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形式在现代特色小镇建设中运用
摘要:随着浙江省经济转型,丽水市特色小镇建设日新月异。以畲族特色小镇建设为例,对传统民族特色小镇规划设计进行研究,总结归纳传统畲族建筑形式的特色,对现代特色小镇规划提出建议。畲族传统建筑形式在现代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运用研究,从装饰手法、传统建筑元素提取等方面阐述了其创新设计思路,以此来为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和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小镇;畲族;传统建筑;规划
一、研究背景
2016年7月住建部发表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并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旅游商贸、现代制造、产业科技特色小镇[1]。特色小镇是对乡村的环境、产业经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它能重点突出乡村的本土特色,进一步发挥小镇的优势,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很多古建筑、民族文化遗产、特色民俗文化都遗留于农村,特色小镇建设就地保护这些遗迹,将古建筑、特色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保护,实现发展的同时宣扬环境保护、古建筑保护、传统文化保护的理念,加强镇民、村民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景宁是全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也是丽水8个省级特色小镇中以特色民族文化为发展背景的小镇。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育长陈立旭教授在《论特色小镇的文化支撑》一文中提到:“在推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新文化凝聚力的培育、维系成员的共同精神纽带的重构,发挥文化的引领、渗透、感召、辐射和凝聚作用……”[2]对于景宁畲乡小镇而言,其发展本身就是建立在深厚的畲族传统文化之上,有赖于每一位畲乡镇民的共同参与,是一次地域传统文化传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本文通过实地走访和田野调查的方法,探寻景宁地区畲族古建筑的内涵,提取其中有文化价值的符号标志,运用于现代特色畲乡小镇建设当中,打造畲族风格的特色小镇。
二、畲族传统建筑形式分析
在畲语中房屋称为“寮”,一般为木结构泥墙茅草顶,主要包括土楼、土寮等类型,大多建在山坡向阳避风有水源的地方。由于畲族在历史上不断迁移,古老的畲族人民在山地中择地而居,传统村落为“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样式的建筑风格。
(一)祠堂
在社会关系上畲族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没有产生固定的管理机构,社会秩序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组织和宗族组织,因此在较大的村寨设有祠堂。畲族迁居一地,刚开始以简陋的房屋栖身,当家族繁衍和拓展之后,由家族中辈分最高、年龄最长的“族长”主持修建祠堂。祠堂的选址一般是家族联建的大排房的客厅,也被称作“众厅”,是畲族举行红白喜事,开设私塾的地方。祠堂建好后由族内推选出“房长”,主要主持各房事宜,协调各房关系。因为畲族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的民族,畲族人民至今仍然对祠堂抱有特殊的情感,历来遵守畲族祖先的遗风,有很多特殊的习惯和禁忌。
(二)土寮
畲族人没有系统的风水意识,房屋选址大多按照农耕文化的特点与以往经验。在畲族长期的民居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联排制的建筑形式,这种形式一直贯穿于畲族民居的发展。畲族每一户居民相互联系又拥有各自的生活空间,适应畲族族群大家族聚居的居住特点。这种居住形式对于现代小镇的建设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进入定居生活后,畲族民居的建造形式也相应地有了很大的改进,演变为比较先进的土楼形式。畲族人也在发展中形成了规整的盖房顺序,分为立柱、上梁、盖瓦,然后再进行室内装修。为了取水的便利,土楼选址一般为前屋有溪流环绕,后屋则倚靠山崖,并设置有家畜圈养棚,整体建筑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富有生活气息,房屋建造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两层空间建造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空间,与室外环境有很好的融合。现代人屈居于钢筋水泥的“巢穴”中,越来越向往能在大地上“诗意地栖息”,因此,在现代特色小镇的打造中,这种与环境融合的建筑形式值得尝试和运用。
