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高效投资评价体系创新实践
【摘要】本文以配电网规划作为工程起点,坚持规划引领,重视前期可研质量,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监管,因时制宜、因需制宜逐步安排项目建设,量化配电网工程前后评估标准,多维度衡量项目投资效益,为后续规划编制与滚动调整提供依据,确保配电网投资投向明确,安排合理,建设有序。
【关键词】配电网;精准投资;评价体系
1背景
1.1电力体制改革,电价持续下行的必然趋势
随着国家对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动,发用电计划和售电市场逐步放开,电网企业整体收入的下降将不可避免。因此,精准管控配电网投资行为,提高配电网投资建设效率、专注电网资产运营、提高输配电服务水平是电网公司配电网项目管理的必然趋势。
1.2企业稳健经营,电网转型发展的必要需求
一方面,保持稳健经营和效益稳定,是电网公司当前经营工作的核心任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电网在连接电力供需、促进多能转换、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中的枢纽作用,通过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改善电网辅助服务能力,为电网赋能,改变电网运行机制,增强电网安全抗扰能力,从而大幅提高社会综合能效水平。
1.3转变管理模式,提升投资效率的必行手段
传统配电网投资经常采用粗放型、单线程的管理模式,如投资决策依赖人工经验、专业间相互割裂独立运转、建设成效未进行专项分析等问题。配电网项目管理急需加快构建集约化的电网发展全过程闭环评价体系,提高配电网发展水平,满足精准投资、精益管理的要求。
2配电网投资评价体系主要流程
2.1配电网规划阶段
2.1.1镇域规划实践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理念贯彻以可靠性为核心的配电网规划理念,落实“网格化”规划,根据区域的行政区划、地理形态等因素,将区域划分为多个供电分区。在供电分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用地属性、负
荷特性、上级电源位置布点,将每个镇域合理划分为多个供电网格,利用空间负荷预测方法,科学预测用电网格的远景饱和负荷及其布局规划特性。依据典型供电模式确定远景发展目标,逐年细化建设方案,形成清晰的目标网架。2.1.2内外需求引导配电网规划远近适宜配电网规划应统筹内外需求。对内重点梳理电网现状:①结合供电可靠率、线损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分析电网发展协调性;②结合110kV、35kV容载比、各变电站主变和线路N-1通过率、主变负载率和可利用出线间隔分析高压配电网供电能力;③结合10(20)kV线路N-1通过率、联络率、转供能力、线路和配变负载率分析中压配电网运行情况。对外综合考虑未来负荷需求:①与政府密切联系,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获取更新区域用地规划、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信息,沟通调整目标网架和电源点布置;②掌握大用户业扩报装建设时序,提前考虑工业新区、小微园区用电需求;③满足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电储能等新兴负荷接入需求,为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1.3多维途径查找配电网薄弱点通过查结构、查设备、查故障、查数据,不断完善配电网负面清单。以负面清单为抓手,强力支撑配电网项目储备工作。根据负面清单中问题的轻重缓急,优化配置配电网管理资源,合理安排项目入库,为前期工作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2.2配电网实施阶段
2.2.1“三率合一”促进精益管理通过核对投资进度完成率、建设进度完成率、入账进度完成率,实现里程碑计划执行、实物工程量形成、财务入账全过程密切跟踪,改变传统单线条管理模式,严控配电网项目开工、物资到货、关键施工环节、竣工结算、审价审计等关键节点。集合设计、业主、监理、施工、运行多方力量攻坚克难,实现各项配电网项目“三率”同步推进。
2.2.2带电作业推动配电网质量提升配电网管理中坚持过程导向,结果导向。①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严格规范施工人员资质审查,明确带证上岗,加强工程设备材料的质量管理,使用标准物料,强化施工过程管控,严格按设计施工图、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操作规程、验收规范完成好每一道施工工序;②高度重视供电质量。配电网项目建设需综合考量路径、方案、必要性、带电作业条件、负荷转移等情况,充分发挥设计力量和带电作业技术,提高项目建设合理性。
2.2.3优选项目支撑配电网有序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须满足经济、效益、电网、安全、落实政策等多维目标,如何进行系统科学的多目标优化,有效筛选最优的项目组合,是投资决策的关键问题。结合项目属性和实施必要性,综合考虑项目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将项目优选维度分为三块:①常规电网项目,主要包括老旧设备更换,低压台区增容布点、线路绝缘化改造等,遵循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满足电网安全可靠运行要求;②负面清单类项目,主要包括非标准接线改造、重载线路分流、网架梳理完善等,实现电网结构坚强,负荷均衡,紧急消缺电网薄弱点;③延伸拓展类项目,主要包括间隔资源整合、目标网架衔接、上级电源布点等,逐步实现现有网架向目标网架过渡。
2.3配电网评估阶段
2.3.1建立评估标准量化配电网建设成效建立完善的评估标准,多维度对配电网建设成效进行量化分析。①分析配电网项目建设内容与实际投资与项目可研设计与估算的偏差程度;②分析配电网项目实际成效与预期目标的匹配程度。以浙江嘉兴某线路改造工程为例,项目实施前后对比见表1。通过表1,可看出该项目可研设计内容与实施内容基本相符,实施后,重载、轻载线路实现负荷均衡,三条线路在迎峰度夏期间均未发生重载,达到预期建设目标。
2.3.2分层分级实现过程闭环管理通过投资工作前后评估,实现全过程闭环管控。①通过投资前评估,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结合各阶段的配电网承载力,指导配电网项目常态化储备,使投资项目更具针对、储备更具深度;②通过投资后评估,将评估结果反馈至规划、设计、运行、施工多个专业,提升各专业在配电网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参与度,明确各部门、各专业在已完成的投资项目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规划人员评估年度投资建设成果与原规划的匹配度,确定是否对规划进行滚动更新;设计人员复盘可研设计与实际建设的偏差情况,进一步提升可研设计能力和质量;线路工区、供电所根据本年度投资成果调整配电网运行维护策略,储备下一年度项目需求;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方案实施情况和施工质量评价,进一步提升施工管理和作业能力(见图1)。
3结语
配电网精准投资评价体系立足于电网公司配电网工作,从前期规划到项目后评估全方位指导配电网建设,推动配电网项目实施质量和建设成效更上一台阶。该体系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和可靠性为核心,强化多专业协调,多部门保障,形成整体、系统的管理思维,从区域规划入手,以项目储备为出发点,严抓工程实施过程,通过项目后评估形成管理闭环。一方面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已积累的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以后评价为基点,为下一阶段工作做好准备,实现配电网项目管理螺旋式上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决策和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罗阳洋.中低压配电网项目精准投资管理策略[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4):234-235.
[2]何飓,孙文兵,胡成恩,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配电网精准投资策略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8):230-231.
[3]薛保星,董武亮,尚西华.县域配电网项目后评价的流程及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1:122-123.
作者:韩心怡 周一鸣 单位:国网嘉兴供电公司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