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教育论文 > 高校体育教学推广太极拳对策

高校体育教学推广太极拳对策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1-31 18:23:00人气:632

摘要:太极拳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优秀道德品质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许多高校中,学生对太极拳的知识了解微乎甚微,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校推广太极拳教学的对策与建议,进一步提升太极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关键词:太极拳;中华传统文化;对策与建议;地位

太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集拳理、医理和传统哲理于一身,并具有强身健体、娱乐表演等多种功能,属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它属于武术项目,是其中主要拳种之一,太极以松静柔缓、绵延不断的特色,在武术运动中独树一帜。并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人群习练,对提高身体免疫能力和治疗慢性疾病有着显著的效果,发挥出很大的医疗养生作用,看似柔和缓慢的运动,其拳理表现了技击攻防的特点,包含了攻防的含义。与古代的气功、导引术有着相似的健身功效,通过许多研究表明,太极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全民健康的关注,在相关政策中提出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强调了太极拳在实现全民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对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体现出高度重视。在“健康中国”工程进展中,传承和实施民族传统健身项目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习练太极拳可使身形变得挺拔,身体更浑圆壮实,气色更健康,精力更充沛。但是,目前高校多数学生认为,太极拳等同于老年人活动的专项,不适合年轻人运动,年轻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个性,静不下心来也不愿意去进行太极拳锻炼,普遍对太极拳的认识不足,对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理解不深,所以,这也是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承停滞不前的原因。

1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意义

1.1太极拳锻炼促进大学生运动系统的发展

高校大学生在校生活节奏、学习压力相比高中轻松许多,除了正常的上课或到图书馆查资料。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打电脑游戏或躺在床上看手机,这样的行为方式造成学生身体形态不佳、视力及身体运动能力下降,长期如此,加深了对身体的危害,容易患上肩部疾患和颈椎病等疾病。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要求身体中正安舒、周身协调、松柔连贯,并以脊柱为轴的旋腰转胯,螺旋缠绕,来牵动拉长躯干和上下肢周围的肌肉、韧带和有关软组织,长期锻炼有助于防治肩周炎和颈椎病。太极拳的步型练习,可以有效的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增加了肢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并提高了身体的运动平衡能力,长期的太极拳锻炼能够增加骨骼韧性和骨密度,从而降低扭伤、骨折等运动损伤机率。练习者周身运动气血运行、加快血液循环,能够协调五脏六腑,促进身体阴阳平衡,激发人体自愈能力,增强身体免疫能力,从而使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得到较明显的改善。

1.2太极拳锻炼促进大学生呼吸系统的增强

太极拳锻炼特别强调呼吸、意念与动作的紧密协调配合,依据“阴阳平衡、身心合一”的运动规律,通过均匀细长的呼吸方式,将精神意识贯穿于动作与呼吸之中,较快的导引人体元气,疏通经络。在练习太极拳动作时,全身的肌肉与关节都能得到锻炼,毛细血管得到充分的舒张,有利于对心脏的保护。通过太极拳神意收放和动作开合,充分调理人体呼吸,增大肺活量,使内劲浑厚饱满,太极拳的呼吸方式使人体产生复杂的呼吸生理神经机制,快速加深了大脑的入静过程,让练习者呼吸变得深长、缓慢,吸入足量的氧气,从而促进肺部机能加强,提高肺泡的压力,能够促进全身血液的循环,起到按摩、调整内脏,改善和维护肝脏功能,全面增强内脏器官的各项功能。

1.3太极拳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在现实生活当中,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人的生理健康。太极拳运动理念强调的就是身心放松,通过柔和的动作配合精神内守,调节人体情绪,培养积极乐观性格,长期锻炼不仅有助于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能抚平学生由于人际关系和就业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释放心理层面和身体层面的压力,比如愤怒、焦虑、孤独、抱怨等负面能量,能理智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应急事件,使人养成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对精神状态的调整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心理专家通过对太极拳研究,发现太极拳对缓解焦虑、呼吸调节和减轻抑郁等方面有改善作用,美国人对太极拳具有的医疗康复作用进行研究,还有大量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心血管和糖尿病的影响,总之,太极拳是集医疗康复和养生保健为一体的有益身心的体育运动。太极拳借助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平和的心态,使大学生心胸豁达、品德高尚,很好地融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容易与他人形成朋友关系,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2制约太极拳在教学中的发展因素

