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工程教育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一、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1.提高认识
通过制定考核与激励办法,提高教师对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认同感与紧迫感,避免价值弱视导致动力弱化。在第一个半年内,召开专业建设目标、任务分解会议,通过管理上的目标激励、新教育理念的内化引导,提高教师对工程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2.实行教师下企业工程实践
(1)安排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进行顶岗实践。两年之内有计划地按专业、课程门类分工,确定教师的主攻方向和实践目标。依托制粉、制油、制米、粮油仓储等企业,根据内容、方向、目标的不同,将任课教师派到中粮香雪面粉、中稻米业、中纺油脂、中储粮沈阳直属库、沈阳一库等企业顶岗实践半年以上。
(2)真正“顶岗”,突出“顶”字。教师的顶岗实践不能流于形式,要突出“顶”字,即教师通过实践能在具体的工程岗位上发挥实际作用,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参与技术改造、设备维修、产品研发等工作。在实践中验证并提升理论,并运用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3.开展横向课题与技术服务
制定激励机制,与考核评职挂钩,鼓励教师利用“顶岗”实践时间和业余时间,为企业承担横向课题与技术服务工作。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寻找技术课题,进行工艺测试、设备参数测试、品控测试等操作,发现问题,开展研究。这不仅是深化校企合作,稳固校企关系的纽带,更是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4.从企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
从企业聘请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与专家,承担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篇章的教学任务,比如设备结构、维修维护、课程实训、课程设计等环节。在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可与校内教师在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方面形成“传、帮、带”提升机制。
二、教学水平提升建设
1.开展经常性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与建设
针对研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材的处理、教学深度的把握等,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开展教师听课制,教学团队教师要互相听课,博采众长。实行学院督导评课,对学生反馈有问题的教师,督导深入课堂听课,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帮助提高。
2.加强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重视现场教学。工程类专业的工科特征鲜明,工程特色突出,许多设备、工艺及操作在课堂上难以表述清楚。通过企业或实训室现场教学,不仅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融工程实践能力与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教学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各门专业主干课程现场教学的学时应不少于10%。
(2)改革教学方法,摒弃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采取启发探究式、讨论式、问答式、案例式、项目教学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改革考试方法。消除“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弊端。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立体化的考核评价形式,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注重过程考核。同时将实践环节成绩计入总成绩,使考核评价过程更加全面化、合理化。
(4)选派教师参加培训与进修访学。及时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对口的“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并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到国内粮油行业有影响力的科研设计院所、211高校进行进修访学,提高理论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目前,我校已安排两名教师到华南理工大学和江南大学学习进修。下一步将安排教师到西安油脂研究院、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进修,参与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与工程能力。
三、科研能力提升建设
1.以目标引导为先决在广泛实践、贴身实际的理念下,在人人参与、竞进提质的氛围中,在学院的目标引导政策下,确立发展科研的总目标,并要求每个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对教师进行目标决策与动机诱导,把教师的个人目标引导到专业的总目标中去。
2.以课题为载体实施课题带动策略。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办学目标,反复论证,以横向课题为主,纵向课题为辅,横向、纵向两方面切入,构建课题研究网络。发挥每个教师之所长,各项课题由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重点主持,其他教师协助参与,营造科研氛围,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选题论证能力、方案设计能力、研究操作能力、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等科研能力。
作者:肇立春 朱F鹏 李哲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