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创新教育论文 >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廉洁教育研究

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廉洁教育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8-06 08:14:00人气:388

【关键词】系统论;传统文化;廉洁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曾经大量借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传达精神。高校作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廉洁教育中更应该充分挖掘传统廉洁文化蕴含的思想道德内涵,优化教育结构和功能,增强教育效果。

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廉洁教育系统的理论分析

L.Von.Bertalanffy创立了系统论,系统论是以某一系统和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整体上探究某一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以把握系统整体,达到最优的目标。高校廉洁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包含了工作主体、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目标等要素。廉洁教育工作的推进,不仅要以战略眼光把握主流方向和各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还要以系统思维分析工作系统的优化问题,在改善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成效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系统维生论任何系统都需要维生能力维持自我生存,维生能力是系统自身运作的一部分,是系统为了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系统内部自我修复的必然过程。高校廉洁教育系统也需要通过内部的不断自我修复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系统按照结构特征分为平衡结构和耗散结构,平衡结构的系统只有在封闭状态下才能保持自我,耗散结构系统是以对环境开放作为保持自我的必要条件,生命、社会、意识都是具有耗散结构的系统,高校廉洁教育系统作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属于耗散结构,因此需要不断开放自己,拓展新的教育内容来实现系统的存在和发展。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廉洁教育丰富的资源池,高校廉洁教育工作应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去糟取精,将传统廉洁文化和廉洁教育高度契合,提升受教育者的廉洁价值认同和廉洁文化修养。

(二)系统演化论系统演化论认为系统都既是存在的,又是演化的,任何系统都必然要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发展。高校廉洁教育的持续推进需要不断审视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匹配度,不断调整教育内容与教育载体的适应性,对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性发展。现阶段文化多元性发展以及各种社会现实利益的诱惑,给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的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如果不加以教育引导,就可能出现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等行为,甚至走向更大程度腐败。“传统”作为“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复杂多变形势下延续和凝聚的思想根基和方向指引,具有固化人们的道德、精神、价值、思维、心理等的特殊能力。高校廉洁教育面对目前文化多元性的特征,应对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创新,依靠传统文化建立高度有序、有组织、复杂的教育系统。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廉洁教育系统的可行性

传统廉洁文化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鲜明特色,作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主脉之一,在近现代是中国共产党顽强生命力的重要源泉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激励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现阶段将其融入高校廉洁教育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实现文化心理认同具有现实性文化心理认同是基于深入的认识了解而产生的对某种文化的认可和赞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汇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思想和智慧,并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廉洁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与人们深层意识中对“真、善、美”的追求高度契合,如传统廉洁文化所崇尚的朴质率真,儒家思想的“人性本善”以及“清廉”“刚正”“自强”“质朴”“勤俭”等对美的追求,已经成为我们所追求的高尚品质。因此,通过在廉洁教育中充分弘扬中国传统廉洁文化,易于引发受教育者的心理认同,实现浸润似的意识养成。

(二)实现文化价值认同具有可行性文化价值认同是指人们认可某种文化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并自觉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在古代,人们对清正廉洁行为能够给予普遍的支持和赞赏,许多英明的统治者也都对这些行为给予奖励,对廉洁价值观具有高度的认同。现代,人们对廉洁行为赞赏,对腐败行为反感,也是对廉洁价值观的认可。因此“公正”“刚毅”“质朴”“清廉”这些传统廉洁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到高校廉洁教育中,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容易引发受教育者的共鸣,并将其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则,形成廉洁价值观。

(三)实现文化价值观的行为转化具有可操作性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历史悠久,在当今依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原因就在于它注重行为落实,而不是向西方哲学思辨一样属于完全形而上学的纯理论探讨;它注重行为规范,尤其是通过内在的人格修养约束外化的行为,而非空洞简单的说教。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将“礼”“义”“廉”“耻”等道德维度的要求,通过社会成员对精神满足的刻意追求和对物质利欲的理性规避,融入到具体的行为实践之中,将内在修养自然的转化为具体行为。因此,利用传统廉洁文化培育廉洁意识,基于一定的制度设计和机制运行,可将相应的道德规范有效地转化为具体行为。

三、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廉洁教育系统的途径

系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目的性,作为一个包含主体、客体和载体等要素的复杂结构体系,高校廉洁教育系统在引入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应兼顾系统的基本特征,适应系统各要素间以及系统与环境间的协调、融合、动态调整。

