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形式论文 > 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与功能设计分析

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与功能设计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3-25 00:51:00人气:580

在社区建设日益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社区图书馆成为社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建筑,并承担着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责任。基于此,文章简要论述社区图书馆建筑及功能的发展趋势,分析社区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建筑形式的完善策略,并从建筑空间划分角度入手,探究社区图书馆的功能设计,旨在为当代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思路与方法。

一、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发展趋势

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区域内居民提供服务,集公益性、教育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与公共图书馆相比,社区图书馆建筑体量较小、分布范围广、形式更为灵活且内容具有流动性,重视服务的半径与边界,强调服务的承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延伸,也是传递社区文化的纽带。当前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完善性不足,尤其是在建筑形式上缺乏辨识度、美观性与实用性,在功能区域划分上忽视无障碍设计与人性化设计,导致社区图书馆建筑难以成为文化交流与生成的主阵地,弱化了社区图书馆的价值。为改善此种现状,需要在遵循建筑美学原则的基础上把握好社区图书馆的本质属性与特点,围绕社区居民的阅读、休闲娱乐、信息交流等需求完善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优化功能设计,以此发挥社区图书馆的文化传播作用。(1)信息化。传统社区图书馆建筑的核心功能在于集中保存文献资料,以“知识”为核心保存内容。伴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信息技术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程度逐步加深,在促进各领域交互合作的同时也凸显出信息的价值。因此,当代社区图书馆建筑的功能逐渐由知识保存转化为信息承载,建筑功能的服务主体也由小部分精英人士转化为广大受众,其未来发展契合时代脉搏,不断体现出一种社区性建筑特色与功能内涵。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科技动力,其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得社区图书馆的空间划分、建筑形式、建筑功能等都进行深刻的调整。一方面,信息的价值凸显,社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逐渐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带来了社区图书馆服务机制、服务设施的革新。社区图书馆建筑作为信息的保存、传输及共享载体,实现了对文献信息、社区信息的整合与深度挖掘,因此在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与功能上逐渐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社区图书馆建筑空间,将成为灵活、多媒介的社区文化空间,应当适应空间环境的变化,体现出传统阅览空间与电子阅览空间的融合互促,并便捷人们的信息交流与沟通。(2)人性化。社区图书馆建筑兼具社会需求功能、实用性功能与文化功能,是居民社会交往、知识汲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传统的社区图书馆空间以知识为保存主体,以供给驱动服务,将丰富馆藏资源作为建设要点。而新时代下的社区图书馆将信息作为保存及传输的核心,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其功能、空间划分与设施配置。可见人性化是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与功能发展的主流趋势。需要在满足社区图书馆建筑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关照使用者的审美、心理诉求,打造出通风良好、干净卫生、安全舒适、明亮美观且温馨的社区图书馆建筑空间,带给使用者更加多样的审美与情感体验,提升社区图书馆建筑的吸引力。(3)生态化。现代人追求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长期以来,城市高楼林立、沥青混凝土道路纵横交错,使得城市建筑愈发冰冷,促使人们怀念最为原始、质朴的自然生活,唤醒人们对自然的记忆。因此,绿色设计是当前建筑设计的主要理念之一,应倡导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共生,关注绿色材料的设计使用,鼓励使用自然光线及通风维持建筑室内的舒适环境等。这些变化与需求驱动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及功能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需要处理好建筑设计要素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尽量使用自然条件将绿色理念渗透至社区图书馆建筑空间内,将建筑与环境结合为有机整体,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优良的设计、充满自然气息的设计要素、精巧的结构以及环保材料让社区图书馆建筑亲和自然、回归自然。(4)复合化。功能多元化、空间复合化是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及功能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社区图书馆建筑功能提出了更加丰富且个性的需求,推动社区图书馆建筑由单一的图书阅览功能拓展为信息与沟通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文化感知功能等。就需要把握好各项功能间的关联性,切忌将建筑空间进行简单机械的堆砌,而是要形成相互交织、你中有我的功能格局,在社区图书馆建筑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展延伸,以使用者的需求为导向合理划分空间区域,设计好各个区域间的衔接与边界,体现出各个区域的多元化功能,促进社区图书馆建筑空间的进一步开放。

