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艺术论文 > 中西方建筑艺术文化差别

中西方建筑艺术文化差别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8-29 16:11:00人气:603

一、中西方设计艺术文化特点及差异

我国的传统崇尚一元论,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西方则是二元论,即主客分离。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以儒道两家思想为基础,将整个世界乃至宇宙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讲究的是整体性、和谐性、关系性和实用性。而主客分离则强调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突出个体差异,突出开放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注定会影响室内外空间的建筑布置。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加上古时交通的不便,造成了中西建筑互不影响、相对独立、风格迥异。中式建筑体现的是封建的儒道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特色,突出建筑形态的互补性和对立统一,表现的是封建社会特有的等级观念、从属观念和临时观念。西式建筑则受宗教神权的影响,追求主客分离的特色,表现的是地位观念、归属观念和永久观念。这种差异的实质是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和社会形态上的差异。

1.中国传统设计艺术文化特点

中国传统设计源于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整体设计观。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突出天地人三者的大和谐设计观。物尽其才、人尽其力、天时地利。在建筑中强调人、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其二,散点透视设计观。由于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写实主义的不同,采用散点透视原理,在绘画艺术中营造出无边无尽的超脱意境,让欣赏者仿佛身临其境,在精神需求上产生共鸣。在建筑艺术的表达上则形神兼顾,其空间是多方的视点相结合的布局以达到诗情画意移步易景的境界。其三,以形传神的设计观。南齐谢赫提出追求“气韵生动”的最高境界,以神似替代形似,不是表面再现物体的外在形态与色彩,而是强调事物内在的生命韵律以及与环境人文的相辅相成。

2.西方艺术设计文化特点

在西方设计艺术中,现实性和务实性是两个最突出的特色,用一切能够表现写实的手法对人和自然进行复制,突出人的价值取向,形成了这样几种设计思路。首先,科技至上的设计观。从古希腊就开始研究几何学、数学、解剖学等科学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绘画、建筑等多个领域。神话与科学共存,画家、设计者擅长用几何数理公式来表现具体物体形状、结构、运动方式。设计理念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并遵循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而前进。其次是物质主义设计观。西方哲学思想着重突出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科学至上的唯物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世界观。在西方普遍认为人是第一生产力,通过人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以及乐观的强调人的能力。社会强调“生存竞争”。通过人的力量得到价值体现。科技至上和物质主义这两种设计观集中体现了一个特色,即现实性。另一特色务实性,则表现在西方设计艺术最后一个特点上,即功能至上设计观。从西方早期设计到现代设计的发展史中不难看出,西方设计追求的第一要素即功能至上理论,受务实思想影响,产品的使用价值作为设计的主要衡量标准,用各种科学技术来创造最合理的功能,体现物的实用性,这是与我们追求精神性的最根本的区别。

二、中西方建筑空间组织方式的异同

中西方制度文化和性格特征的异同,完全可以在建筑空间的布局上得到充分的表现。相同之处在于顺序形式均以一定的轴线为基础,即双方均采用了轴线的概念组织空间。不同之处则在于,西方建筑的轴线概念多为东西向,且常用于单个建筑空间,而中方建筑多为南北轴线,且常用于群体建筑。在中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形式的古人,在实践研究自然规律而渐渐产生了“以北为尊”的观念,我们常说的建筑形制中的坐北朝南就是这个意思。在实际建筑形式中用南北向轴线组织建筑群是中国古建筑的独有组织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以及人的内向型性格,在建筑空间形式表现出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平面式建筑群,前后左右有主有宾、有规有矩地平面展开,具有一定的规律规定性,这种建筑组织形式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形态有相似性,可以说建筑同样是表达尊卑长幼秩序的一种手段。要满足各类建筑功能上的不同需求,就要通过它们所组成的不同群体来完成。例如:北京的故宫,拉萨的布达拉宫,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山东曲阜的孔庙等。简而概之,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相比,建筑多为平面简单的矩形,既单纯又整齐划一,在平面空间上叠加,从而组成有秩序的建筑群落。而西方则不同,影响古罗马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是科学民主精神和人的外向型性格,这些都是源自于古西方社会的神学、宗教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相比较而言,中国建筑内敛,表现为地面上的平面拓展,而西方建筑外放,表现为垂直空间上的延伸。西方人思想体系中太阳和自然万物是生死循环的根本能量,神的力量主宰太阳的朝起夕落过程。在西方建筑中,建筑功能的划分往往在建筑内部完成。与我们东方建筑在形制上恰恰相反,西方建筑多是垂直空间的延伸。但是这种设计理念却被建筑技术和浩大的工程量所制约。垂直空间的延伸需要极大的建筑空间支撑,可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不断增高的建筑所带来的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注定需要依靠更高的科学技术和更大的工程量以及随之而来的更高的建设成本和更多的人力物力,而这些,尤其是科学技术,却不是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为解决这种难题,西方社会受太阳东起西落启发,渐渐地采用东西轴线来替换垂直轴线。这种建筑形制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开拓了建筑的内部空间,将纵向的内部空间进行组合创造,同时创造出相应的空间装饰和艺术。这种建筑构造离不开成熟的几何理论知识支撑,拱券技术和混凝土的发明使西方建筑走入一个新的时代,建造出了一系列辉煌的建筑。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索菲亚大教堂和其他一些欧洲着名的哥特式建筑。

