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建筑艺术论文
1福州道教概况及宫庙建筑现状
目前道教参教人员以中老年为主,主要是宫庙附近的原始居民。各道观多数己经纳入福州市道教协会,有一定的组织性。各道教场所多由在家的火居道士负责管理,他们基本上属于正一派。据近年来的调耍V莸厍姓慌傻朗419人,全真派道士3人,居士数百人。民众的宗教活动主要是烧香拜神、祈福消灾做功德道场也是周围民众的主要需求之一。除此之外每逢道教神仙的神诞日及重大节日,各道场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成为当地民众的一种公共活动。遇到一些社会突发事件,道庙会开展社会募捐、义诊、设坛祈福等公益活动。
2重修宫观的拽建筑特色。
2.1选址、布局更加灵活。
2.1.1选址遵从道教主要思想理论,同时根据城镇现状选择有利位置
选址最好的位置就是原宫观遗址。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及城市发展建设,宫观原址已经被城市居民建筑或公共建筑挤占,只剩下有限的场地。在这种情况下,若想恢复宫观历史原貌几乎不可能,因此很多宫观选择在原址附近或新址重修道庙。道教选址通常以周易、八卦和阴阳五行为准则,讲究风水,强调藏风聚气,注重选择良好的周围环境。重修宫观选址特征一:占据山顶。将宫观修建在山顶是道士们最原始的做法,其用意在于居高而近天,方便与神仙沟通。福州老城区除于山、乌山、屏山外,其它都是些小山丘。于山、乌山、屏山相对于市区也不过几十米高差,其它小山丘远观更是缺乏突兀的气势。所以在山顶建宫观只是取其意象而已。重修宫观选址特征二:靠山近水或位于河畔。宫观原址所在地都已经变成城市建成区,原始地形地貌荡然无存。作为道教经典理论的风水学说,要求宫庙选址要符合风水概念。而最佳风水模式,何晓昕先生概括为“枕山、环水、面屏”。3宫观通常选择在山丘脚下、河畔近处重建,如康山欧阳宫、土山真君庙等。风水理论曰:“吉地不可无水”,又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只流通也,故曰水聚材(财)也。”1福州市区只存留有少量的山丘,但是河网密布。如无山丘可靠,选择近水场地兴建道场也是一种方式。
2.1.2靠近城市公共用地
重修宫观场所用地多偏小,安排完主要祭祀及辅助空间后,场地几乎没有剩余,缺少集散场所与引导空间。当举行较大规模宗教活动时,仪式准备及人员集合场地明显不足。因此一部分宫观选择在街道、公共活动场所、公共绿地附近修建。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公共场地,平时可以利用公共场所安排引导空间、布设标志物。
2.1.3建筑布局充分结合场地环境,不苛求传统道教庄严的轴线空间序列
道教建筑基本上是由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组成,大多在中轴线上布置供奉神像的主要殿堂,并作为斋醮场所。于主轴线两侧的轴线上布置次要殿堂,如纪念殿。2重修宫观受用地限制,无法容纳道教诸神,中轴线的排布方式也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选择了更加灵活的空间排布方式。如化工河边的康山欧阳宫(庙宇最近完工,尚未彻底搬迁)。(见m1) …………. 「严Dr.______―.一2.2空间构成封闭有余,明朗不足
作为以静修为目的的道教宫观,在城镇屮一般都;.'I二笔是高墙深院,将宫观与周闱街市及居民区隔离,达到闹中取静的效果。除位于风景区及公共绿地的道庙相对明朗外,福州市K的道教场所整体封闭性更加强烈
2.3建筑单体造型简化
