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与环境互动研究
一、城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互动
首先,现代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城市雕塑的功能转变,即由传统宗教宣扬及标志性建筑更多地了转化成为环境美化功能。建筑、街道、树木、装饰物都是不同城市空间环境的构成元素,城市中雕塑的特点,不仅仅是雕塑自身的造型、色彩,还在于它是否能成为环境空间中的焦点。因此,城市雕塑的设计理念和摆放要与环境相携相生,既要考虑雕塑作品与环境的融入度,又要考虑其分离可能,以其自身空间展示城市之“魂”。塘月色小区的群马雕塑作品在轮廓、动态、色彩、结构上,准确中有夸张,生动中有惊艳,线条和形态体现千姿百态,十分美观,并与周围景观环境(包括建筑、绿地、道路等)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既突出又和谐统一的景观环境,为荷塘月色小区营造了文艺气息浓厚、活泼友善的人居氛围。
其次,城市雕塑的造型、体量、色彩的设计,应服从于环境氛围。按照不同类型城市,雕塑应有它的功能特点,笔者认为,街头雕塑应欢快活波、显现地域风土人情;公共雕塑要以展示主题功能性为首要任务;园林景观雕塑应契合园林建筑特色;广场雕塑应以视觉冲击力取胜;居住区雕塑应适宜人们生活情趣、引导美好生活为要等。成功的城市雕塑,将赋予城市空间无形的张力,成为城市的视觉观赏中心、形态标志或城市坐标。如青岛东海路五四广场中心的雕塑“五月的风”,其在空间尺度和定位上与环境紧密配合,合理组织观赏流线,确定最佳观赏区域,根据各个单体雕塑的内容和关系确定雕塑之间的合理距离,很好的控制了分散与集中的节奏。
二、城市雕塑与心理环境的互动
首先,作为公众艺术的城市雕塑必须以人为本。雕塑工作者在创作城市雕塑时,必须先弄明白作品座落地一方人的意识、精神风貌、向往、追求或者说心境,才有可能创作出个性鲜明并能体现一方人精神风貌的雕塑作品。昆明新亚洲体育城的景观雕塑。为了让雕塑很好的融入小区的气氛之中,作者可谓非常用心,反应市民生活和调皮可爱的顽童形象的题材到处可见,如二人世界的翩翩起舞,顽皮的孩童、树下阅读的少女们、正在专心拍摄小女孩与狗玩耍情景等反映现实生活的片段,这些是现实生活的美好记忆,同时又通过雕塑的艺术感染利给观者带来一些艺术的体验及诙谐的乐趣。其次,注意城市雕塑的市民参与性。现代,城市雕塑被做为公共事务来处理,平等参与应该是城市雕塑之所以在城市立足的核心精神,因此应把对公众的理解和尊重贯穿在城雕制造的整个过程中,把艺术交给市民,使城市雕塑艺术植根于公共生活当中。公众参与度表现为对作品选择、过程、结果的参与,主要是平衡领导决策者、投资者、雕塑家、公众之间良性互动、制衡关系。如,“深圳人的一天”,雕塑群为打工者提供了一个免费接触艺术场所,这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城市公共艺术的开放性、公共性与和谐的“市民精神”,该雕塑是公众与之能亲和、密切互动的观赏模式的典范。贝聿铭为卢浮宫建造的玻璃金字塔入口,当时百分之九十的巴黎人反对,用两年的时间来吵架,最后在原地建造模型,邀请六万巴黎人来投票,结果玻璃金字塔成为了今天巴黎的新象征,这也是城市雕塑建设市民参与、程序开放的最好体现。
作者:孙绍昆 程浩 潘莉娟 单位:昆明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