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化学教育论文 > 能力训导的高校师范化学教育

能力训导的高校师范化学教育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2-08 00:00:00人气:337

摘要:我国于2010年2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之后,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改革措施,其中核心在于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素质训练”、“职业化发展”等。以下就结合该纲要及近年来推进的高校师范化学教育能力培养经验,从能力训导的角度对高校师范化学教育的相关问题做出分析。

关键词:能力训导;高校师范;化学教育;探析

美国社会学家、教育家华尔德在《动力社会学》第2卷《知识与教育》中提出了“能力训导”的新理念,其内涵是通过一种针对受教育者的“素质能力”引导、训练、培养,令其掌握某学科的知识、方法,当前这种理念已经在欧美各国获得了普遍应用,实证效果显著。早在1999年7月,我国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旨在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再次提出了“能力为重”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明确要求应该着重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从化学教育的具体内容方面分析,基于能力训导的高校师范化学教育探析主要包括四点,分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由于它与当前中国教育改革有契合之处,并且在化学教育实践中已实现经验平移,因此下面根据这四个方面展开具体讨论。

一、自主学习能力训导

现代教育要处理好两大问题。一个是信息流通问题,另一个是教育方法问题。杜威在其“做中学”理论下给出的理由是信息流通是现代化学教育实践的保障,而教育方法的运用是提升化学教育效率的根本动力。所以在这种要求之下,落实到高校师范化学教育之中,则需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训导加以实现。具体实践方法如下:首先应该通过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如猕猴桃和苹果放在一起熟的快,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带走热量,银饰品可以用牙膏擦亮,如何鉴别毛料和纤维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将化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释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的化学现象,让化学课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其次应该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训练,令其掌握国内外化学教育方面的期刊、杂志、书籍、视频等文献方面的查询方法;然后,通过一系列化学教育专题设置,以案例教学的办法,使学生可以在这种引导之下,掌握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学习对象的具体方法。比如,对于某个专题下的课程教学的教案书写、教学设计、方法传导、能力牵引与培训等。概括来讲,即是在高校师范化学教育中,以具体的资源搜索、材料组织、课题设置、教学设计、教学演练,令学生在参与、组织、实践、学习之中,培养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建立起基于“化学教育”的自主学习理念。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自主学习能力训导,不仅仅是指向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从“化学教育人才”的角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一种教育演练,为毕业后的教育工作提供经验与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旨在解决化学教育中的信息流通问题、教育方法问题。

二、创新能力训导

李零教授认为“创新就是在一定基础上的胡来”。其意思是说明创新旨在改进、改善,而不是单纯意义上“把一切推倒重来”。因而,创新能力训导的培养其内涵主要是将重点集中到对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导。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按照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说,要令学生在“开动脑筋”的前提下去发现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去寻找问题的原因,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就需要注重个性、想象力的培养,如何实践?以化学教育为例,就是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想法,令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去讨论、思考、分析,并通过问题的个体化研究找到解决办法。简单讲,就是在高校师范化学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中,从“互动教学”的视角,从课程教学大纲与内容引申出一些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此类问题展开一系列的讨论,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办法,也可以按照化学教材课题、主题、专题的设置,令学生分组去共同完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积累完成创新能力的训导、牵引。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多开展一些与化学相关的活动,课堂活动、课外活动皆可,如可以组织学生情景再现著名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活动过程中,令学生养成动手、动脑能力,逐渐在共同探讨中养成一种动态化的“应变能力”,发挥出其自身个性与想象力所承载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相对重要,高校师范化学教育在能够切实令学生实现“自主思考”的前提下,引入索绪尔所发明的“二项对立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化学教育之中,将化学文本或化学课程相关的所有知识产品作为一种潜存的“无肯定项的因素构成”,令学生可以在把握现代化学语境下的术语、概念,从中练习如何获取从这种基于化学言语的对等互换关系之中进一步达到对于化学语言本身系统结构所承载的一套规则的深度理解。换句话讲,现代高校师范化学教育中的创新能力训导,已经需要由传统思维转变、过渡到新的层面,即在认识论方面令学生可以真正的通过“阐释学”而理解化学学科本身“先结构”存有的深层结构,并按照化学信息的传达、接受逻辑,给予学生从中获得个体“参预”的见习、体验、反应。这种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能够较好的发挥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连续”把握及自我填充,实现“以正确形式的参预循环”,以此提升对化学学科的进一步理解、解释,为其在该领域寻求新的研究对象、应用方法寻找到新路径。所以创新能力的训导在该角度而言,它本身就是一种对于化学相关课题的创新尝试。

