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艺术论文 > 现代城市文化建筑艺术思考

现代城市文化建筑艺术思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2-06 18:41:00人气:403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文化在城市建设的地位日益突出。建筑如何在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城市的品位、强化地域文化,已成为当下城市建筑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作用、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及对城市生态的可持续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筑艺术在我国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艺术;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可持续

罗马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关于建筑“实用、坚固、美观”的三要素早已阐释了建筑的功能与意义。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建筑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越发重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建设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进程中,由于实施者缺少审美文化修养和对城市地域特色的高度重视以及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认识,实用主义、形式主义成为城市建设争赶时髦的主旋律,城市建筑既失去了鲜明的城市个性,又彰显不出历史积淀,还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不但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还滞后了城市经济效应。如今,在注重城市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从生态文明和美学角度研究城市建筑艺术,对提升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内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城市文化的涵义

如果说城市是人与人相互联系的物质保证,那么城市文化就是人们增加交往的精神动力。广义的城市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在城市区域的总和;狭义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文学艺术、广播电视以及各种社会性、群众性的娱乐性活动的总和。城市文化是城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作用后必然形成的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特征的综合实力,是综合认识的结果,具有相对独立的地域特征,是城市精神、城市价值的具体体现。其中,城市建筑艺术作为城市物质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具有潜意识的感召作用和可视的影响力。

二、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作用

人们认识一个城市一般是从其外部环境-----建筑的整体特色开始的。由此可见,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建筑是其文化与精神的积淀,不同的城市建筑都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在强化、提升城市的形象。比如,我们可以从故宫等明清遗留的建筑中看到古都北京的风韵――布局的庄严秩序,气势的宏伟壮丽;而鸟巢等现代建筑又体现出北京融入并引领现代都市的风格。可以说,北京在全盘的处理上完整地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建筑的传统手法和在都市计划方面的智慧与气魄。还有,上海是我国近代城市发展的代表与典范。其中,外滩建筑群和繁华的南京路街景充分展现了上海的城市魅力。从30年代建造高达24层的国际饭店,到90年代开发浦东,上海再度崛起,具有标志的建筑又为上海城市发展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如今上海的建筑与近代建筑有一种比较完整的内在精神联系,都使用一种国际语言讲述关于对现代大都市状态的思考。建筑文化在旅行中不断变异、发展。而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建筑结合时代精神构成了崭新的、充满生机的空间形态,突出了城市的开放特色,展现出与时俱进的城市精神,预示着新的文明浪潮的到来。

三、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

建筑艺术是人们生活轨迹的再现与积淀,在我国城市化的大潮中,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城市建筑在城市经济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在人们的日常交流、沟通过程中,是浓缩地域精华的名片,放射着城市文化的光芒,饱含着城市与外界交往的动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外在基础。首先,城市建筑的人性化、艺术化发展,使消费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消费的持续增长;其次,城市建筑构建城市旅游资源,以旅游为龙头搭建城市经济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因为,旅游是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步,一个城市犹如一个人,如何能让初来乍到的客人们对这座城市着迷,让他们留恋往返,城市的建筑环境是予人第一印象的最直观的风景,建筑功能的拓展与完善,除了旅游经济外,还暗藏着无限的商机。可以说,城市建筑艺术是城市经济吸引力与辐射力扩大的基础,是支撑城市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有形资产。

四、对城市生态的可持续作用

建筑业在经济链条中举足轻重,有关资料统计,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建筑已经成为我国三大用能领域之一。建设领域是实现我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的重要部分。如何解决好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节约使用土地、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问题,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为我国建设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长久发展。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也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加快推广现代建筑技术,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十分重要和紧迫,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曾培炎说,中国将借鉴国外先进建筑技术和管理经验,探索符合国情的建筑业发展道路。新建建筑要加快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既有建筑要积极推进节能改造。鼓励绿色建筑技术、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广泛利用智能技术完善建筑功能、降低建筑能耗。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实行有利于促进建筑节能的政策措施。希望通过研讨会和博览会,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筑界的交流和合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可持续作用也反映在建筑设计的人性化与前瞻性等诸多方面,追求建筑与人、自然的和谐统一。

五、结论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定带动城市化进程。现代中国正在经历一种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像中国这样大规模地推行城市建设,有众多的人口参与,且又是发展中国家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空前绝后的。中国城市均经历着激烈的社会和空间的转变,为此,城市建筑必须立足于文化传承,体现时代精神,突出城市特色,着眼长远发展,对全体市民具有强烈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每一区域的城市都应张扬独特的个性。一定意义上,现代都市与过去的历史文化应该具有连续性,城市的建筑应该致力于表现这种连续性,如此才能既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的原有特质,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又使得人们在获得新的城市生活方式的同时找到新的地域认同,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与辐射力,让城市居民诗意地栖息于城市之中。

参考文献:

[1]王晓艳.人性化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03.

[2](美国)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66.

[3]扈万泰.总体城市设计再思考[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2006.

[4]张华.城市住区的人性化空间初探[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2005.

[5]于东玖,吴晓莉.设计中易用性原则与情感的关系[J].包装工程,2006(06).

作者:唐绍伟 单位:武汉商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