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教学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4-19 17:14:00人气:444
一、丰厚的文化遗产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罐上的纹样开始,一直到晚清时期的绘画艺术,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中国文化精粹在一代人与后一代人的薪火相承,中国画艺术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民族元素及艺术语言。中国画以毛笔、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等独特的绘画媒材,表现出线条表现力极强的人物画、程式丰富的山水画、惟妙惟肖的花鸟画。可表现的题材很宽泛、形式多样。历史上有大量的绘画原作遗留,特别是唐代以后,大量的卷轴画遗留下来,方便后人膜拜学习。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骄傲,是我们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重要来源,所以传承与弘扬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更是我们华夏儿女的职责与使命。小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让小学生学习中国画艺术,引导他们了解这些优秀的传统中国画作品,认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对外来文化产生盲目崇拜。二、多样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绘画兴趣
如前所述,中国画是中国都有的一种民族性绘画形式,有着一套完整的迥异于西洋绘画的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在画种及表现形式上,中国画有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设色、水墨等。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有白描、线条、没骨、重彩、淡彩、泼墨、泼彩等等。小学生不像成年人,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也不强,所以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画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来避免课堂枯燥乏味,以多种表达的形式去吸引学生的兴趣。
1.绘画材料的认知与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展示国画的画材笔墨纸砚,让学生认识熟悉国画画材,毛笔、宣纸、墨汁、国画颜料的功能及特点,毛笔和墨汁、传统中国画色彩在宣纸、绢等媒材上产生的不同效果,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中国画表现形式使学生对中国画产生兴趣。通过临摹简单的水墨画,体会水墨画的笔墨变化给小学生营造水墨画韵味的课堂气氛,让小学生去感受古人的用笔用墨用色,感受墨线、色彩的粗细变化、行笔运笔、笔墨及色彩的干湿浓淡变化,通过展示墨色的深浅变化,让学生玩笔墨游戏,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寻找其中的乐趣;通局部临摹工笔画名作的方式感受以线造型的绘画方式及随类赋彩的设色方式。
2.多种笔墨技法与特殊效果的讲解与尝试
众所周知,传统水墨画的技法核心是“笔墨”。常用的墨法有破墨、泼墨法、积墨法等。除此之外,画家为了追求画面特殊效果还创造了撒盐法、积水积墨法、拓印法等特殊的技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多样的表达技法技术效果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图片讲解历代名画中的技法特效,配合示范教学,并鼓励学生动手尝试效果制作,让学生保持学习中国画的热情。
3.不同的文人水墨画名作中的意境分析与感受
讲究“诗”、“书”、“画”、“印”结合是文人水墨画的典型形式,通过欣赏古人流传下来的水墨画佳作,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作品中的画面意境,认真分析意境的营造方式,如何从“诗”、“书”、“画”、“印”体现出来,从而培养小学生对传统中国画的兴趣,陶冶小学生的审美情操,逐渐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教师通过给小学生解读中国画中的人文情怀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画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三、主观的创作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开始重视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教育对于孩子创造力培养的能动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已经逐渐被证明。对于小学生的美术启蒙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小学生的绘画兴趣的持续培养与绘画方法的科学引导。传统中国画对于小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前文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中国画的主观性创作方法较之西方的写实性绘画方式,在儿童美术教育阶段更合小孩子的天性,在儿童美术启蒙教育中合理运用中国画的主观创作方式对于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与西洋绘画的注重写实(表现光线明暗、物象体块、空间透视等)所不同,传统的中国画更讲究写“意”,在造型手法与审美意境上多采用意象造型、以虚代实、重意境的方式。这偏“意向”的表达方式在创作中加入了更多的主观感受,在造型上稍作夸张、变形处理,在意境上比写实更加理想化。在对小学生美术启蒙教育中,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入这种传统的中国画创作方法,可以很好的启发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四、结语
作为我国国粹,中国画能够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应用,无论是对受教育的学生还是中国画本身来说,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小学生早期艺术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启蒙,“艺术教育里最可贵的就是永葆童真,留住儿童对艺术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通过引导培养小学生对中国画艺术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获得颜色、线条的感知、记忆的特殊能力的提高,开发小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动手能力。它的价值在于发展了思维,丰富了情感,锻炼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学习分辨美与丑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美术的目的并不一定就是要走职业道路,它更多的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使我们的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通过在小学美术课中进行传统中国画教学,在传承中国画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小学生绘画的兴趣,启发小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这对于小学美术的启蒙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宋桂红 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