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创新教育实践探索
一、高职创新教育取得的成绩
审视一下高职创新教育走过的路,在不知不觉中已有斩获。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付诸于行动,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教育理念及人文环境:上至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家,下至基层管理者及教师,在创新教育上都达成了共识,大家纷纷投入到创新教育中,有制定相应政策引领的,有进行研究探讨的,有身体力行的,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创新教育。
2.创新教育实施:高等教育系统中各级各层都在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来为创新教育铺路架桥,扶持创新教育纳入正常轨道。创新教育正在高校的各个层次中以多种形式展开。以我校为例,为创新教育实践提供一切可能得机会,并已取得可喜的成果:
(1)引导学生积极组建自己的创新团队,如以社团、宿舍、班级等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参与、开展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各种竞赛,并有很多取得了多项一、二、三等大奖;有二十几选拔获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新苗人才计划”;成立卓越班,选拔尖子生先行一步,然后以点带面,带动一片;在最近结束的省“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特等奖等多个奖项。所有这些创新实践及取得的成绩,,它极大地激发了高职学生的创新热情及兴趣,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各种创新活动中来,传递着正能量。
(2)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用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投入创新实践。如在卓越班选拔时,制造一下声势,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到这个创新团队中来,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施展自己的才干。
(3)加大指导老师的指导力度,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兴趣、提高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重点开拓。同时,在对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选派专业水平突出、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创新学习班,把他们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先遣兵;要求教师每年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以及时了解专业的最新动态,掌握新技术,实现知识更新。以我校为例,要求教师每五年内下企业锻炼任职累计不少于六个月,并把它作为考核及职称晋升的一项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的实践机会及专业“保险”,以防创新教学“源头”的“枯竭”。
(4)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环境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今的实验室,配置很先进,如我校的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验实训中心,是中央财政支持的省级实验实训示范基地,这为创新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硬件条件。
二、高职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举措
冷静地回顾思考一下,高职创新教育实施
1.软件上
思想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缺乏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有效机制。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束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创新意识,追求中庸,怕出格,怕枪打出头鸟,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迫使人们循规蹈矩,人云亦云,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因此,需进一步解放桎梏的思想,统一认识,建立健全完善制度、法规,扶持、保护创新。创新就是与众不同,就是独辟蹊径,就是另类。高职创新教育理念应有“敢想,敢问,敢疑,敢干,善观察”,要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勇于冒险的精神。正是伽利略的“敢疑”,纠正了错误的自由落体理论;哥白尼用生命捍卫了真理,他的日心说帮助人类征服了宇宙。瓦特的“善观察”,发明了蒸汽机,引领了一场工业革命。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颁给了三个人,而这三个人是把同一个课题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不同的诠释。他们的创新理念也是当代创新教育的榜样。环境: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还未构建较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创新环境还不够成熟,缺乏良好的创新氛围,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碍创新教育的深入及发展。因此,当务之急必须是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即在原有素质教育基础上,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其创新素质,提高其创新能力。设定创新教育的教学目标,形成创新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在创新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修正,从整体上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这需要时间、实践和高职创新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尊重学生的兴趣,重视他们的个性,让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与展示。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机会,学生有思想,有个性应予以鼓励、称赞,这是创新的源泉,切忌挖苦、嘲讽。如果当年爱迪生孵鸡蛋时受到其母的嘲笑,也许就没有后来有二千多项发明的爱迪生。尽力给学生提供发展他们特长的机会,保护并鼓励学生的好奇心,非凡的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当一个苹果掉到地上时,是牛顿的好奇心驱使他进行多年潜心研究,推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学生素质:如今,为数不少的高职学生缺乏兴趣,没有足够的毅力,好高骛远,安于现状,喜走捷径,怕吃苦,知难而退,图安逸,好享乐。高考的挫折,还给一些人增添了自卑心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文化课基础较差,好动难静,但正是他们的“好动”,使得他们具备了一般本科院校学生所没有的特质――灵活、不呆板、反应快、动手能力强。而这些,恰恰是创新能力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要保护好高职学生的创新潜质,并加以发扬光大。注重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思考、善用脑的品质,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同时,结合实际,鼓励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创新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要知难而进、持之以恒、不怕挫折,这样,创新实践才有成功的可能。创新师资队伍:事实上,创新师资队伍的实力,始终是制约高职创新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师资严重匮乏,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良莠不齐,滥竽充数的现象很普遍,有些年轻教师从校门到校门,鲜有工程和社会实践的经历,又怎么能启发学生创新呢?因此,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创新“源头”防枯工作,除把专业培训、考证培训、做访问学者(访问工程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等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外,还要发掘其他的“充电”及“保险”途径。并要开更多的“源”。保证“一滴水”与“一桶水”的比例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基础。
2.硬件上
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设备配置技术含量普遍不高,设备/学生比偏低,设备质量差,返/待修率高,管理不善,使得实际利用率较低。这严重影响了创新教学的开展。因此,学校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实训资源,定期开放实验实训场所,为学生的创新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场所。否则,创新就成了空中楼阁、无米之炊。图书馆,是学生获取创新信息与灵感、取得开启解惑大门钥匙的地方,所以,藏书应及时更新补充,应重质量而不是求数量,一个连较新的电子手册都没配备的图书馆,如何为创新教学与实践提供服务呢?不得不提的是电子阅览室,电脑的稳定可靠远比其先进性重要得多,可以想象:当一个学生徜徉于信息的海洋中,他的创新灵感随时可能迸发出来。
三、结束语
创新,是知识发展更新的源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基石,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创新,不可能一夜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她需要经验的积累、扎实的基础、技能的完善。而这就是创新教育的任务。高职教育,肩负着唤醒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灵感、挖掘创新潜力,以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的重任。创新潜能人人都有,要善于唤醒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要摒弃一切浮夸或流于形式,切莫为创新而创新,更不能弄虚作假,行学术腐败之风。尽管高职教育工作者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做了很多尝试与努力,也小有成果,但这只是个起点,还远远不够,有如上所提及的诸多因素制约着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着高职创新教育的发展,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职创新教育任重而道远。
作者:马健儿 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