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启蒙教育论文 > 少儿手风琴启蒙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法

少儿手风琴启蒙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法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1-26 00:08:00人气:489

【关键词】手风琴;教育;问题;原因

前言

教育问题一直是国家所重视、社会所关心的,启蒙教育又是基础,具有教师责任和使命感的人都会去关心启蒙教育的发展。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发展道路可以走得更远,都希望自己热爱的专业能得到蓬勃发展。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我国,手风琴教育为适应当今社会注重培养高素质、多元化的人才应运而生,在音乐普及教育中,起到了培养人的审美和创新能力的作用。[1]手风琴作为音乐教育普及的媒介,可以更好地发挥它本身的价值,但是在手风琴基础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方面还是处于刚起步的状态。本文针对少儿手风琴启蒙教育的常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读,科学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认知层面探究教学中的问题

(一)认音识谱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开端,是基础的、必要的。视觉感知是视奏的先导性心理活动。[2]是否识谱可以作为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入门音乐素质的一个表现。我认为,每次上课的前十分钟到二十分钟进行单独的音乐理论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个特定的时间给学生们讲五线谱、音名、唱名、拍号、节奏要比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讲理论知识效果要好的多。在小学手风琴启蒙教学时,就应该注重让学生学习五线谱,学习简谱虽然相比学习五线谱学生更容易接受,但是经过时间学习,学生识谱背谱会养成记数字而不是记唱名的习惯。养成这种习惯对今后的学习影响是不利的。学生在阅读五线谱的时候对音符位置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其次就是对唱名的记忆。这两项其中任何一项记忆有偏差,学生的识谱就会不准确,或者识谱过程反应慢。针对此问题,应在上课的过程中多对学生进行提问,加固印象,教师应多在这些基础的地方下功夫,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帮助很大。

(二)认识手风琴手风琴的发声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汉民族的古老吹奏乐器――笙。18世纪晚期,法国的在华传教士将笙传到了欧洲,促成了手风琴以及口琴等簧片乐器的发明。1822年由德国人布希曼创制,又在1829年奥地利的达米安等人的改良下而趋于完善。手风琴主要为“坐式”演奏,大腿作为支撑,左右背带背到肩膀上来固定位置。以学生启蒙常用的八倍司手风琴为例:左手控制的是低音区的和弦伴奏,音键为圆形按钮,低音上下的排列为纯五度排列,每个低音后对应着大三和弦;右手控制的是高音区的旋律声部,音键与钢琴黑白琴键一致,只不过是竖直排列;中间则为风箱,是手风琴发声的关键。只按琴键不拉风箱,手风琴是不会发出声音的,这是很多学生初识手风琴会疑惑的一个问题。风箱是手风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拆解可以将手风琴分成三大部分,左手音簧和倍司机、风箱、右手音簧和琴键,风箱则是在中间,起到一个连接的作用,通过风力气流使左右两侧的簧片振动发声。当按下琴键并拉动风箱时,就会有气流通过簧片(每个音符的簧片有两个,分别在风箱压缩和拉伸时发音),将气流的风能转化为簧片振动的机械能,使簧片做机械振动而发声。[3]那么拉动风箱的力度就影响着气流量的大小,也就影响着簧片发出音量的大小。通过拆解,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手风琴的高音区簧片比低音区簧片要小和薄,高音区簧片的“先天不足”导致了在同等进气量风能的带动振动下,高音区簧片振动所发的的声音没有低音区簧片振动所发的声音大。这进一步导致了在弹奏上行音阶时拉风箱也是需要持续加强力量的;反之,弹下行音阶需要均匀的减力,否则始终用同样的力弹奏音阶,原本上行的渐强就成了渐弱。

