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下风景园林的发展探析
摘要: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与城市绿地发展关系的研究发现,风景园林在城市中的发展与公共卫生发展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导致我国公共卫生投入不断地增加。文章就风景园林与公共卫生发展中的合作与促进关系进行分析,最终得出风景园林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进一步体现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发展;城市化;公共卫生;绿康城市
0引言
当今各国的发展都离不开工业,然而工业发展不可避免地都会对环境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风景园林则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发展带来的一些环境以及健康问题,与公共卫生共同作用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健康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很多瘟疫事件的发生都与城市公共卫生整治和风景园林的发展密切相关[1];在17世纪,英国由于快速的发展,导致了黑死病(BlackDeath)又称鼠疫,这是一种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在鼠疫刚得到控制之时,霍乱(Chol⁃era),一种由感染霍乱孤菌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腹泻传染病大面积在英国全国爆发。人们亲眼目睹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的毁坏,于是,诞生了1898年霍华德在《明天的花园城市》中首次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园林绿地)[2]等诸多景观理论与实践。下文就风景园林学与公共卫生学的融汇,以点带面地勾勒出“风景园林―公共卫生”两大学科互相促进的大体文脉,为公共卫生下的风景园林发展提供新思路。
1风景园林学与公共卫生的第一次合作
1.1英国快速发展推动第一次公共卫生改革
1775年,英国在商业化和工业化的驱使下,人口从农业区大量地向工业区迁移,导致了小城市变成大城市,大城市变成城市群。19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达到70%,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伦敦从1545年8万人口发展到1700年的67万人口,1901年达到658万,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繁华大都市。与之同时出现的还有初见端倪的“城市病”,但由于英国城市化无任何可借鉴的经验,导致政府没有及时进行人为干预,而使“城市病”越发严重,最终导致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在这一阶段,英国既尝到了人类文明“先发性利益”,又遭受到了城市文明“先发性灾难”;既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又付出了高昂的代价[3]。由于城市产生了人口膨胀,住房紧张,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一系列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发展,引发市民身心健康的问题,造成了城市经济大量损失、城市资源及能源大量浪费的现象,进而引发了不同程度的“城市病”。从发达国家已走过的历程看,当城市化达到或超过50%时“城市病”最多且最严重,社会健康问题常常爆发于城市化加速阶段转变为城市化基本完成的阶段[4]。在这场社会危机中,各学者将公众问题“更多的归因于环境问题而非医学问题”,其最大的成效即是推动英国国会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现代公共卫生法[5],为后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风景园林学在公共卫生领域崭露头角,为今后两学科的演进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2公共卫生问题推动风景园林学的职能转变
在英国这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卫生运动下,风景园林学的目的与公共卫生的目标基本相似,都是倾向于改善生活环境来治理城市问题以及人们的健康问题,这也是风景园林学首次以解决公共卫生问题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这为以后风景园林学的职能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是风景园林学跨出了职能转变的重要一步。
2公共卫生革命视角下风景园林的发展
风景园林作为一种整治环境恶化以及城市化发展过快的媒介,最早在西方国家开始运用,它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部环境和局部小气候,为城市及人居打造适宜生活的绿康城市环境,从而解决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及人居健康问题。
2.1第一次公共卫生革命对风景园林学发展的影响
18世纪90年代之后,英国开始了漫长的治疗“城市病”的探索之路,也为风景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罗伯特・欧文,他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概念,倡导公共场所比如学校、医院、民宅等建筑周围要被花园围绕;1800年,欧文开始在被“城市病”侵害极深的英格兰的新拉纳克进行理想城市实验,并得到了十分可喜的实验结果,他的这一理念便开始在整个欧洲大肆流行起来;另一位作出卓越贡献的治理者就是尼泽・霍华德,他在1898年提出“花园城市”,1899年成立“花园城市协会”,这一理念不仅影响了英国,也影响了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划;在1848年这场社会运动中,《公共卫生法》的颁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致使风景园林学也在这场演变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6];人们开始关注环境卫生,不再将垃圾乱扔,在街道上倾倒粪便,城市环境逐渐好转,政府也更加关注环境发展。
2.2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对风景园林学发展的影响
