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中的人文关怀
一、当代艺术中的人文关怀
1.人文关怀在当代艺术中提出的背景
在这个消费时代,我们的文化环境,不管是美术、影视、城市环境等等出现了当前艺术上的“快餐文化”,很多艺术作品缺少精神内涵,缺少人文精神。要实现中国当代艺术对社会问题与公众生活的关怀,社会责任这个问题是不容回避的。艺术的人文关怀已经转化为文化关怀,文化问题之所以成为艺术问题,一方面是由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世界范围的文化碰撞与冲突;另一方面则是国际间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消费市场流通日益频繁和紧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背景的人文关怀共同面临着文化错置与文化解读问题。
2.人文关怀在当代艺术中的内涵
就艺术的根本功能来说,当代艺术应该关心广大公众的现实生活和审美爱好,为广大公众所理解和接受,才能起到净化灵魂的美育作用;从人类自身的角度,当代艺术应追求人类和平的理想,为构建人类和谐社会而奋斗;从人和自然角度来看,当代艺术应体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人文关怀体现对人本身的关注
人文关怀体现对人本身的关注,甚至是对特殊人群的关注,也是对社会的态度。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在批判中获取养分,重视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人的本质关系,从而更好的创作,提供精神和物质的财富。
二、人文关怀在当代建筑艺术中的体现
1.人文关怀体现人类构筑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蕴含人文关怀的环境,会给人一个温馨、恬静、优雅、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文关怀与其说是民族文化的积淀,不如说是时代对建筑设计的召唤。城市空间的拥堵在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加之不断膨胀的大城市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使艺术家和建筑师们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的视线投向都市生活空间。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探询环境、社会、生活的相互适应,从根本上说正是在探索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如日本在2001年开始的“东京住宅楼再生计划”,这也是在“人文关怀”的立场出发,针对自1960年以来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建设的大量住宅楼群面临的老化问题。其主张并不是一味地对所有的古旧建筑物进行简单意义上的维修或拆除,更确切地说是从一个新的侧面去体验都市、体验建筑和体验日常生活。
2.人文关怀体现建筑师本人对时代的关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建筑与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状况、场地与景观、阳光与空气、建筑材料之间的关系成为艺术家和建筑师们关注的课题。建筑设计师以艺术家的身份解读建筑观念和公共空间,这是当代建筑师的新使命。这种实践的意义在于它赋予构想、创造和发展建筑以新的可能性,显现出建筑家融入当代艺术潮流的意义,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当代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如日本建筑师坂茂从2000年开始他将纸质圆筒作为建筑的骨架。从卢旺达难民营到阪神地震的临时住所,从日光浴的休闲族到流落街头的露宿者,他尝试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建筑。纸的使用在日本传统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和日本的环境、气候有关,也反映了日本民族亲近自然的审美心理。
3.人文关怀在无障碍以人为本的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就是人文关怀在建筑设计中的充分体现。关爱弱势人群,构筑无障碍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及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水平。人口老年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发展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寿命也随之增加,中国也预计在2020年进入老年社会。在建筑设计中无障碍设计变得由为重要,人人都是它最后的受益者,它是前期的付出,但有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外早已出现了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专科医院,残疾人的专科医院,老年人的福利示范新村,以及加大用于无障碍设计的建筑材料的研发。
三、结语
人文关怀在整个“大艺术”环境中是时代的体现,历史上每个艺术的顶峰时期都包含了“人文关怀”的因素,甚至是主导地位。欧洲有文艺复兴,古代中国讲究博爱,它让我们更加地重视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人的本质意识,这既是对当代精神的关注,更有对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尊重自然,尊重人的需要,尊重社会的发展,人文关怀从纯艺术到实用艺术,关注着人类的生存状态,追求人类的和谐。
作者:谭杰 单位: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