三、操作能力训导

化学以实验科学著称,要求在关于化学的知识教学、实验教学中,分析运用、发挥操作能力,以此达到实验精神的客观化、具体化。培养操作能力通常采用的是“实验法”,即令学生在教材要求、课程要求之下进行操作、实验,并掌握种种实验的操作方法。长期以来的实验教学重心集中于操作能力训导,效果显著。然而其中忽略了操作能力的另一个面向,即操作能力的指导意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操作思维的培养。比如,某一实验虽然可以通过具体的课题要求、实验要求加以实践,但是在陌生课题、缺少实验指导纲领下,学生的系统性操作能力训导相对不足。在新时期的现代化学教育中,增加针对学生“设计实验、制作实验方案、可操作性评估、安全实践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训导。具体方法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引导性的操作能力训导,即先从一些熟知的实验着手,令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驱动下,先进行一些熟知化学实验的具体设计;然后,逐渐在教师牵引之下,令学生完成一些陌生的实验主题,开始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一些评估,了解整体上的实验论证程序、标准、方法,然后在教师监督之下完成实验。在熟练的掌握了系统的操作能力之后,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辅助和帮助下自己制定一些实验专题,并发散思维开展一些对所学化学课题有针对性,以供举一反三的扩展性的操作实验。

四、逻辑分析能力训导

季羡林先生在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对中西差异进行了区分,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注重综合,西方人的思维注重分析。由于思维倾向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学科偏倚。因而建议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中应该加强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逻辑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词“逻各斯”,由哲学家赫拉克利特首先提出,它的意思是指“一种来源于理性的思考活动”。其著名方法包括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康德的“范畴论”、黑格尔的“思辨论”,最后通过穆勒的《逻辑体系》进行了最后的总结,认为“理性逻辑是一种由相加产生的分析思维”,由此也揭开了逻辑分析能力训导的新篇章。落实到具体的化学教育之中,除了化学思维的培养之外,其逻辑分析能力训导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个是“还原法”,即在化学教育中,能够针对化学学科本身,在化学现象、化学本质之间实现转化,令学生真正理解到化学反应及化学学科提出的解释所针对的事象本身是什么。这种还原法的运用,既可以达到对学生在现象-本质之间的转换能力,也可以较好的实现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范畴界定的能力。第二个是“观察法”。观察法即化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化学现象的观察、了解、分析、实验、转化、平移应用。观察法下的逻辑能力训导可以借助“微课堂”的教学法,令学生在视频引导下,对日常事象进行观察,并通过这种观察完成“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正是由于观察法是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因而要在这个方面加强,尤其是应该通过明确的观察能力概念,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引导、培养。第三个方法是“相加法”,要求教师把握住“理性”活动的核心,认识到化学学科中的理性活动在于“相加”,从而在教育实践中,对各种能力进行梳理,采用对应的办法,一一进行训导,并从多种能力中,完成一种“相加积累”,令学生真正掌握到逻辑分析,建立起化学教育路径下的“理性”。结束语基于能力训导的高校师范化学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目前从教育理论、方法论的角度可以指明其四大主导能力的训导及其重要性。但要真正的完成这种能力训导,还需要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化学教育改革,将诸项能力设置到“教师职业化转型”的内容之下,然后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明确,形成一种以“能力传导”为主要路径的教育模式,令高校化学教师在掌握诸项能力的前提下,将其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方式,逐步完成这种“能力传导”;将传统时期的“授学生以鱼”转化到新时期的“授学生以渔”的路径之上。

参考文献:

[1]许伟志.基础化学教育对培养优秀化学人才的影响[J].化工设计通讯,2016,42(11):69.

[2]李玉珍.化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渗透式培养[J].化学教育,2016,37(14):53-57.

[3]周虎,刘狄,龙云飞等.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课堂教学技能提升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0):66-68.

[4]王雪锋,梁永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14,(z1):238-239.

俞永霞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理系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