二、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分析

我国社区图书馆起步较晚,部分社区并未建立独立的社区图书馆建筑,而是依附于居委会、社区中心等建筑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已建立的社区图书馆建筑体量过小、环境设施简陋、建筑面貌较差、功能单一且缺乏美感,难以吸引社区居民并满足其多样化需求。为此需要把握好社区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社区图书馆的建筑形式,以此发挥社区图书馆文化纽带、文化传播的重要价值。(1)社区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独立社区图书馆建筑面貌整体较差、建筑形式缺乏辨识性是影响社区图书馆建筑功能发挥的主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社区图书馆是社区中心的地标性建筑,鲜明的特色、高辨识度的建筑形式、富于变化的设计要素、对比强烈或调和统一的建筑色彩以及材质纹理的自然表现,不仅可以提升社区图书馆对居民的吸引力,还能够体现出社区的建设理念与服务精神。综合而言,社区图书馆建筑设计需要遵循美观性、实用性、坚固性与人性化的基本原则。首先,在社区图书馆建筑造型及建筑外形的设计上,需要汲取先进、前沿、与时俱进的建筑美学思想,遵循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可以运用我国传统的设计要素,表达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崇尚、对和谐美好社会的追求、对团结友善社区关系的维护,营造出浓郁书香氛围的同时,给人以温馨之感。尤其是在社区图书馆建筑体量设计上,要把握好不同结构之间的比例,体现出亲和、亲切的尺度,给人以家庭般温暖、和谐且平易近人的体验之感,既需要保证社区图书馆建筑外形简约大方、高雅大气,又需要拉进社区图书馆建筑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吸引广大居民来到图书馆汇聚信息、交流文化;其次,在社区图书馆建筑形态及建筑立面的设计上,要对比分析各类设计要素与社区图书馆建筑特点的契合性,注意设计要素的多元化与变化性,以新颖的构思与独特的设计对各类要素进行整合,运用对比、重复等手段体现出设计要素间的关联性、递进性。在色彩运用上要遵循色彩心理学基本原理,把握好不同色彩的象征意义及情感内涵,以社区文化为基础对色彩进行选取与搭配。在材料选择上尽量保留材料的自然纹理,迎合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及生态化发展趋势,体现出人地协调观念,产生协调统一的视觉美感;最后,在人性化设计上要逐步完善社区图书馆的建筑功能,综合考虑社区图书馆管理者、馆员以及居民的多元化、多样性建筑使用需求,按照年龄、职业、身高等标准划分建筑使用群体,着力打造温馨和谐、文化气息与生活气息浓郁、设施齐全且先进的社区图书馆建筑空间。(2)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的完善策略。当前独立社区图书馆存在环境设施简陋、建筑形式过于简单且特色不鲜明的问题。为改善此种现状,需要不断完善社区图书馆的建筑形式。其一,在建筑形式设计前对社区建筑群进行实地调研,把握好社区建筑之间的关联性、社区建筑的特点、社区建筑与周边环境间的关系等,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全面获取社区建筑资料的基础上,保证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与社区建筑群交相辉映、和谐统一。可以在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设计上运用社区建筑的基本设计元素,如社区建筑外墙颜色、墙体之间的虚实关系、建筑隔断与窗型等,在综合考虑整个社区建筑群形式及特点的基础上,将社区图书馆建筑完美地融入社区空间内,与社区建筑风格相得益彰、相互呼应。特别注意的是,社区图书馆是社区中心的地标性建筑,唯有具备高辨识度与创新的建筑形式才能够吸引居民的关注,体现出图书馆的个性与共性。因此,在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设计上也需要融入创新思维与创新元素,在不打破社区图书馆与社区建筑群整体性、一致性的前提下,对各类设计要素的组合进行创新创造,体现出社区图书馆建筑与社区建筑群既和谐统一又相互独立的关系,为居民提供视线的引导,以此让社区图书馆建筑引人注目。其二,在社区图书馆建筑风格上,要汲取社区文化思想内核、文化要素以及精神风貌,对其进行艺术化处理,转化为视觉艺术语言,融入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中。例如将社区的logo、名字等巧妙融入社区图书馆建筑立面设计中,通过字形、字体的精巧变化丰富社区图书馆建筑的内涵。再如将居民熟悉的社区空间要素,如花草树木、亭台楼阁、人工湖等运用于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设计中,可以将社区图书馆建筑转化为社区文化的纽带与传播载体,增强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的亲和力、感染力与吸引力。