第二次公共卫生革命兴起于二战后的美国,并一直延续至今[7]。此时,公共卫生逐渐出现了不同往常的,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大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或者城市环境有关。在此期间WHO组织通过了“健康城市”概念并发起了健康城市运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健康-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风景园林学在某些领域再次展现出与公共卫生目的相同的社会性功能,促进了公共卫生与风景园林学分久必合的学科发展模式,在此期间,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相关立法,使风景园林学更加规范化发展。
3国外外发展经验对我国当今风
景园林发展的启示中外各种经验以及颁布的相关政策都在证明风景园林在绿色医学中的不了估量的作用,从最开始的英国通过风景园林的手段遏制“城市病”的爆发,到2000年初风景园林首次被提出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有重要突破,再到如今风景园林对于呼吸疾病,老年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中,风景园林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已经是城市发展的必要物质需求。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国外的发展中汲取经验,做到发展,防治一起抓,避免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同时,也要避免历史上其他国家的遭遇再次发生,时刻提醒我们应该在城市发展中重视风景园林的作用。
3.1风景园林要发挥生态系统服务性能
生态服务性能属于一种公共类服务体系,因为该服务性能的绝大多数产物都是供市民自由享受。例如,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充沛的水资源都是生态系统服务性能所发展出来的。能够影响生态的绝大多数原因是源于环境,环境的好坏就又要提到风景园林,风景园林专业是最直接可以影响环境的学科之一。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郊区,绿地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小觑的,当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达到50%,城市夏季酷热情况会得到根本改善,预期地面扬尘可减少30%。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郊区环境和空气都胜过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根本原因[8]。因此,在发展中,风景园林理应在尊重自然,尊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其服务性能,创造更多的服务广发人民的绿色景观。
3.2风景园林要发挥防治作用
未来十几年,慢性病或将在中国呈“井喷式”爆发。2010年,我国慢性病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的70%,而这些慢性疾病大多是可以通过人为干预避免的,因此能否阻止慢性病“井喷式”发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兴衰。风景园林在公共卫生中做着各种各样的贡献,尤为突出的是在公共卫生发展中的防治作用。防治作用主要体现在医疗花园以及康复性景观的建立,康复性景观对人体的疗养功能主要是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从生理上,康复性景观可以相对地提高免疫力,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等;从心理上,景观可以增强人的沟通能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良好的康复性景观可以给所需人群提供交流空间,创造室外活动空间,为病人与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间,从而为公共卫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这不仅是风景园林的进步,也是各种学科的进步,发挥风景园林专业特色去为人类创造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创造更多的新概念、新认知。
3.3风景园林应建设韧性城市和健康人居
“韧性城市”在最早的概念上也被称为“弹性城市”,是指城市在受到灾害侵袭时具有化解和抵御外界的冲击,保持其主要特征和功能不受明显影响的能力[9],这一概念在防灾减灾领域时常被提及,2017年我国已经提出建设“韧性城市”的概念。北京成为我国率先实施这一概念的城市,上海也在最新的城市规划中将“韧性城市”发展理念融入到未来发展策略之中。众所周知,最开始“韧性城市”是针对于防灾减灾而提出的,而后俞孔坚教授提出了“韧性景观”一词,并将该词解释为:常表现为生态系统服务或景观服务的可持续性。其中又指出了景观服务的重要性,随后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提出,景观设计师要重建城市生态系统,在重建过程中又强调顺应自然,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综合一系列的学科融合的共同作用之下,最终建设成“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得到了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为医学减轻负担,节约更多医疗资源。
4结语与展望
公共卫生与风景园林早已在城市飞速发展过程中迅速结合,快速发展,为人类谋求着更多的利益,在学科大融合的背景下,更加促进了这样的结合。在国外历史上的重大传染病爆发时期,风景园林在医学治疗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各国统治者对于风景园林的重视,当今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推动人们对于人行,自然系统为城市第一系统的需求[4],构建以“天人合一”为总纲,以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竖向设计为核心技术进行多专业整合设计的风景园林。风景园林师必须统筹思考社会变化会带来的世界逆全球化,个体天人关系,对未来城市结构的健康发展作出相应贡献。
张耀天 张涵文 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