(三)廊桥
廊桥顾名思义是建有廊屋的桥梁,桥面上覆以屋檐,为桥遮风挡雨,亦可供行人歇息。丽水境内现存廊桥218座,以景宁、庆元、龙泉三地数量最多,主要的类型有编梁木拱廊桥、简支木平廊桥、悬臂木廊桥、石拱廊桥等。其中以木廊桥最具代表性,廊桥像是一道道彩虹,成为畲乡美丽的风景。1.编梁式木拱廊桥。桥拱结构有大小均匀的直木纵横相置、穿插编织组合而成,形成外观呈八字形的拱架体系,是古代工匠对于工程力学的早期认识,具有代表的有兰溪桥、黄水长桥等。2.简支木平廊桥。在简支梁上架设廊屋的形式,用木梁作为桥的直接承重构件,结构相对简单,适用于浙南山区相对狭窄的浅水山涧中。3.悬臂木廊桥。悬臂结构是以简支梁为基础的技术演进,即在桥台或桥墩顶部递次叠架木梁,逐层平衡展出,悬挑而成,这种形式在畲族当地俗称“扁担”。4.石拱廊桥。在石拱桥上覆盖廊屋,石拱利用天然石料砌成,材尽其用,结构稳定耐久。
三、丽水畲族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一)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方向明确
首先,畲族文化底蕴深厚。景宁畲乡小镇以畲族民族文化为重要基点,将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和乡村发展振兴、区域性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发展旅游业,真正做到了“产文融合”,在很多旅游活动中都融合了畲族传统民俗活动,让游客在游览中亲自体验传统非遗的魅力。其次,政府对于畲乡小镇的发展有明确的方向。特色小镇以一个或两个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式,依据自身条件、竞争优势、发展现状等制定相对应的发展策略。近几年,畲乡小镇的旅游发展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绿色农业、特色服务业等,为畲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二)畲乡氛围不够浓厚,建筑风格不够统一
畲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汉化程度严重,很多畲民和汉民混居,村庄中有平房、青砖房、红砖房、小别墅等不同类型的房屋,甚至出现了很多私搭乱建等侵占公共空间的行为,严重破坏了畲族村寨的本来风格。并且由于规划不周、现代化的冲击、土地征用等行为,很多畲族祠堂、廊桥等因为年久失修被毁、被拆除。2006年夏天因为台风,浙江痛失两座百年古廊桥,廊桥多为木结构因为台风天气极易引发山洪,古廊桥在雨水的冲击下很容易垮塌。在畲乡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轻视对古建筑的保护,不能因为“过度开发”而使得畲乡特色建筑变得千篇一律。
(三)畲族元素运用缺乏整体性
畲族的服饰、礼仪、神话故事都流露出很深的凤凰崇拜,比如说畲族服饰中的“凤冠”“凤凰装”,畲族传统发誓被称为“凤凰髻”、在畲族的神话故事中畲族起源于“凤凰山”。在畲乡特色小镇上也有对于畲族凤凰元素的提取,但是很多时候元素运用仅仅停留在墙绘、展览板上,没有将畲族元素真正融入到畲乡建筑、畲乡景观当中去。
(四)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丽水畲乡小镇东弄村是典型的畲族村落,距离县城7公里,海拔500余米,一条山涧贯穿全村,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村庄至今保存着传统农耕生活习俗,还拥有畲族彩带、畲族歌舞、三月三婚嫁等11个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整个村寨很好地体现了畲族“大散居小聚居”的特点。但由于地处山区的特性,村内交通设施不是很好,虽然已经实现了公路“村村通”,但是去往村寨的道路还是不能满足流量较大的旅游需求,接待大型旅游团还是略显局促。对于定居在山寨上的村民来说,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够完善。
四、畲族特色小镇创新设计思路
(一)畲族传统建筑形式的启示
1.因地制宜。古老的畲族人民迁徙到高山之坳,用草木搭起“寮”安置下自己的家,从一开始这个民族就与当地的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沿用联排制建筑形式联排制房屋的建筑形式能跟周边环境有很好的结合,可以很自然地将室内环境延续到室外。畲族传统民居一般位于风景良好的半山腰处,畲族人民在房屋建造方面很好地发挥了民族智慧,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前面布置开放式花园等个性空间,符合现代人追求个性的特点;室内空间适合三代人同住的大型家庭,联排式住宅的户型设计一般都考虑到了这一需要,便于家庭成员互动,同时又保证家庭不同年龄段成员有独自的私密空间。