二、从演奏层面探究教学中的问题

(一)背琴姿态规范的演奏姿态不仅从外部看起来美观,还会使演奏者自身拥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初学手风琴的时候,背琴的姿势一定是需要强调的。帮助受启蒙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老师教学中的一项责任。通常,不规范的背琴姿势有以下三种。背带调得不舒服,过紧或过松。手风琴背带的长短是否合适,将会影响手风琴的演奏状态。背带调太紧,会勒在身上很不舒服,若太松了琴在身体前会“晃来晃去”,学生会把手风琴当成“累赘”,会对下一步的学习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那么,通过对学生建立背带认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先教会学生熟练地调节背带的长短,再固定每个学生对自己背带合适的大小位置,最后加深印象。根据是否合适来进行调节,因为每次学生上课用琴不一定是上节课自己使用过的,而且季节不同,衣服薄厚,都会影响背带的调节。所以学生形成自己合适的背带长短印象非常重要。身体往后倾斜。这种情况一般就是业内俗称的“躺着拉琴”,这是一种不规范且很难看的姿势,很多初学的学生都会范这样的“毛病”。学生因为手风琴自身重量的问题,会不自觉地追求放松而身体向后倾斜寻找支撑,这种情况在有椅子靠背的时候尤其明显。规避这种问题就要规定学生坐椅子的位置。手风琴大多数采用“坐式”演奏,坐椅子的位置是关键的。通过观察国内外知名演奏家的坐姿发现,坐椅子前30%-40%的部分更有利于坐姿的保持以及对琴的控制。所以说,要从一开始就对学生不规范的坐姿给予矫正,使其形成良好的“坐式”演奏习惯。手臂摆放位置不规范。手风琴右手键盘是竖直排列,手在不同音区的移动是垂直进行的,所以手臂必须保持平稳和放松。手臂摆放位置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手指琴键的跑动以及手臂的移动。右手大臂呈大45°向外张开,小臂与手背应为基本平行线,注意腕关节不要凸起,五指自然弯曲,掌心呈圆弧形,腕关节内侧与白键的高度平行。[4]这是非常规范的包括手臂以及手指摆放的说明。运用到教学实践上,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不用说这些专业的话术,直接进行正确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通过模仿老师正确规范的动作,学生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教学才能达到效果。

(二)手指能力控制手指能力控制反映在弹奏时手指给予琴键的力量以及手指跑动速度的支撑。手指能力的强弱通常是看演奏者手指的稳定性,优秀的手指能力离不开科学以及系统的训练。在少儿的启蒙阶段不要求手指能力要做到多么强大,一般需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演奏技巧以及控制即可。通常要求学生在演奏时具有基本的稳定性,可以初步弹奏连音和跳音。有不少学生在前几周的学习时会出现手指僵硬的情况,有的学生手指僵硬的问题会伴随几个月甚至一到两年的时间,且通常在前几次弹琴时手指僵硬的问题特别明显。学生刚开始学琴出现手指僵硬的问题是由于对琴键的陌生使内心紧张所导致的。面对琴键,初学的孩子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手自然就会僵在那里。让老师下达指令时,学生也想做出反应,可是僵硬的手会不听使唤,使手指行动受到“限制”。从这一方面来看,刚学琴的学生对手指的控制能力是非常薄弱的,甚至是“无”的。作为老师应该先多对学生予以鼓励,同时要通过甩手、拉伸等方式进行放松缓解,然后在放松的情况下要求学生慢速地弹奏。还有的学生会出现“翘指”的问题,同样可以通过在放松的状态下用慢速、连音弹奏的方式进行练习而改善问题。

(三)风箱规划与统一从事手风琴专业的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风箱是手风琴的灵魂。”优美的音乐通过风箱的拉动向人们展示出来,那么,开风箱以及合风箱这两个动作就成为了弹奏手风琴必不可少的动作。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与练习,拉风箱的动作就成为了手风琴演奏者的“本能”。拥有良好的拉风箱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风箱不仅是手风琴发出声音的必需品,还影响着手风琴的感情色彩的变化。控制好风箱可以对音色和情感处理得更细腻,演奏者想要什么样的声音效果,除了用触键来表达,也能用或轻或重的拉风箱的力量表现出来。风箱是音乐表现的关键,它是音乐表现的核心,绝不是拉响即可。[5]规划风箱是练习一首完整作品的最后一步,也是作品趋于成熟的第一步。演奏一首作品如果没有合理规划风箱则这首作品演奏起来就是凌乱的,不完善的。刚接受手风琴启蒙的学生对风箱规划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弹一次音换一次风箱,这是由于学生对手风琴演奏方式的陌生和对风箱发声的不理解所导致的。通过让学生弹音阶并给学生规划好在什么时候换风箱,每次开回风箱分别弹哪些音来让学生适应和习惯边拉风箱同时弹奏多个音的演奏方式。在合奏中,风箱的整体性、一致性是整个团队演奏的要求,换风箱的统一尤为关键。这需要在学生单独练习曲子的时候就规划好,根据学生的年龄、琴的大小制定风箱开回的演奏时值。演奏时需要学生准确把握换风箱的时机,要统一开回风箱,身体动作整齐划一。这样在多人合奏表演观看上会显得美观有序,音乐表现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四)双手配合手风琴需要通过双手配合来进行高声部和低声部的演奏。在手风琴启蒙教育中,往往会让学生先进行右手演奏的学习,再进行左手演奏的学习,最后进行双手配合。有的学生左右手分手弹都很流利,在进行配合演奏时就会显得很吃力,出现节奏不稳定,以及高低声部平行错位的情况。原因是学生对左手倍司的不熟悉和对伴奏节奏的不熟悉。学生可以用左手熟练地按照要求把音弹对,可是仅仅只是把声音弹出来,学生意识里对左手伴奏的意义几乎是空白的,在脑海里也更没有高低声部融合在一起的印象了。