三、中西方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木质材料占据着建筑材料的主要位置,其它均为辅助材料。儒教在中国的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奠定了以“仁”为主,忍、韧的精神。而木材恰恰能够极好地体现出这种思想文化的细密、深邃、坚韧和柔美的意境。从建筑形式与建筑材料的搭配上讲,木料结构的建筑更适合中国式平、广、大的建筑模式。中国古代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木质结构体系。这种木建筑的优点有很多,第一,防震能力优良。在1996年的丽江大地震中,专家们看到市区内不少新建建筑倒塌受损,但令人称奇的是丽江老城区的古建筑受到的影响却很小,古老的丽江古城并未消失。而山西应县我国最老的木结构佛塔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在这风雨飘摇的几百年中,这座木佛塔不知经受过多少次地震与自然灾害的侵蚀,但依然屹立依旧。第二,木质结构器物选材取材的便利性强。树木砍伐相比起开山取石或是烧制砖石来说,要便利容易太多了。而且古人用木材做柱子、梁枋大大提高了建筑时间。例如北京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中仅房屋面积就达到16万平方米。有史记载的从开始建造到全部完工,仅仅用了13年。重点是在这13年中大多数时间用于准备建筑用木材,真正现场施工还不到5年。而西方建筑受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充斥在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中。西方建筑中多采用石材作为主要建筑原料。石材建筑充满力量感,在材料的对比上不难看出石材的运输修整更耗时耗力。例如,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建造耗时近三十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母之花教堂,这座宏伟的石料建筑花费了将近50年之久。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财富,在人类创造的过程中,在追求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审美需求也必不可少。在装饰设计艺术方面,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仍然以木结构为主,经过一系列美化加工的原木构件被用在建筑物的里里外外,形成传统装饰的主要部分。由于木结构怕火,历史上很多建筑因此而付之一炬。为了保护木构防腐及防火,常常在原木上涂漆绘画。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从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从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色到青、黄、赤、白、黑这五个颜色。在建筑色彩应用中表现为东青、西白、南朱、北黑外,中央为黄色,黄色为大地之本,尤其在农业社会,土地更是一切财富的基本,具有特殊的地位。传统装饰中经常提到的“雕梁画栋”正是这一特征的具体详实的写照,具有以下特点: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表达特殊的含义,比如说植物中的岁寒三友,动物中的飞禽走兽或是数字中的象征意义。不管采用哪种装饰形象,无一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或是对秩序的隐喻。西方主流建筑的基本元素是柱式,它是决定建筑的大小和风格的首要因素。柱式建筑历史悠久,流行广泛,生命力强大,是从一种建筑形式慢慢演化出依附结构的设计艺术形式。而且西方柱式结构建筑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步有了量化的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柱式的强大生命力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因为其技术的简单性,形制的规范和成熟性,和多环境的适应性。最基本的柱式结构有三种,即男性化的多立克、女性化的爱奥尼亚和装饰的科林斯。柱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人体美赋予建筑,通过雕刻艺术与柱式结构的结合,在人物和动物的塑造上通过写实艺术塑造精准逼真的形体。

四、结束语

多元文化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建筑,但在当今世界大同的情况下,一味不加区别地模仿堆砌建筑符号,而不对中西方的传统进行系统研究,是根本无法创造出真正有特色的建筑的。理解传统,继承传统,同时灵活地依据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结合当今的高新科技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先进理念,才能设计和建造出真正独具特色的建筑,这才是建筑的真正创新之路。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设计和建造出即有舒适性又符合生态学要求的新建筑,开辟出建筑事业的新天地。

作者:王婷单位:中原工学院服装设计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