(2)沿用传统环境观念畲族素有“村口有树能挡风,屋后种树能蓄水”的环境观,这样的环境观也有利于山体环境的保护,所以在村寨周围种植松树、枫树、X树、青栗、苦槠等树,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栽种果树或毛竹。这种环境观念也可以延续到现代的特色小镇建设当中去。在特色小镇的景观建设中,保持房屋周围原有的植被,用于调整局部小气候也可以保持水土稳定。注重保护青山绿水,加强特色小镇的环境整治,将有些空地作为宅基地旁的公共菜园,有些则布置生态的农、林、渔业,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2.应用多种生态材料。(1)就近取材。传统畲族建筑基本使用当地材料,其在建造时的选材都是附近所取并因材施工。比较常见的建筑材料有茅草、木头、柱子、泥土等,这些材料都很容易在山中获取,减少了材料的运输成本。传统建筑黄土夯墙,将木材、竹子等材料进行简单处理,形成传统的梁柱结构,再铺以泥瓦、茅草等就能将简单的土寮建好。这些材料都是生态材料,处理建筑垃圾时完全不必担心污染环境。(2)乡土材料装饰。畲族传统建筑以木雕装饰为主,民间有不少人是雕刻能手,中堂的前梁、下檐的马腿、门窗的栅栏处都有各种花鸟兽人的精美木雕,各式家具也雕刻有图案。畲族木雕工艺不仅适合装饰大型房梁,还适合装饰家具细节。例如有一种柚皮雕只需将碗形的柚子皮套在木模具上,等快干是用指甲、小刀等卡出各种图案,后用铜片镶口,就能制成小而精致的物品。在室外景观中乡土材料与现代材料互相融合,也能达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二)畲族传统文化元素提取
很多畲族元素素材直接反映了畲族村寨的风貌,但是由于外观繁复、造型多变不能直接运用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当中。在设计语言的转化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特色素材搜集。在建设之初我们要充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生活方式、民俗禁忌等。畲族传统文化元素最直接的包括畲族凤凰信仰崇拜、彩带纹样、服装特色、畲银锻造等。其中比较深层次的文化元素包括畲族农村的习俗、畲民生产生活的方式、畲族传统民俗,这些都需要设计师经过提炼融入到畲族特色小镇的建设当中。2.设计符号的简化。为适应现代施工条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在保留畲族元素的内涵和特殊含义的前提下应简化视觉元素,去掉繁复的装饰和图案,便于景观布置的视觉运用。3.特色颜色的提取。不同颜色在视觉识别、气氛渲染中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畲族崇尚黑色和蓝色,这两种颜色在畲族特色服装、特色建筑中都大规模运用,因此黑、蓝两色在景观布置中也应贯穿其中,营造端庄大气的氛围。
(三)畲乡村寨特色规划
畲乡小镇位于景宁县外舍新城区块,规划面积3.44平方公里,建设面积0.88平方公里,五年计划总投资55亿元。计划实施凤凰古镇、外舍大酒店、三月三广场、民族总部经济大楼、山哈大剧院等30余个项目[3]。在合理规划总体布局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发挥村庄特色。以典型畲族村庄东弄村为例,原生态也意味着落后,很多基础设施都不够完善。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决定将拥有完整村落形态、传统生活风貌的东弄村开发为田园综合体试创点,保留修缮了进入畲寨的木栈道,沿栈道设置10余幢小木屋,外形参照畲族寮寨的搭建方式,由传统材料组成,比如木头、茅草、竹子,内部则被分为不同的功能,塑造出东弄村产业特色、文化形态。修建了休闲健身设施、环卫设施,修缮了农村道路、进行了绿地美化,保障村民的生活配置,也增加了旅游竞争力。古民居保留原有特色,作为集中展示村庄特色手艺和民俗活动的场所,吸引景宁畲祖烧、布鞋、畲衣等手艺入住,成为展现乡村动态生产的博物馆。在畲族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村寨之间既要有联系又要保持自己的发展特色,避免同质化,将每个村落的特色发挥到极致。五、结语畲族传统古建筑形式是畲族人民传承本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既生动地见证了畲族的发展历史,又宣扬了畲族人民的民族精神、民族信仰。畲族古建筑集实用性、审美性、纪念性为一体,是畲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现代化畲乡小镇的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将传统建筑形式融入现代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保护传统古建筑,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让古老的传统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
姚懿 童戴莹 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