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创新教育论文 > 文化多样性与创新教育探析

文化多样性与创新教育探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2-28 10:20:00人气:397

当今时代,创新教育成为日益迫切的需要。本文试图从文化多样性视角探讨创新及创新教育。

一、文化多样性是否有助于创新

文化多样性能够促进创新吗?历史上的有关经典案例和当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给出了肯定回答。首先让我们看看较为经典的科学发明实例。我们往往看重的是发明者个人的杰出才智,其实不少发明的关键是得益于不同文化的启发。二进制是对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学创新。长期以来,学术界就莱布尼兹是否受到中国传统八卦图的启发而发明二进制,有着激烈争论。2006年,旅比利时华人胡杨等人经大量考证后写出的《莱布尼兹: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表明,莱布尼茨虽是自然科学家,但也精通哲学和数学,与在华传教士的交流中接触到了八卦图和周易,其中的理论吸引他日思夜索其中的奥秘,最终《关于仅用0和1两个记号的二进制算术的说明应用及解释中国古代八卦图的探讨》,二进制因此问世。[1]我们常常忽视的是,跨文化借鉴对社会治理革新的重大意义。其中,最显著的是有关我国四大发明的故事。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2]当代心理学的有关研究则进一步发现,不只是伟大的科学发明和社会治理革新,就是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创新也能够得益于文化多样性。WilliamW.Maddux等人多年的研究一致发现,有国外生活经历的个体,倾向于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创造力。例如,对工商管理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数个研究都发现,在标准创造力测试中,有海外经历者的得分要高于那些从未出过国的学生;在需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谈判练习中,前者的成绩也要优于后者。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对真实职场的研究也发现了相似的研究结论。例如,澳大利亚的国际志愿者在国际项目工作一年后,也表现出更大的创造力;美国硅谷的公司专业人才中,高度认同美国和以色列文化传统的那些人,在晋升速度和专业声誉方面,都要优于那些只认同一种文化的人;在世界上最具有声誉的时尚时装生产商中,当其创意设计部负责人具有相当的海外工作经历时,就会推出更具创造性的品牌系列。[3]ChiYueChiu则发现,在极为热卖的食品中,诸如麦当劳在亚洲销售的米汉堡,星巴克在新加坡推出的咖啡月饼,迪士尼乐园在香港增设的阴阳米老鼠饼干,其具有的共同点是,都是整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创意。[4]的确,在各行各业中,文化多样性都能促进创新和创业。正如UNESCO在进入新世纪之初就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所指出,不同文化的相互滋养,可共同促进人类财富和生产力,而这种多样性恰好是新思想与社会革新的源泉。

二、心理学视域下文化多样性促进创新的机制

那么,文化多样性何以能促进创新呢?心理学是现代教育研究科学化的主要基石之一,故下面主要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阐释文化多样性促进创新的机制。我们首先看管理心理学、市场营销等领域进行的有关临床研究成果。不少研究者注意到,在异文化中的生活,有助于个体在总体上对新异经历增强开放性,并认识到世界上每一件事都可以从许多视角去看待。这有助于个体理解,一个目标有不同实现方式,且许多不同目标可能都值得一试,而不必寻思哪一种方式更好。[5]WilliamW.Maddux则综述自己和他人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之所以前面所说的具有跨国工作和学习经历的那些人更富于创造性,是因为这类经历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自己原有的文化与新习得异文化的理解,并将二者整合,从而使他们能够获得超越某一种特定文化情境、提升自己从多重视角进行考量并综合利用这些视角的技能。心理学将这种技能称为“复杂性整合”,即一种整合地对待复杂态势的心理能力,它通过学习、调适和双文化认同,将异文化中的经历转化为持久创新之便利。这方面研究还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有过异文化生活经历者能够更清晰、真诚地审视自己,使这种经历成为自我发现之旅,从而获得更强有力的自我感。一方面,出国履新可以使个体获得自我验证的新机会,从而更清晰认识自我。例如,在异文化中有利于比较和反思自己原有的潜在性价值观,从而坚定或建构自己的信仰和主张。另一方面,个体在新文化场景中通过采取新异行动,发掘自己的新异方面、潜力和复杂性。因此,海外生活甚至能够在根本上改变个体的自我概念。此外,这种自我感能使个体感到更安全,在某一处倒霉时,能在其他地方加以补救。[6]这种心态更有利于创新。ChiYueChiu等人则进行了多项实验研究。其实验主要基于认知心理学提出的“创造性概念扩展”理论,即将已有的概念与其它看似不相关的概念整合起来,从而扩展已有概念的界限之过程。因为这指的是一个普通加工程序,运用该程序则可产生不一般的创造性结果。[7]其实验设计是将不同文化中看似没有重叠的概念结合在一起,作为创造性概念扩展的一个例子。结果发现,多元文化经历促进创造性的增长至少有三种方式。其一,它通过提供创造性概念扩展所需的智力材料和种种机会,使人们得以从他们的心理定势中解放出来。其二,它能促进种种认知技能的发展,而这些技能将导致创造性操作的出现,即接触多元文化能够增强创造性观点产生的流畅性。其三,它能增强人们对来自他文化中概念的感受性。值得注意的是,该实验还发现,多元文化经历的创造性效应能对后期不相关的任务起到推进作用,因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将不重叠概念整合的经验能促进人们广泛存储非常规解决方案的习惯性倾向。可见,这些实验研究关注的是认知方面,而前述临床研究更侧重人格等非认知方面。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就能更全面地理解文化多样性促进创新的机制。

