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影响下的我国传统建筑论文
一、影响中国传统建筑景观差异的环境因素
我国有广阔的土地,各类资源以及气候都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不同的地域环境因素较多,诸如气候、地形水文、材料资源等,对传统建筑景观的影响显而易见.无论从地形地势、气候,还是在材料资源来讲,南方与北方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地域环境因素直接影响了不同民族在传统建筑景观发展上所形成的区别,也导致了同一民族因生活于不同地域环境而在建筑模式上产生的差异.
1自然因素
1.1气候因素
在我国从湿润闷热的华南到严寒的东北,从气候温和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内陆高原,地跨几个自然气候带,各地气候条件变化悬殊,传统建筑景观的构成形态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气候因素对传统建筑景观的形成和分布有较大影响.例如气温高的地方,往往窗户较小或出檐深远以避免阳光直射.吐鲁番地区的房屋窗户很小,既可以避免灼热的阳光,又可以防止风沙的袭击;而气温低的地方如我国东北地区,合院建筑厚重闭实,窗户一般较大,以充分接收太阳辐射,但窗户往往是双层的,以避免寒气的袭击,院落开阔,同时为了防止冷风的侵袭,建筑物大都只向院内开窗,其余三面封闭.我国云南傣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的竹楼颇具特色,这里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竹楼多采用歇山式屋顶,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室内设有火塘以驱风湿.我国西北有些地方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屋面平缓,在椽子上铺上织就的芦席、稻草或包谷秆,上抹泥浆一层,再铺干土一层,最后用麦秸拌泥抹平.宁夏虽然也用瓦,但却只有仰瓦而无复瓦.这类房屋的防雨功能较差.选择遮挡风雨、寻求舒适的气候环境是人类建造房屋的原因之一.其中,气候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建造因素,它影响并决定当地传统建筑景观的基本形态,同时也是衡量传统建筑景观存在合理与否的标尺.
1.2地形水文因素
我国地域面积广,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均有分布,既有一望无尽的平原,也有高耸的青藏高原,更有世界第一屋脊珠穆朗玛峰.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分为三个阶梯:第一个阶梯主要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第二个阶梯是青藏高原边缘以北和以南,主要是一系列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第三阶梯主要是指我国的东南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海拔较低.如此复杂的地形水文因素,使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一重要因素对于传统建筑景观的影响.例如,西南地区的干阑建筑是一个深远的典型例子,因地制宜,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苗族半边楼结合山地地形,在高低不同的地形标高上组织生活平面,灵活变化伸缩吊脚,既有规律又变化自如,内部空间的组织也因随山地形灵活多变.这样的住居形式互相连接、高低错落、相互穿插,形成有机而丰富的空间组合.这些貌似随机和不规则的集聚形态,在其深层的内质中却反映出深刻的理性和秩序.水文因素对传统建筑景观的影响显而易见.如江南水乡,其形态因河道和水巷而表现出特有的规律和秩序.村庄沿着河道延伸,形成独特的江南水乡建筑景观.地形水文因素是塑造水乡建筑景观的重要因素.
1.3材料资源因素
传统建筑景观在自然环境中开始,与地方的材料资源不可分离.地方材料和资源特色为地区建筑提供条件和限制,成为地区传统建筑景观的重要物质因素.在我国泉州地区,当地民居对砖石材料的应用显示浓郁的地区特色.泉州盛产优质花岗石―――“白料”,材质致密均匀,强度较高.当地建筑的梁、柱、板及地坪多用石材建造.“红料”的红砖是泉州建筑风格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两种材料在大小、质感、色彩上的对比使用焕发出一种绚丽的美感,显示出泉州人在创造性地运用地方材料上的独特智慧.
2社会、人文因素
2.1地域经济条件
中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不同的地域环境有着不同的经济方式.地域环境形态本身对地域文化产生诸多独特的影响,使得文化自身各具异相.社会条件也是受地域环境影响的因素之一,其中,经济条件也各不相同而出现了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例如农耕区的居民,以耕作为主要经济来源,极少迁徙,故崇拜土地和祭祀祖先构成了农耕区的文化传统.青藏高原、新疆、蒙古高原等地区,人们过着流动性的生活,占绝对优势的是游牧经济,因此当地建筑景观也具有游牧特点,随时可以拆迁,房屋随人走的形态.受不同的地域环境影响,地方的经济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差异,也对传统建筑景观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以风干葡萄为主要经济方式的吐鲁番,晒干葡萄的晒干房,用素土日晒砖交叠砌筑,四面透风,或建于住家坪屋顶上,或集中村落一侧.证明了特殊的经济方式产生了特殊的传统建筑景观形式.
2.2地域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
地域环境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我国拥有众多不同的民族,地域差异也就更为明显.即使同一民族,尤其是分布及其广的汉族地区之间,区域文化的差异也十分显著.如从前的漠北长城以北,冬季寒冷,蒙古高原附近的民族有匈奴、蒙古等族系.宗教信仰的不同亦使得传统的建筑景观各有不同,如新疆伊斯兰教的建筑有独特的伊斯兰风格,而西藏佛教建筑又有不一样的风格.
3技术因素
3.1工艺水平的差异工艺水平是蕴含在建筑景观中的人工因素,是除了气候、地形等因素外,对建筑风貌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一个地区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地区的建筑景观特色.各地的工匠手艺水平不尽相同,以各地不同的技法创造了不同的建筑景观.比如有关装饰的工艺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装饰的工艺技术水平也明显地带有地域性特征.由于南北方的气候和地域差别,在炎热多雨的南方,室外装饰以砖石雕刻和木雕为主,彩画多在室内,色调清冷;在寒冷干燥的北方,室外装饰较多彩画,色彩热烈鲜明.还有在我国的西藏地区,自然地理和文化传统较为特殊.建筑在高原旷荡壮阔的超尺度风景中,以坚实的形体、明亮的色彩和丰富的装饰也宣扬着自己的存在,装饰工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3.2建造技术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木构架建筑技术发展成熟,应用广泛.在统一的木构架体系下,各地区又有不同的建造技术和构造方式,例如,台梁式、厅堂构架、穿斗式构架,这些构架形式不仅构成了丰富的木构架体系,还反映了各地不同的建造技术和工艺手段.与当地的地貌、地质及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和工业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联系,建造过程强调技术运用要适宜.所以要根据当地的现实地域条件,寻求一条适宜、有效的技术路线.
二、结语
建筑的最终结果必须是与建筑与环境达成相互包容的和谐关系,建筑景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不仅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外部空间环境,而且促进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通过文化地理学来研究传统建筑景观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传统建筑景观的起源、传播,传统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物质文化要素来研究区域传统建筑景观的特性,研究发现人类集聚特征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景观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因素,对景观的形式、布局以及它们同交通、建筑材料、土地类型、自然资源等密切相关.特定环境造就特定传统建筑景观,从而改变了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中国传统建筑景观的发展,必然受到自然条件、材料技术、社会政治、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地域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中国传统建筑景观的研究,不能孤立地局限在功能和技术上,必须找到深层次内涵,揭示文化特点,在社会化的趋势下形成我们特有的景观特征,为景观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于奇 王春亮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