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施工中大树移植技术及养护
摘要:本文主要对风景园林施工中大树移植技术及养护措施进行论述,希望对园林工程的现场施工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风景园林;大树移植;养护
引言
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为确保大树移植成功,施工人员不仅要进行规范化操作,还应当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同时还要将后期养护工作落到实处。基于此,本文以提高园林工程建设质量为目的,对大树移植技术与养护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1大树移植技术前的准备
1.1注重树种挑选
在正式移植大树之前,首先应当严格落实施工准备工作。施工人员应以市政园林的建设现状为根据,同时结合相关要求开展树木挑选工作,保证所挑选的树木具有便于移植、存活率高、适合运输等特性。需要强调的是,施工人员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当重点关注没有虫害并且枝干强健的大树,这类树木通常树冠丰满,其树干上往往已经萌发新芽或长出新梢,能够保证产生较高的移植成活率。另外,考虑到乡土树木、实生树木以及浅根性树木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应当优先对其进行选择。
1.2把控移植时间
移植大树需要合理把控移植时间,否则将对其成活率产生不利影响。实践充分证明,把握最佳的大树移植时间,移植存活率能够大幅度提升。对于市政园林工程的施工人员来说,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移植时间对大树成活率的影响,应当移植蒸腾量较少、根系生命力较强、水分代谢速度不快的树木。另外,在移植时间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到大树生长的基本需求,还要考虑到气候、季节等其他影响因素。一般而言,春季土壤的含水量较高,并且气温在逐步回升,所以在春季移植树木能够产生理想的存活率。如果无法在春季实施大树移植技术,也可将移植时间确定为每年的11月份或12月份,在这期间多数苗木都处于休眠状态。
1.3关注移植地点环境
移植地点的环境是影响大树移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在制定移植方案之前,施工人员必须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移植地点是否适合大树生长。具体来说,移植地点的土壤所含有的水分与氧气应当达到规定要求,若土壤的营养成分与标准不符或透气性较差,只有先更换土壤才能实施大树移植技术。通常情况下,设计方会以相关理论为依据要求施工单位准备好砂壤土或耕植土,但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垃圾含量少、所含石块没有完全风化并且无板结的黄黏土应当是最佳选择,因为这种土壤含碱量不高,一般为弱酸性,能够快速促进苗木根系的发育。如果条件不允许而必须采用耕植土时,有必要在大树移植之前对土壤进行杀菌,这样可避免土壤内的有害物质损害苗木根系。除了土壤质量以外,施工人员还要对移植地点的温度变化状况进行密切关注,在此基础上掌握最适宜移植的时间。
2大树移植过程
2.1断根处理
大树移植过程中,出现断根的情况比较常见。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运输不当,二是起苗操作不规范。为保证大树成功移植,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断根处理措施。首先,以根茎为中心划出一个正方形,其边长为树干胸径的6倍至8倍,然后以深度约600mm、宽度约350mm为标准在正方形四周挖沟。如果在开挖过程中发现大树粗侧根,应当将其锯断,若碰到较细的侧根,应借助铁锹或刀具将其砍断。另外,当细根或粗根被切断以后,务必保证产生平滑的切口,否则,对于经过移植的大树来说,其伤口愈合与须根发育将会受到不良影响。一旦切根工作顺利结束,就应当迅速将肥沃疏松的土壤填充到沟内,倘若因开展其他工程而无法立即移植大树,可选择适宜的季节进行起苗,但前提是必须做好假植养护工作。正式栽植之前,应充分明确背风处与背阴处,并在这些地方开挖符合要求的假植槽,此项工作完成后再立即假植余苗,并及时进行喷水以满足大树树体对水分的需求。
2.2栽植
从整个栽植工序来看,首要环节是挖掘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为防止大树所含水分出现较高的蒸发量,既要及时进行断根处理,也要保证树冠修剪的科学性,也就是说应重点去除枯萎的枝条与残缺不全的枝条,同时还要防止枝条过于浓密。如果不能去掉土球,应当用心挖掘,必要时还应采取根系保护措施。当带有土球的大树被挖掘出来之后,应首先处理其外部形状然后再包裹土球。接下来需要将大树运到移植的地点,但无论是起吊还是运输都必须由专人负责,在车辆到位后应平稳吊起大树,将其缓慢地放置到车厢内,最后让车辆以较慢的速度向前行驶。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必须谨慎操作,否则会导致根系或表皮受到损伤。若缺损部位已经产生,应以控制水分流失率为目的而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将大树运抵指定地点以后,应避免在大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中进行栽植。正式栽植之前,不仅要确定大树所在的具体位置,还要保证周围构筑物、建筑物等与大树的水平距离符合表1规定。因大树的生长具有方向性,所以与背面相比向阳一面的长势较为旺盛,并且能够产生良好的观赏效果。基于此,在正式移植大树之前应当对树干进行标记,以便于明确其阳面与背面。通常来说,在夜间、傍晚或阴天栽植大树可防止出现较高的水分蒸发量,有利于提高其成活率。当树坑回填工作结束以后,应对土壤进行压实,以防土球与其结合过于疏松。如果以上几个方面达不到规定标准,大树歪倒的概率将显著增加。还需要注意的是,填土不能高出或低于地面,并在大树的定植围穴四周设置一道蓄水圈,其高度为10厘米左右,此项工作完成后方可对大树进行浇水。