三、利用文化多样性进行创新教育的建议

尽管文化多样性能促进创新,但是它不会自动带来创新。不少人面临不同文化,甚至生活在异文化中,却未能实现创新。因此,对于文化多样性课题,UNESCO已经放弃其过去所用过的多元文化教育观,因为该概念对于抨击文化一元主义有其历史进步意义,但却带有让各种文化消极并存的局限。世纪之交,UNESCO日益强调文化互动教育观,即教育应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交流对话,以增进社会凝聚力,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并实现共同的发展与创新。这是当今国际社会关于应对文化多样性的基本教育理念,无疑也是基于文化多样性之创新教育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应特别注意。

(一)培育学生的开放心态

要运用异文化实现创新,基础是要习得该文化。而更基础的是学会欣赏文化多样性。而自以为高雅的民族自我中心论是人类都容易产生的倾向。故在创新教育中,我们首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人类各社群的文化都是一定时空的共同人性之体现,其总体本无优劣之分,应考量的是其能否适合特定场景而已。因此,要学会尊重和学习异文化,尤其应克服偏见,要重视学习和弘扬被不少人视为边缘甚至“落后”的文化。正如UNESCO新近文件指出,创造性潜力是平均地分布于全世界,但我们忽视了南半球的创造性声音。

(二)切实培养文化互动胜任力

上面例子还说明,要运用异文化的某个要素实现创新,就要力求整体、深刻地认识该文化;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深入该文化进行体悟;而要深入该文化,必须习得文化互动所需的跨文化沟通、交流和生活的能力。当今我国上下重视教育国际化,却对实际的文化互动胜任力重视不够,甚至导致出国访学成为肤浅休闲。

(三)应利用各种出国机会学习异文化

出国是最充分学习异文化的机会。不过,不出国也能学到多种文化。例如,可以多和富有出国经历者交流。此外,如上例所示,学习国内其他民族传统文化,也是有效途径。

(四)重视文化自觉,弘扬本土优良传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文化互动胜任力还包括文化自觉。在利用文化多样性进行创新时,要克服只追随所谓“发达”或“先进”文化的思维。最新的经典案例是今年的诺贝尔获奖者屠呦呦。尽管她发明的青蒿素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至关重要的是,她出身于西医的药物学,却没有像今天不少人那样对中国数千年积淀医学智慧的狂妄否定,并在关键时刻从中吸取灵感。正如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在宣布获奖名单之后说:“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其实,正如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是当今世界一种时代的要求,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这不是要复旧,而是为了实现健康文化创新而应具有的自主能力。这种创新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要理解和学习所接触的异文化,又要反思和弘扬自己的文化。

作者:常永才 贺腾飞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