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
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高等工程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不紧密
高等工程教育是立足于实际中,在实际中创造其所学价值的一种高等教育,它不仅要适应时展也要符合社会需求,许许多多的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环境与所学知识是完全脱离的,这也证明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教育目标定位仍然不够明确,在培养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上还欠缺了主心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理念还需加大落实力度,也要注重高等教育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学生们获得更大的学习空间。
(二)高等工程教育的体制不完善
高等工程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任务的核心,在面对国家的发展,我们的知识量也需要随之更新拓展。考试评定是教育界探讨的话题之一,我们是应该单凭成绩,还是应该综合的去评定一个高等工程人才仍是一个热度不减的话题。一个归类于高等工程人才的人,不仅要有较为丰富严谨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经验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方向抓起,注重道德伦理法制的教育。其次,一个高等工程师的强大内心教育,也是极为重要的,正如一个建筑物的地基一样,当今,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仍处于缓慢前行的状态。它的完善以及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三)高等工程教育的师资团队薄弱
作为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的引导者,其仍存在师资力量失衡,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这就不利于教育的全面性,师资团队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教育的重心把握不好,这也就更加严格的要求高等工程教育的师资团队不仅要有良好的合作能力也要有沟通能力,作为一名教育者,也应该有强大的责任感才能将教育事业的发展达到巅峰。
(四)高等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较为薄弱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对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应用性的复合人才,适应社会的高需求,没有足够的实践环节,难以针对实际问题分析研究,得到解决成果,导致动手能力以及实践应变能力较弱。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切合社会实际需求调整专业教育结构。
(五)高等工程教育办学形式的单调化、教育方法单一化
对于专业划分太过细,以至于学习范围较为狭窄,对于个人的发挥以及创新能力是不利的。实践环节所占课时比例较小,以至于办学重心偏于理论,道德法制的教育深入效果不明显,教育环节缺少互动,自主获取知识能力较差。
二、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工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一门应用型创新型的学科,我们在理论的基础上,一定要更加重视实际需求,市场动态,社会反馈以及工程实践。对于具有创新性的高等工程人才而言,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是同等的,相对于我国的理论知识教育比较扎实稳固,我们更应该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多层次性具有创新综合能力的现代工程师。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联系,突出在学中做,做中学的特色,培养团队精神,在团队中不断创新。
(二)完善高等工程教育体制
对当今的教育体系进行评估,分析,筛选,更新,拓展。用现代化高科技化的课程内容取代陈旧的落伍的部分课程内容,补充新的教育内容与新的技术成果,教育内容的拓展也是尤为重要的,应在经济,法律,社交等方面,增添更有实用性以及常识性的课题,注重培养落实在企业实践,建立以实践问题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三)建设高水平的教育团队
针对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师资力量层次不一,缺乏实践能力,我们应该平衡师资团队的水平,引进实践性创新性的技术人员,通过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模式,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参与学生的实习活动中,进行教育指导。
(四)加强实践环节,深入企业
加强校企合一的教育模式,和企业之间做好联系,有针对性的在企业中参与实践创新活动。丰富实践内容,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注重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在实践中传授最先进最高端的技术。
(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拓展教育模式
以创新型、职业性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建设丰富的教学模式以及课外实践教育多重环节,增加选修课的类型,以社会新闻,法制论坛,生活常识,运动健身等方面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
三、意义
高等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不仅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依据,也为我国实现创新型高科技技术奠定了基础。知识是发展的原动力,人才的培养推动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作者:张信先 张佳超 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