环节融入不同组合的评价方式,形成全过程、立体化考核机制。以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一)评分细则为例,如上表所示。依托线上QQ课程群和问卷星设置课中和课后的反馈机制,面向班级学生和校外行业专家进行调研,全面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定期修订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过程的可持续性动态有效革新。在课程授课结束后,每年设置调查问卷,并向校外企业或用人单位发放问卷,以“企业期待学校培养什么样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为调查目标,以个人素养、个人情怀、个人特色、基础知识、设计能力、思辨能力、协作能力、发展潜力等作为调查内容,充分掌握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特色,并将问卷结果及时融入新一轮的教学大纲修订中,以实现目标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此外教师还通过参加行业学术论坛、认真听取来自实践一线的行业专家的行业报告等形式洞悉企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特色,并将信息融合整理,结合调查问卷一并融入教学大纲修订,实现动态教学管理。

李霄鹤 吴小刚 李房英 任维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海峡美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中心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