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创新教育论文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4-23 21:05:00人气:403

【摘要】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本文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为切入点,发现了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实践、学生存在认识误区、信息获取渠道不畅等问题,并提出了外引内培、科技创新、分层教学、开发公共平台、制定激励政策等对策。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对策

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意见中指出“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技创业,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可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我国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引领效果不佳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面授课程普遍由辅导员担任任课教师。专业教师不愿参与创新创业,究其原因,一是多数高校的政策以科研为导向,高校教师更愿意将有限的精力投放到科研上,在职称上搏一搏,二是高校教师缺少创新创业经验,能力上也无法对学生很好地指导。但是,辅导员任课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辅导员日常事务琐碎繁多,很难投放精力到创新创业的研究中来,上课时底气不足;另一方面,辅导员普遍没有创业经历,甚至没有企业工作经验[1],无法用自己的鲜活经历去启迪学生,在讲授创新创业课程时,多是照本宣科,授课内容多倾向于就业指导,比如简历设计、面试技巧等。枯燥乏味的课程,毫无底气的教学,必然无法唤起学生的听课兴趣,更无法唤起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二)创新创业课程缺少实践,校内双创项目重“样子”轻“里子”课程设置上,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采用的形式是面授或者尔雅、慕课等互联网课程,虽形式多样但都是教师的单项输出,缺少师生互动和实践教学。目前高校在实践教学上存在以下问题:(1)外部与企业合作较少,一方面没有把企业经验引进来(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没有把学生送出去(去企业实习);(2)内部创新创业项目浮于表面,比如高校设置的众创空间,本是学生实践创业的好地方,但是准入门槛高,手续复杂,让学生望而却步;再如,学期中旬停课一周设置的“创新创业周”惨变自习周,一方面高校缺乏统一规划,“创新创业周”全部下派各二级学院自行安排,缺少效果验收,导致二级学院敷衍了事;另一方面二级学院内部责任划分不清,专任教师与辅导员都认为对方应承担创新创业主体责任,导致双方推诿。

(三)未能打消学生心理顾虑,存在认识误区提到就业,大多数学生很有底气:虽然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找到一份工作不难。然而,大多数在校生一谈到创业就缺乏信心,认为创业就是成立公司,需要大笔启动资金,操作难度大,不敢尝试。还有一些同学,虽然想在学校内从小微处创业,比如成立“跑腿公司”或者售卖文具、零食,但碍于面子,觉得为同学提供服务就是低人一等,更害怕创业失败老师同学嘲笑自己。基于以上顾虑,高校中敢于创业的学生很少。(四)创业信息获取途径不畅,创业政策提供不全在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后,一些同学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但高校未能提供全面的创业信息。学生只能依靠互联网“自力更生”,但互联网上信息鱼龙混杂,在校大学生无法有效辨别真伪,急于创业的学生很可能会被低投入高回报的骗子项目吸引,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多数高校未能全面提供创业政策,在校大学生甚至高校教职工对国家、地方的创业政策不甚了解,导致学生创业走弯路。

二、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基本对策

(一)采用外引内培制度,成立创新创业研究室,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首先,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优秀企业家、优秀校友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教师[2],一方面,企业家具有说服力和公信力,学生由“信”入“心”,可切实增强课程实效。授课内容上,由于在校生创业规模小,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与之不适用,建议企业家着重讲解在校期间的创业经历或者创业初期的经验,起到榜样作用;其次,参照高校思政部的运作模式,成立校级创新创业研究室,根据本校专业特点设置分支小组,比如设置财经类创新创业教育小组、机械类创新创业教育小组,全校的创新创业课由研究室专任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保证课程质量;创新创业周活动由研究室统一规划,形成闭环,严格验收,保证双创周效果,也可以招募有创业经验的教师作为兼职教师。最后,由于以上调整需要一个过渡期,短期内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由辅导员讲授的现状无法改变,因此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创新创业能力建设,一方面聘请专业团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宽进严出,培养出一批创新意识强、创业点子多的精英辅导员,另一方面严格控制辅导员授课资质,由高校指派优秀辅导员授课,不能出现辅导员自由报名、“报者皆有份”的情况。

(二)加强科技创新引导,丰富创新创业实践形式科技创新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多数高校的短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教育水平:(1)高校应加强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教师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使高校教师及学生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业、信息化等方面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2)成立校级科技创新社团,由校科研处直管,社团成员不限专业,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高校委派专业教师指导,打造师生互动式创新创业实践;(3)以竞赛促进创新,建立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选拔流程,适当增加院级和校级比赛次数,让在校生在不断的比赛中得到磨练,发现自身不足,学习其他参赛团队的长处;(4)创办大学科技园,并将学校的实验室、众创空间等全部对学生开放,免费使用仪器设备。设置创新创业专项费用,用于采购学生所需硬件设备。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大力支持学生科技创新。

(三)分层教学,打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鼓励小微创业分层教学,第一个层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扫盲式教学,普及创新创业重要性,讲授基础知识,主要目的是唤起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第二个层次是面向有创新创业想法学生的深入教学,由创业成功者亲自授课,主要传授“实战”经验,打造企业家一对一帮扶创业。与此同时,要在校园文化上下功夫,利用学生社团、校内广播、宣传栏,打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形成宽容理解的氛围,打消创业学生面子上的顾虑,鼓励创业者迈出第一步,不怕遇到熟人,不害怕失败,敢于从小微创业着手,比如创办校园跑腿、摄影工作室、奶茶店等。

(四)开发公共创新创业平台,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为解决前文提出的创业信息获取不畅、政策了解不全的问题,建议开发公共创新创业平台,该平台建议由计算机学院师生开发,将平台开发也作为创新创业实践的一部分。该平台由校就业处与网络中心共同维护,面向全体师生,教工/在校生凭借教工号/学号均可以登录。该平台集成以下功能:(1)政策公开:国家、省市、校级政策,可根据项目关键词智能推送政策;(2)前沿创新创业资讯;(3)项目管理:包含创新创业项目申请、审批、进度查询、管理等功能;(4)企业家风采:展示成功人士的经验与成果,激励学生;(5)课程学习:外链一些优质学习网站;(6)信息交流:供师生自由交流创新创业经验。

(五)制定有效激励政策,吸引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管理学认为激励可以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在高校制定激励政策,能够让高校教师从科研中抽出精力从事创新创业的教学和实践辅导,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具体来说,教师方面,可将创新创业与评优、评职称挂钩,实行加分制,或者在相同条件下的候选人中享有优先权;设置专项奖励基金,对于有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比赛荣誉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学生方面,将创新创业纳入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根据创新创业项目的等级,置换成高中低三档的学分;在综合测评中进行加分,并在评优评先中享有优先权(相同条件下),同时可设置创新创业奖学金。

三、结语

国家经济的稳健发展离不开创新和创业,这就需要高校进行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为祖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创新型人才。但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师资力量单薄、机制不健全,整体水平有待提升,这需要高校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和奋斗,同时,大学生也需要时刻谨记自己的时代使命,实现科技强国,民族复兴。

参考文献:

[1]李杰,陈宏涛.普及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囿与基本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4):65-67+84.

[2]段焱.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理论导刊,2019(12):116-121.

作者:郑欣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