三、社区图书馆的功能设计

“形式追随功能”是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建筑空间功能离不开对建筑使用者需求及行为特征的精准把握。因此人性化理念是社区图书馆建筑功能设计的指导思想,除提升建筑形式的美观性,保证社区图书馆建筑与社区建筑群协调统一之外,还需要根据社区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服务特点、居民需求等对其空间功能进行合理划分,并融入无障碍设计提升居民对建筑的使用体验。(1)合理划分建筑空间。社区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集散场所,具有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资源共建共享、为居民提供多元服务的作用。在社区图书馆建筑功能设计上,需要围绕其功能需求、居民需求、使用者与管理者需求等合理划分建筑空间。其一为阅读空间,需要兼具开放性与私密性的特点,除以开放式开架阅览布局以提升建筑空间开阔性之外,还需要在合理的位置创造私密性的阅读空间,满足社区居民在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情况下安静阅读的需求。同时,在阅读功能空间的设计上要具有灵活变通性,尤其是在读者活动频繁且集中的区域,需要体现出阅览功能的变化,以此为居民打造出舒适、宽敞的阅读空间。此外,在阅读空间划分上可以文献资料的类型作为划分依据,分为图书阅览、期刊阅览、报纸阅览、电子阅览等空间。也可以按照读者群体的特点进行划分,如老年阅览空间、儿童阅览空间等。在儿童阅览区域的设计中,要选用富于变化的鲜艳色彩,适度扩大空间尺度,满足儿童边玩边读的需求。在老年阅览区域的设计中要多增设休闲椅与沙发,将老年阅览区域设置在第一层,以此便于老年人行走。其二为文化娱乐空间。社区图书馆具有娱乐性的属性,是居民的文化场所。为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体现出社区图书馆建筑的深刻文化内涵,可以在社区图书馆建筑内部划分出多媒体阅览室,供居民欣赏影片、聆听音乐等。同时可以创办小型的展览厅,与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合作展示居民创作的美术作品、制作的雕塑等,展现出社区的知识、文化与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社区图书馆建筑对居民的吸引力。其三为教育培训空间。社区图书馆是居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需要积极承担为下岗人员提供就业培训服务、为互助式养老提供技能培训服务的责任。为此可以在社区图书馆建筑内部设置教育培训服务空间,配置相应的多媒体教育设施等,以此发挥社区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其四为信息交流空间,设计书友茶座或咖啡厅,供居民休闲娱乐、交流沟通,以此增强居民对社区图书馆建筑的满意度与认同感。(2)注重无障碍设计。新时代背景下,社区图书馆建筑功能的无障碍设计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而且可以彰显社区图书馆的价值。因此要综合了解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对社区图书馆建筑功能的需求,致力于为居民打造出安全、无障碍、便捷、舒适的社区图书馆建筑空间。首先要了解社区图书馆建筑及功能设计相关规定,在卫生间、楼梯等处设计无障碍设施,在合理位置设计盲道、坡道、楼梯扶手等,配置专门的残疾人通道,以此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次,在设计社区图书馆建筑地面铺装材料时,要尽量选择绿色无害的材料,注重材料的耐磨性与抗滑性;再次,要严格按照无障碍卫生间的基本原则进行卫生间设计,配置扶手、防滑垫等提升卫生间的安全性;最后,要优化设计书架的尺寸,便于儿童、残疾人等取还书籍。同时要配置语音、文字导引,加设大屏幕电脑、盲人阅读机等,确保残疾人能够如正常人一般使用社区图书馆。总之,伴随着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与功能逐渐朝着信息化、人性化、生态化与复合化方向发展。为此,在社区图书馆建筑设计中需要遵循美观性、实用性、坚固性与人性化的基本原则,不断提升社区图书馆建筑形式的美观度、辨识度,体现出社区图书馆建筑的鲜明特色与文化内涵。同时要根据社区图书馆的社会需求、居民需求、使用者需求等合理划分建筑室内空间,优化无障碍设施。

毕砚红 陈锟 袁佳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佳木斯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