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事业单位内控分析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逐渐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得到广发的应用和迅速的推广。在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逐渐出现了网络银行、远程报账等一系列的新生事物。这不仅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处理的速度、可靠性、准确性,同时,也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必须正视的新课题。
二、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各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极为迅速,会计电算化在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优化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事业单位内部系统的完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在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1.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缺乏完善性。
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完善性,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建立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时更为关注的是内部控制的简单操作与内容的创立,彻底忽视了对会计内部财务管理支出标准的完善与确立、忽略了对事业单位行政体制有效性的构建。另外,这种不完善还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结构上的不完善,缺乏了有效的行为准则与规章制度制约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2.事业单位电算化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纵观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来看,上至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下至事业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例如: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认识与理解上存在严重的不足、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思想认识支撑。再例如:由于事业单位管理者认识上的差距,管理思想的滞后性,使得管理制度经常出现与实际工作不相符的问题,这严重阻碍着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3.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缺乏应有的素养。
会计电算化的完善与发展使得会计职能、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必须熟知计算机软件、硬件知识,但是,纵观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人员的现状来看,很多财务人员对会计软硬件加以熟练运用、特别是不能正确掌握会计软件中的关键管理功能的运用情况。这样的现状很难达到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要求。另外,由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事业单位电算化会计软件中的各类总账、报表、往来核算、员工的工资系统、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等不同模块形成的一体化的信息和数据的传递、共享等环节不能及时实现。
三、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事业单位的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确保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提升的需要。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将本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原始数据通过计算机录入到相应的软件系统中,计算机会根据设置好的程序对各项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最终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总账、明细账、财务报表等。但是,通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算化系统并不能识别会计信息的真伪,而只是完成简单的程序上的操作,而一旦一些别有用心的财务人员想要利用职权之便进行违法操作、或财务人员在数据输入环节中输入的是错误的原始数据,必定会导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因此,必须针对会计环境的变化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以此来保证会计原始信息的真实性,实现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
2.有效的维护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的需求。
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必定会受到来自黑客、网络病毒的侵害与攻击,这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会计信息的保存与传递过程中,很多会计信息面临着遗失、被恶意篡改、被破坏的巨大风险,这些风险严重威胁着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加密、安装杀毒软件、专门操作人员授权等方式来确保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科学性、完整性。
3.深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要求。
传统的会计工作环境中,事业单位的每一项经纪业务的处理都是由会计人员进行把关、操作、控制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人员岗位制约机制。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事业单位的很多会计业务基本都是由计算机软件系统来完成的,这就造成单位的会计人员权力集中的弊病,很容易由于会计人员的微小失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细分会计岗位、进一步明确会计职责,更深入的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
四、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措施
1.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电算化环境下的内控体系。
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完善单位内部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例如:事业单位的收支标准的完善、事业单位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合理化安排、高校的事业单位组织分工制度。通过这些有效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使得整个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从而对计算机操作中存在的虚假交易、舞弊等现象进行实时监控,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2.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控意识。
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必须不断加强,上至单位的领导,下至单位内部普通员工。例如:事业单位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为财务人员尽快适应会计电算化,适应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定期为单位的财务人员提供相关培训的同时,还必须尽快提升单位会计人员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能力、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能力、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安装与简单维修能力。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建设不仅仅是时代对事业单位提出的要求,更是进一步保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安全性的基本前提,还是全面推进事业单位进一步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者:吴学颖 单位:唐山市第四医院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