3大树移植后的养护管理
3.1控水管理
将大树移植到位并完成回填工作以后,接下来便需要对大树进行精心养护。在这一阶段,控水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虽然新移植的大树保留了完整的根系,但其吸水能力较低,而土壤本身就含有较高的水分,因此不需要对大树进行频繁浇水。因此,在后期养护过程中,施工人员有必要对大树的浇水量进行合理控制,尤其要注意树穴内不能出现积水。栽植大树时应当预留浇水穴,浇灌第一遍水之后必须迅速填平树穴,以略高于地面为准。若大树移植地点的地势较低,应先将厚度介于50cm至70cm之间的碎石放置在树坑底部,然后依次铺设土工布与河砂垫层(厚度为30~50cm),最后完成种植土回填工作,并在苗木周围将PVC通气管预埋在树坑内。通气管的数量通常为4~8个,其直径为10cm,但其穿过砂垫层和碎石层时,不仅需要钻出呈梅花型布置的小孔,还应当使用土工布进行包裹。另外,也可将直径为10cm的PVC排水管预埋在距离碎石层底端20~30cm的部位,然后用土工布包裹位于碎石端的排水管,这样可使树坑积水排放到较近的排水点或人工建造的排水井。对于移植大树来说,其叶面与露出地面的树体容易因蒸腾作用而出现较高的失水率,因而在控水管理过程中应当让这些部位处于湿润状态。为使大树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可将草绳缠绕在其树干上,高度一般介于1.5米至2.0米之间。进行保湿处理时,应向大树及其周围地面进行均匀细致地洒水。正常情况下,早晨与傍晚各需要浇水1次,中午可浇水2~3次,喷洒量以不产生水滴为佳,如此方能保证大树根部土壤的湿度达到要求,进而促进根系的呼吸与生长。
3.2防冻养
对于大树的防冻养护,应在进入立冬之前将草绳缠绕在其枝干上,这样可起到同时保温保湿的作用。当冬季到来之后,应及时清理掉树穴内的冰雪。倘若气温极低,只有用草木灰覆盖大树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
3.3输液增平衡
当大树被移植到位并固定牢靠之后,干热风往往容易导致树体出现较高的失水率,因此应当以补充树体的养分与水分为目的,及时对大树进行输液。经过输液以后,无论是树体组织的厚实度还是树木细胞壁的厚度都会得到明显增加。在这种状况下,大树不仅产生了较强的抗性,还能够防止受到病虫侵害从而顺利越冬。一般来说,为了给后期养护创造良好的条件,施工人员应当将大树的茎部、根部等伤口容易愈合处作为输液的具体部位。
3.4病虫害防治
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工作人员既要明确病虫害的发展规律,也要充分了解树木的特性。由于新移植大树的长势通常较差,因而很容易受到害虫的侵蚀。研究发现,叶螨和蚜虫在新移植树木上最常见,对其进行防治时,应先将氯氰菊酯(10%)稀释5000倍,然后再每隔20天喷洒一次。若发生其他病虫害,不仅要选择有效的药物,还应当保证防治的及时性。若大树移植不久,其根部吸收肥料的能力必然较弱,除了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虫害以外,还需要在根外进行施肥。根系重新萌发是施肥的前提条件,通常选择薄肥勤施的方式,每隔15天在叶面使用一次肥料,即硫酸铵、磷酸二氢钾或尿酸。施肥时间一般为早晨或傍晚,但不能使用过多的肥料。
3.5固定支撑
由于移植大树的其根部有可能无法与原土进行良好衔接,加上种植土不太密实,最终可致使大树产生较差的稳定性,并可在恶劣天气中出现摇晃甚至倾斜、歪倒。为避免这种状况产生,需要在大树成功移植之后及时安装支撑柱。不过,应根据大树的高度、冠幅与胸径来确定支撑柱的斜角、长度与直径。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三角支撑法与四角支撑法的使用率较高,施工人员通常会选择木头、钢材、竹子来制作支撑柱。一般而言,自地面起树体的2/3处为支撑点,而支撑杆插入泥土的尺寸往往在40cm至50cm之间。对于沿海地区来说,应以防止大树遭受海风侵扰为宗旨,以风向为依据,以钢管或木棍为材料同时使用彩条布或塑料布来构建人工风障。4结语综上所述,大树移植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施工单位而言,不仅要明确大树移植的重要意义,还应当有效应用大树移植技术并采取合理的后期养护措施,同时保证操作的规范性与严谨性,这样才能产生较高的移植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吴艳玲.风景园林施工中大树移植技术及养护措施研究[J].新农业,2021(05):32.
[2]李悦.浅谈风景园林工程中大树移植的设计与施工技术[J].花卉,2019(20):165.
[3]范明妹.大树移植技术和养护在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分析[J].现代园艺,2019(14):182-183.
邵永法 福建印象生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