(一)整体性融入:突出传统文化与系统各要素间的协调性应树立全局理念,坚持渗透性原则,发挥传统文化对各要素的全方位辐射和影响作用,使廉洁教育蔓延至如科研、管理和教学各领域,不留形迹地逐步深入开展。1.加强传统文化对多种教育资源的渗入。应将推动廉洁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放在首位,加强对高校行政人员、管理人员等教育主体的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教育主体的传统文化素养,再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多元教育主体合力。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既注重传统文化对基本理论的融入,也要注重传统文化对生活化、人本化教育内容的融入,推动传统文化渗透于教育活动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层面。2.加强传统文化与廉洁教育对象分层次融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象分为领导干部、管理服务人员和学生三大群体,应秉承分类别分主题的教育理念,重视教育对象的需求层次,以人为本,根据教育对象的个体实际与发展需要选择适合的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构建全方位的“大教育”格局。3.借助廉洁教育两大平台。一是借助思想政治课平台。作为当代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中应更多融入传统廉洁文化内容,传统廉洁文化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可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引起学生共鸣。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学生乐于且易于接受的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二是以实践为依托。依托丰富的传统廉洁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以更直观的方式组织大学生现场体验,有利于提高教育实效。博物馆,纪念馆,故居遗址等,有利于历史性重现和提升现实性观感,可以在其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的文化性展现,将廉洁教育与艺术相结合,增强了教育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二)开放性融入:突出融入中内容的开放性和方法的时代性传统文化融入廉洁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整体性,还要顺应系统的开放性特征,不断拓展丰富教育内容并创新教育方法。1.探寻传统文化与廉洁教育在内容上的契合点。廉洁教育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只有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实现教育效果。因此应在融入过程中要大力研发传统文化中与教育对象的政治素养、道德思想、人格品行、爱国主义情怀紧密相连的教育内容,并通过理论阐释、经典故事介绍、案例讲解等多种方式加以弘扬。一方面积极融入传统廉洁文化的精华部分。如林则徐至公无私、心忧天下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的“公仆”理念。另一方面要引导教育对象自觉分辨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作为廉洁教育中警示教育的素材。如将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作为对群众路线的警示,通过国民政府时期的“五子登科”的案例深刻认识“腐败亡国”的道理等。2.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法。第一,积极使用新媒体加强双向交流与沟通。在融入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以科学合适的教育方式为载体,采用生动新颖的方式向教育对象传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在充分利用思政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教育等主动教育平台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借助微博、微信、贴吧等新兴媒体的互动平台,与教育对象进行彼此平等的双向交流与沟通。第二,将优秀廉洁文化生活化。即将具有时代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生活中,渗透到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中,激发教育对象的思维意识、心理构造及行为方式当中潜在的廉洁文化基因,强化他们的体会与认知。如在教学楼走廊、教室等地,通过古典名言警句、格言、历代贤达的画像等多种形式,为教育对象提供学习廉洁文化的环境和氛围,使教育对象耳濡目染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三)目的性融入:突出融入中目标预测的科学性系统的目的性使得系统表现出一种特定趋势性,传统文化融入廉洁教育系统中时,廉洁教育的目标要遵循动态性和科学性原则进行相应调整。1.廉洁教育的政治维度决定了在开展工作时要高举共产主义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符合党的路线、政策、纲领和方针的内容,这是挖掘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瑰宝前提。要充分挖掘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纯化政风民风和引领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如古代俭朴、勤劳、廉洁、仁民的美好道德风尚,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另一方面,传统廉洁文化由于封建思想的浸染,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先天不足和历史局限性。我们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对传统廉洁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2.在坚持方向性原则的同时也需要权衡变通,注重“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是指传统文化的融入需要与廉洁教育工作任务的发展变化相适应,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发展动态和规律,适时调整、科学应对教育活动实践中的新问题新要求,“因时而进”是指传统文化应科学对待经济、政治、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环境,准确把握当前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创新教育内容。“因势而新”是指在传统文化融入廉洁教育的过程中,应正确判断国内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历史性的维度把握教育发展规律,科学研判发展方向和趋势,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加强国际国内比较,把握廉洁教育发展主流和大势。通过对“事”“时”“势”的科学认知和准确把握,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廉洁教育”融会贯通,创新廉洁教育理念、内容、载体,提升廉洁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施光磊,杨秋生.系统论视角下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2):156-160.

[2]杨小丽.新时代系统论视阈下高校研究生基层党建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8,42(02):100-103.

[3]冯秀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视野[J].教育研究,2017,38(08):43-48.

[4]马希良.从廉洁文化的内化到廉政能力的塑造――论传统廉洁文化对廉政能力建设的借鉴价值[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02):67-74.

[5]狄奥.大学生廉洁、廉政素质研究――基于武汉部分高校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04):122-125.

[6]唐凯麟.继承与弘扬中华廉洁文化的优秀遗产[J].政治学研究,2014(02):29-34.

[7]杜利英,李豫晋,杨晓娟.大学生廉政文化、廉洁文化教育迫切性及途径分析[J].前沿,2013(04):192-194.

[8]尹世尤.廉洁文化视域下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培育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作者:单畅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纪委办公室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