多使用形式简单的建筑单体,注重建筑群体形象。传统的殿堂、楼阁建筑结构复杂,细部装饰繁琐,所需材料、构件繁多,不适应当代社会实际情况。因此在重修宫观建筑群时工匠多选择形态相对简单的单体建筑,通过相互间高低交接、分隔与围合及对比、对称手法的运用突出建筑群体形象。主要使用建筑单体类型。传统建筑单体类型中的殿堂、楼阁、亭台、檐廊、牌坊、山门、围墙在宫观重修中都有使用,其中殿堂是主角。殿通常单檐歇山顶,灰色筒瓦覆盖,较少上釉。厅堂一般硬山坡屋顶,黑色板瓦覆盖,简单朴素。同时传统的斗拱、穿枋等檐下构件大都被简化,或只作为装饰构件。梁、枋及藻井上的各种复杂工艺大都被简化,以简单形式表达。楼阁使用较少,在用地受限,场地无法安排道教各主要功能建筑时,重修选择了向空中发展。部分道教场所因建筑群体天际线造型的需要,也在局部安排了楼阁。神仙好楼居,这也是楼阁得以存续的文化需求。
2.4建筑细部及陈设物品反映了福州民间的创造性发挥
建筑色彩的使用。正统道教建筑墙体、柱、门窗一般都使用红色,福州重修宫观延续了这一传统,大部分都施以绛红色。对于福州这种独木成林、白墙灰瓦的南方城市,红色有效的显示了宫观建筑的存在,标示了它作为宗教场所的独特性。宫观屋顶多数使用灰瓦,板瓦居多,少数使用筒瓦的歇山顶建筑也不用琉璃瓦。这与同处一地的佛教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宫观局部比如神龛屋盖、门楼披檐有使用部分黄色琉璃瓦。
2.5新材料、新结构的使用。
钢筋混凝土在结构上的合理使用。福州地区潮湿多雨,早期建设的殿堂为避免潮气的破坏,大厅立柱采用石木结构,即柱子一半为石柱,一半为木柱。这样的构造解决了功能上的问题,但造成柱子本身色彩的不统一,与传统道教柱、窗、墙都使用红色相违背,不利于整体氛围的营造。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柱子形状、粗细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而不必考虑是否有符合要求的木材。钢筋混凝土柱使空间布置灵活,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改变柱的位置,增大或缩小开间、进深。在斗拱、挑檐枋等物件的制作上,也可以使用混凝土生产出形态完全相同、结构更加坚固的构件。原来不承重的侧墙,由于混凝土在砌筑上的使用,也能够承受一定大小厅堂屋顶的荷载。侧墙内部的穿斗式构架也不再完全作为承重构件使用,而是带有部分装饰、仿古的成分。
2.6对当前民众宗教生活的考虑
城镇区的宫观建筑生存在民众间,依赖民众进行日常维护,功能设置倾向民众的需要。用地条件允许的宫庙往往设置较大的前厅、前院或侧院。前厅摆放一定数量的桌椅,方便民众休息。前院及侧院预留有做法事的准备及周转空间。部分宫观甚至在前厅或侧院设有社区公共活动中心。传统的膳堂部分大为简化,因道士多为在家道人,人数少,无需大面积的斋堂、厨房。仓储空间往往借用空间角偶或其它临时场地。风景较好的道教场所设有较多宿舍,方便道士、信徒及游人住宿。厕所、洗刷场所常设置在高台下、角偶处,都很方便。
3结语
福州道教宫观在重修过程中吸取了传统道教建筑艺术,在此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城市环境状况、材料供应、技术水平、地方习俗及民众需求进行了改进。改进是在遵守道教宗教思想和礼仪的基础上的灵活创造,是对时代进步的适应,体现了道家“顺其自然”的主张。这种改进依然保持了道教建筑传统面貌。它依赖民间匠人对时代的认识,以一 ‘种缓慢的变化融合、弥补当前某些条件的不足,从而推陈出新。在重修宫观中,也存在很多缺憾。由于资金和设计的不充分,有些殿堂过于依赖现代建筑技术、现代建筑材料,以至于不伦不类,破坏了宗教形象;有些对传统造型手法进行简化,但整体简化失度,重点不突出;也有些过于世俗化,装饰繁杂,与道教俭朴持道的思想相去甚远。以上种种问题反映了民间力量的有限性,良好的宗教建筑还是需要专业设计人士的介入和政府的辅助才能完成。
作者:梁虎 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