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化学教育教学方式
【摘要】化学课程对于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渗透科学思维方法、突出职业性课堂模式、注重实验教学三方面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力求探索适合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科学思维;职业性;实验教学
化学是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从事护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是医疗人员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在中职卫生学校学生普遍不太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认为化学理论枯燥乏味,对将来从事的护理工作没有实际意义。其实,中职卫生学校化学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应以实用为主,兼顾文化素质的提升,创新和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渗透科学思维方法
中职卫生学校开设的医用化学课程知识点多,覆盖面广,加之学生化学基础差,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做浅显的介绍,很难进入深层的思维方法教学。中职卫生学校生源为初中毕业生,只接触过一年的化学,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给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教师可尝试将科学思维方法渗透。从绪论到每一章节,教师应思考向学生传递怎样的科学思想和思维,遵循怎样的思维原则,并适当分析知识理论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达到思维方法和科学知识同步提高。在实验课进行过程中,科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也是贯穿始终的。实验操作开始前,向学生讲述实验的目的,回顾涉及的理论知识,介绍实验的具体步骤,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融合起来再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进行程度,面对实验现象,告诉学生如何思考;实验结束后,带领学生进行总结,概括在实验中以理论知识为起点的思维方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给学生带来长期受益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发挥专业特色,在课堂上重点突出职业性
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学习化学是为了提高文化素养,也是为学习专业的医护知识打下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尽量做到化学知识向医学知识靠拢,更好地发挥其职业性的特点,使学生明白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让枯燥的化学理论知识充满新意,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1.将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与临床医学知识结合起来化学平衡移动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并且认为与实际联系不大,对将来从事的工作也没什么用处。此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氧气是怎么被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的?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怎样紧急救治?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讲述人体内输氧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化学平衡移动过程,学生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携带氧气在全身运转,具有下列平衡:Hb+O2HbO2(氧合血红蛋白)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当人体吸入O2时,肺部氧气浓度增大,平衡向着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正反应方向移动,血红蛋白结合氧气;当氧合血红蛋白随血液循环流经体内组织时,各组织会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降低,于是平衡向氧合血红蛋白分解的逆反应方向移动,释放出氧气,以维持组织对氧的需要。煤气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吸入CO,实质上也是平衡移动的问题,由于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O2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的240倍,因此CO会与O2争夺血液的载氧体血红蛋白:HbO2+COHbCO+O2从而降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此时引导学生思考煤气中毒的紧急救治方法,学生就会顺势思考,提出增加氧气的浓度,使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把CO从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物中置换出来,这样就可以恢复血红蛋白的载氧功能。此时再向学生拓展一些知识:要想使中毒者血液中CO含量下降一半,用新鲜空气救助需要4个小时,但改用纯氧的话,只需1个小时即可。像这样从课堂引申到生活中突发的问题以及临床上如何救治,既能使学生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点滴结合起来渗透压概念在医学上十分重要,它对于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讲解渗透压知识的时候,学生会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笔者在课堂上是这样导入的:在鲜嫩的蔬菜上撒上盐为什么会立即渗出水来而发蔫?临床上给病人输液为什么必须用9g/L的生理盐水或50g/L的葡萄糖溶液?再从扩散现象入手,引出渗透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扩散。接着以底部装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装有等体积但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的U型管为例,讲述渗透的过程,直至建立渗透平衡,U型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进而得出渗透的方向是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一方进入高浓度溶液一方。此时就可介绍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了:以正常人血浆的渗透压为标准,相当于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范围内的溶液均为等渗溶液,渗透浓度高于320mmol/L的为高渗溶液,低于280mmol/L的为低渗溶液。人体内的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都属于半透膜,临床上给病人输液使用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都属于等渗溶液,否则会使体内水分调节失常、细胞变形和破坏。与日常生活、临床医学、生命现象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数不胜数,在教学中讲述与临床医学相关的化学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起单纯枯燥的理论讲述,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学生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三注重化学实验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由于课时的限制,中职卫生学校的化学实验多采取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或教师演示实验的方式,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解惑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为了体现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强化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性,我们还可以在演示实验中选出一部分简单的或危险性较小的或趣味性较大的实验,组织学生自己进行。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更能促使学生学习如何自主地发现问题,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观察实验,如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发现新的规律等,同时也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珉.对化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8)
[2]韩春蓉.化学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育学,2011(2)
[3]兰新良.在中职医学专业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的尝试[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5)
[4]陈翠平.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2)
[5]熊先军.探究式教学在卫生中等专业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22).
张翠萍 山西省太原市卫生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