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建筑研究论文 > 城市特色建筑研究

城市特色建筑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20 07:23:00人气:407

摘要:寻找嘉兴市区的特色建筑的徒步活动是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本着发挥专业优势,弥补专业短板,参加组织了这次活动,对于在嘉兴读大学的学生认识自己城市是再好不过,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尤其重要;可惜有很多学生对于四年的大学所在的城市知之甚少,甚至城市建筑专业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城市的历史脉络,发展的空间次序。这次的活动主要是大一大二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另外也想把这次活动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由城市徒步的方式所带来的不一样的设计调研体验。

关键词:城市名片;徒步;旅游体验;城市特色

徒步空间;人文载体城市徒步,顾名思义,就是用脚穿行于城市、街区的各个角落,区别于代步交通工具,有人说过城市徒步是在用脚丈量这座城市,不知道的人以为丈量是在用尺寸刻度这座城区,其实从迈出的第一脚开始我们不会计较走出了多长的路,是几百米还是几公里,沁入我们心里的更多的是一种尺度,建筑与街道的尺度,建筑与建筑的尺度,街道与街道空间与这座城区的尺度关系。那尺度与尺寸有什么区别,首先尺寸,说的是一个长度单位(公里、米、尺、厘米等),具体到物体的实际大小,当一个人驾驶着飞驰而过的汽车,那他的尺度就是一个城区,一座城市,城市与城市的尺度,带给他的是关于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关联,这也是一种速度,城市发展的速度与汽车快速交通工具间的匹配,而人在现代都市的发展中只能感到他的渺小的存在。当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丈量它的尺度可能就是一个公园,一个小区,一个串联街道与街道的关系,带给他的要比汽车的尺度要小。当一个人徒步走过时,带给他的尺度要小的多,这时候人在穿行中街道的每一个建筑向他展示自己更多的一面,生怕自己被错过,徒步是与人与一座老城的最好的沟通方式。城市徒步下的设计调研是每个环境设计类学生所要经历的,可以从中发现嘉兴城市的空间发展的脉络,譬如老城区与新城区,每个城市区域分块的功能定位合理与不合理性,城市与自然(水系)的渗透与适应,还有组成城市的那些微量元素建筑与街道的关系,另外也看到城市徒步的社会调研对于书本的设计调研理论的实践依据的有力补充,发现城市调研的众多优点。城市徒步为我们展开一扇一扇大门,从这里可以便捷的沉入到社会深层,沉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城市的边缘,在巷子的深处,在繁华的市区,我们能体会到更加真实,更加深切的日常生活,看到还有这样的一个更为博大更为深厚的嘉兴。在我们看来鲜活的城市不是写在书本上,而是镌刻在大地上,只有通过脚步去丈量,用心灵去体验,才能真正感悟它、把握它、拥有它。从一开始的老师的定位就是就把这次成为我们的第二课堂,成为我们回望城市的史料地图。对嘉兴市老城区的建筑进行有目的的徒步调研活动搜集也是非有意义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调研系列

这次调研是环境设计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也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部分,对于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有实际的意义。首先,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专业理论实践的问题,因为在嘉兴老市区建筑的调研过程中,存在的很多不同类型、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本身跨度比较大,有传统古建筑、近代古建筑红色背景下的红色建筑、有宗教为主的主体建筑,有西方古典时期的建筑,还有西方近代、现代主义萌芽的建筑。这些都需要在学校就要知道建筑的历史发展,让学生在本次实践中,将设计理论与现实中的建筑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期待学生在现场发现、解读建筑的意识。真正让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嘉兴市南湖区华庭街,一个很繁华的步行商业街,有一个商业店面建筑外立面存在着一个西方古典主义后期的风格建筑,面阔五间(可惜建筑改造现还存在四间的面宽),可能出于繁华闹市,无人太在意,可是我们的学生有的人就能发现它,而且把这座建筑与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点相结合,认识它。不得不感叹生活中平凡中的惊喜存在。如果没有很好的建筑理论知识修养,恐怕再从中发现就很难了。其次,我们实地观察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我们这次调研成果带来很多的启发。“设计源于生活”的另一方面就是从生活中发现设计的存在必要性,因为这次有一位同学是看到一座老的房子,是属于旧社区里的基础危险的老房子,从保留到改造,可能意义并不很大,即使复原可能也只是古董之物罢了,盲目复原的建筑已经不是很新鲜了,但这位同学却看出了不一样的设计的社会价值,首先这座旧的危房建筑群是在居住密集的社区,社区人员密集,公共设施和建筑较少。其次这座危房建筑群如果改造,本身结构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成本很高,另外如果重建,建筑空间利用率不高,不会形成很好的社会价值。综合考虑,这位同学给出了设计建议:一是保留危房建筑的墙体结构进行加固,其余旧危房建筑群空出的区域作为公共绿地与公共设施向四周的居民开放,一方面保留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另一方面满足了城市居民对于公共性的追求。这些都是出于大一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之口,因此看出对于设计的思考,实地观察与调研的必要性,只有让学生深入城市每个空间,所有的设计的来源与判断皆在此。

(2)关注到城市的有机更新

一个空间感受除了物理条件带给你的尺度比例外,更重要的是这个空间带给人们穿行其中的内心感受,这是设计从局部到整体考虑的关键步骤。一个城市依托于物理空间的建筑推进和精神层面的文化不断的提升,从而留下各式各样的成长的痕迹,而我们身处这个城市之中,可能时刻感知着城市的变化,却不曾细细体会那年轮一圈圈的自然增长,当老建筑一栋栋被拆除,当一个个的好奇却似乎了解不足,知之甚少,我们开始明白年轮所携带镌刻传承的期待、责任和力量。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并不是政府一方面的职责,他需要更多的普通民主参与其中。对于这些深深植根于民间的历史建筑,只有传播老一辈寄托于其中的情结,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保护措施才会有实质的效用。嘉兴的老城区(环城河以内)在城市的快速发展的近百年中,城市的交融尤其明显,以环城路为纽带,周边散落着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建筑,而在这里共同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居民自发的生活与建筑的生灭已经息息相关,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这座参差的建筑很好的结合,作为设计者,应该注意到建筑与这里生活的人们的关系是第一位的,要服务于人,从功能,从情感了解他们的关系,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它缺少的场所与人性空间的关怀,从城市发展与建筑更新的客观角度,应该思考到作为生活的主体―――居民对建筑本身的适应一方面与政府城市管控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除了可以满足基本生活保障之外的文化与形式如何在建筑中重新发芽,创造新的生活建筑,传递城市特色名片。

(3)对部分特色建筑的拾遗补阙,查缺不漏。

保持嘉兴特色建筑群的完整性和有机更新的有力补充。我们在对嘉兴市调研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城市徒步在实地调研中的作用,以及带来的惊喜,在调研前我们也从各种渠道掌握了一批嘉兴特色建筑的资料,以及各级的文化建筑,但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组员们还是发现了嘉兴极有价值的特色建筑,当然也包括建筑小品,完善了我们对于嘉兴特色建筑的深刻体会,另外也由于后期改造与变味的设计也会有甄别的摒弃一些已有的特色建筑。

参考文献

[1]刘韫,宋俊和.徒步旅游定义初探[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4).

[2]谭达顺.新时期徒步运动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运动,2011(11).

[3]肖胜和.徒步旅游线路的选取及生态开发[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04).

[4]余柏椿.论城市特色结构理论[J].新建筑,2004(03).

[5]周英才.由心而生的太原建筑特色[J].华中建筑,2007(10).

作者:曾令根 王足远 孙华奇 齐延成 单位:嘉兴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