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创新教育策略探讨
一、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理念相对滞后
创新理念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在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教育理念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考核方式单一。在大多数高校中,分数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这与创新教育背道而驰,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师生只能围着考试内容教与学。第二,“填鸭式”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承,忽略了知识的创新,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记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让学生养成了服从式学习的习惯,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
(二)课程体系不健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陈旧。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讲课内容以模拟单元电路和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为主,与目前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严重脱节。第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缺少融合。创新型人才的标准是全面和谐地发展,全面即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求了解通识学科,我国部分高校在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置中忽视了人文性学科,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创新型师资缺乏
教师是学生的指引者,只有创新型师资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师两极分化较为明显:中年教师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对新技术了解、掌握不够深。青年教师浮于理论,缺乏实际系统设计经验,特别是模拟电路设计和数字电路设计经验不够丰富。虽然当前师资队伍在学历层次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教学经验的缺乏在部分教师身上客观存在,不少青年教师毕业后直接任教,照本宣科成了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创新教育对师资的要求。
二、创新教育科学融入高校电子信息工程教学的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创新教育保障体系
完善的创新教育保障体系包括:科学考评体系、经费支持体系及课程支持体系。科学考评体系要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要指标,降低考试分数在考评中的权重,具体而言在教学评价中要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测评手段,改革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优方法,使考核更加体现创新的重要地位。经费支持体系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经费管理办公室,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力度,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方法来进行完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增强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们要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构建平台课程、把握核心课程、放开选修课程,加强前沿学科和边缘交叉性学科的建设与教学,将新兴学科引入课程体系;增强专业适应性,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软件与硬件、数电与模电协同发展。
(二)加强创新型师资建设
创新型师资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并能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的教师。其主要有以下标准:一是,新型师生观。即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教师通过让学生参与课题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科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促进者,而非灌输者。二是,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与义务,特别是电子信息类教师,当今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电子信息升级换代频繁,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落后时代,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三是,新型教学观。教师要将灌输式教学转换为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追求电子信息领域前沿,同时使学生新旧知识融汇贯通,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求,进一步激发他们内在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热情。
作者:纪昕成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物电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