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夯实基础。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未来可以顺利进入材料科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以及能源科学等相关领域,展开深造与学习,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应提升高中化学育人质量。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其在探究生活化问题中形成核心素养,彰显教育工作时代性、创新性与科学性。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陈旧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逐渐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重视创新教学问题。但因应试理念的根深蒂固,很多教师虽然引入新的授课模式,可化学教学的本质仍是以教师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在考试中获得理想成绩,提升本校的升学率。随着高校扩展,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时代,新时期对人才培养水平提出了新的标准。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施教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与发展需要,各种形式密集的考试也会造成学生的身心疲惫。为落实素质教育,在引入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避免机械进行习题训练,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助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重视对生活化教学元素的发掘,关注对高中生的思维锻炼与品格培养,使他们形成积累化学知识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有开阔的知识眼界、关注对化学知识的生活化运用问题。
(二)授课能力不足提升高中化学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与问题,并非简单地为学生引入生活案例,而是应当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与学生一同探究和成长,师生共同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在化学生活化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将知识掰开揉碎地“灌输”给学生,但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成效。教师因授课能力不足,对生活化教学理解有误,使实际课堂施教效果大打折扣。只有把控好生活化教学的“度”,密切知识联系,才能促进学生在生活问题中获取知识,形成“实践应用―学习反思―教改深入―生活探索”的良性循环。从而助力教师构建高效课堂,为新时期培育具有良好化学素养、实践意识的创新人才。
(三)忽略生活问题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目光集中于教材、考点上,未能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造成学生疑问多、仍以记忆性学习为主的现象。这便在无形中增加了化学学习的难度,使部分学生对高中化学形成晦涩、难懂、枯燥的印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知识水平与化学思维的发展。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
(一)革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情境生活化新课标指出,教学应与时俱进、富有新意。为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应关注新课改,革新自身教育理念。在促进化学生活化教学中,助力学生个性成长,培养其核心素养,精选生活化教学素材。进而,使课堂结构更合理,给学生新鲜、多元的学习感受,摒弃知识灌输式教育模式。为此,教师需积极地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化学课堂的活力。同时,促进教学与构建主义理论融合,使学生总结生活经验、观察生活现象,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获取化学知识。只有关注生活、优化课堂教学,着眼于现实生活发掘教学素材,才能提升高中化学教学吸引力,让学生注重日常的学习积累。教师可模拟真实的生活化场景,使学生提取化学问题;也可以运用微课实现趣味导入,使其关注生活,促进学生展开化学思考。在引入生活元素,促进学生展开身临其境的分析、探索与实践中,助力化学教学的升级,引导学生在“生活感知、生活思考”中迈向最近发展区。例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中,可以引出“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却冷”这一现实问题,促进化学与物理融合,形成新旧知识联系。继而,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着眼,了解化学反应,解释能量变化的原因,得出科学结论。
(二)创新授课方式,组织生活化教学实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生活化,有助于学生获取学科知识,丰富他们的实验学习感受,提高其动手能力[1]。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与收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运用多元教学辅助工具,使学生感受化学科学发展对生产力的影响,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同时,应使其了解不当应用化学物质,会对生活、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意识。例如,为促进在线教学,构建智慧课堂,可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穹顶之下》这一公益纪录片,并引入慕课中对微观粒子结构解析的片段,在生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原本略显晦涩的知识点,让他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应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另外,为促进教学实验生活化,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应用生活化用具自制学具。在乙醇与乙酸实验中,可将淘汰的废旧电线、小孩玩具收集起来,获得实验用铜丝,使学生展开乙醇的氧化反应实验,从而降低实验成本,为学生创设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助力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三)提升施教能力,关注教学资源生活化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化学教材编制更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应用好教材,不断提升自身授课能力,以便完善自我、实现教学相长。为此,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使教学资源生活化。只有教师重视生活化教学,引入社会热点、新闻,并找准教学切入点,使其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加关注时展、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问题,帮助他们形成初步职业发展规划意识,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广泛应用,在生活问题中发现并获取有益化学知识。这便需要教师具有深入发掘生活中化学教学资源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借助生活素材,使学生关注化学学科,展开学习探究,让他们进行扩展学习。例如,在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教学中,可引入“江苏响水特大爆炸事故”新闻,使学生了解硝化废料的特性,运用智能学台进行知识探究,初步了解我国对危化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管理办法,使学生意识到违法贮存化学品可能会酿成怎样的社会危害;亦或者,将构建美好生活作为教学切入点,使学生关注森林事业发展问题,让他们认识化学农药、物理机械防治法、微生物等不同的病虫害治理措施,使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合理应用肥料与农药的必要性。
(四)立足生活问题,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为了体现学科育人的特点,促进学生观察生活,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教师还需建立教学渗透意识。只有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促进高中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在现实生活背景下高效推进教学,使学生兼具解题思路、应用意识与化学思维。让他们不仅把握要点知识,巩固学习记忆,更具有化学理解,能够关注与关心生活问题。这便需要教师将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当作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思考与实践,密切师生教学交流,以便更好地掌握学情。继而,帮助学生不断开阔知识视域,增强他们的求知欲。为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传统课堂的教学弊端,重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2],使化学教学更具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另外,面对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问题,促进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其与分层施教相联系。例如,教师可结合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将他们划分不同的层次。在必修课程2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中,可让化学基础相对扎实、思维灵敏的学生立足于生活视域下,自主进行学习探究,了解废旧金属回收的必要性,思考金属活动性与冶炼方法间的关系;让基础尚可、思维灵活性欠佳的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使其掌握金属冶炼的步骤,展开对比实验,认识金属回收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让后进生观看建筑、桥梁等施工中金属的应用,使其了解金属冶炼原理。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增强高中生的环保意识。再比如,在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可给予学生实验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了解硫的存在及其性质,感受在生活、生产中硫元素的应用及其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关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表现,从而增强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使生活化教学更具实效性与创新性,促进学生理解生活问题、汲取化学知识。在创新授课中,优化课堂的施教效果,让学生具有化学思维。在学科教育与生活之间架起有效桥梁,使学生消化理论知识,形成实验意识,形成积极的求知意识,感受化学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创新精神、实验意识、应用能力与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林菲.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下,2019(11):130-131.
[2]石循忠.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核心素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12):89-91.
作者:张少英 单位:济南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