三、从心理层面探究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态度正确看待音乐等级考试,急功近利的心态是不可取的。儿童学习手风琴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感受音乐魅力。[6]学习音乐是提高学生全面发展非常好的途径。学生感受音乐,在音乐中有所收获,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培养道德情操,这是在音乐课中积极良好的学习心态。有的学生只学习一个学期,就急于参加音乐等级考试,而只学考级书上的指定曲目。有的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只是为获取考级证书而学,这种心理只为了满足自身虚荣的心理,从而忽视对孩子的正确培养,这是非常消极的。俄罗斯音乐教育素以专业化、人文化著称,在普及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历来重视基本功训练和音乐技能训练。[7]例如,俄罗斯知名的手风琴演奏家约瑟夫先生,在他的音乐启蒙阶段,音阶基本功的练习是最重要的,每天音阶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反观中国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练习考级曲目,对音阶的练习基本可以说是忽视的。认真打好基本功,加上刻苦努力的练习,这才是成功的关键。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变得功利,会使孩子无形产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从而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并催生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教师与家长要正确看待学生学习态度问题,避免用功利的心理教育学生。

(二)学生压力疏导学生在学习手风琴启蒙阶段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压力与困难。识谱时会有困难,双手配合起来也会有困难,面对困难有的学生会“打退堂鼓”,这是由于学习的知识超越了学生思维承受的能力。当谱子出现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技巧,或者接触到看似更加复杂的内容时,学生会对自己从未接触的内容而感到“有压力”。突破这种“压力”成功学习新的内容这就是一次自身水平的“突破”,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己水平的限制从而获得进步。老师要做的就是在学生面临困难的时候帮助学生摆脱困难,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性的学习。由孩子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内部动机因素,都会促成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8]同时,老师也可以用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迎战“压力”。通过激励让学生心理上可以获得更大的满足与成就感,多鼓励孩子会让他们变得有信心,从而在面对困难时不会轻易放弃和退缩。

四、结语

在手风琴教学领域中,目前,我国经过十几年的起步发展之后,从之前的不成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向成熟化、规范化、理论化方面迈进。党的明确指出,音乐课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以美育人的功能”……并指明“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道德情操、开掘创造潜能、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审美与人文素养。”[9]这说明国家已经高度重视音乐在美育培养上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中小学课堂音乐教育的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少儿的音乐教育环境与音乐素养一定会随着国家对教育战略的调整升级而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戎蓉.浅谈音乐普及教育之手风琴教学[J].才智,2011(11):157.

[2]鲍伟.视奏与背奏的心理活动浅析[J].中国音乐,2004(2):85-86,89.

[3]任音蓓.力学原理在手风琴演奏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20):50-51.

[4]高琳.手风琴演奏中的基本姿势[J].大众文艺,2011(2):257-258.

[5]谢雁.试论手风琴演奏思维训练[J].北方音乐,2019(18):58-59.

[6]杨铭.儿童手风琴教学之我见[J].黄河之声,2019(14):133.

[7]韩小燕.俄罗斯当代音乐教育的人文性培养状况探析[J].戏剧之家,2019(36):43.

[8]王茜.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手风琴启蒙教学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3(16):108-109.

作者:苏寅博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