2.1对太极拳在高校教学重视程度不高

对太极拳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是当前普遍高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教学大纲的内容修订存在要求标准不统一,对太极拳的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存在教学课时不足,限制了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缺乏规范标准的室内教学场地,缺乏对体育教学实施建设,遇到下雨天只能停课,不仅难以保证学生的教学安全,直接影响了太极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2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或对太极拳内涵认识不够,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对理论讲解便会不全面,缺乏应有的教学技巧,只能教会学生掌握太极拳套路动作,普遍对太极拳的认识不足,对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理解不深,难以体悟太极拳的精髓。

2.3对太极传统养生功效认识不够

大多数学生认为太极拳等同于老年人活动的专项,不适合年轻人运动,对太极拳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几乎很少人采用太极拳运动形式作为健身手段,对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价值没有过多了解,造成了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在高校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3太极拳在高校的有效实施策略

3.1提高太极拳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视程度

高校对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提高重视,不断完善相应的教学设施建设,建立专业的教学场馆和配套设施,使太极拳教学不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为高校太极拳教学工作提供稳定安全的教学环境。在设置太极拳教学课时应合理安排为太极拳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同时要保障各种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不仅要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还要讲解宣传太极拳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将现代的体育精神融入太极拳教学体系是新形势下太极拳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激发太极自身的生命力与活力,使学生在太极拳身与心的修习当中,对自身与社会关系进行正确认识和重新定位,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促进太极拳教学在高校的未来发展。

3.2加强对太极拳师资专业技能的培养

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教师是开展太极拳教学的最直接的执行者,决定着学生掌握传统文化与技艺水平的层次,然而在各高校中太极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高水平的太极拳专业人才紧缺,太极拳教师队伍人才十分薄弱,高校必须要引起重视,加强对太极拳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培养,积极采用最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接触太极拳的专业知识,建立标准化的教学体制,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促进教学成果的提升。在引进和录用教师时对师资质量严格把关,定期对在校太极拳教师进行培训,形成规范化的培养机制,积极做好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使其具备专业太极拳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3.3加强对太极拳健身养生功效的宣传

太极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中还融入了养生观、哲学观等多种功能一体,积淀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其文化内涵是现代科学无法触及的,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承的手段,能直观地体悟和代表了中国特色文化,它的思想理论和养生健身实践被世界各国喜爱并广泛流传。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充分利用讲座、海报、校园网站等,对太极的内涵文化、健身养生功效加大宣传,提高师生的认同和兴趣。作为高校的大学生,更应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以此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服务能力和养生文化传播能力,为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和促进全民健康的全面实施。

3.4加强对外交流活动

太极拳教学大多数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其他的太极拳活动,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由高水平的专业同学组织成立学校太极拳社团,重视对学生协调组织能力的培养,定期组织同学们参加校内的活动进行太极拳表演、比赛,在每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中,展示大型的太极拳表演,让全校师生参与到太极健身的行列中,有利于太极拳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不仅体现了太极拳的魅力,还为大学体育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组建学校太极拳训练队,参加校级和省级以上的太极拳比赛,不仅让学生的个人技术得到全面提高,还学习掌握了竞技比赛的裁判规则,积极的参与训练,达到引导的目标,激发同学们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加强与校外的联系,积极参加各类太极拳活动与比赛,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及参加激烈的竞争手段形式的比赛,激励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欲望,以此拓宽学校太极拳未来发展的道路。

4结语

目前,在高校太极拳教学工作中仍存在某些问题,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重视太极拳教学工作的未来发展,借助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实施工程,充分发挥太极拳在高校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提升太极拳在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促进太极拳在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社科〔2014〕3号文件

[2]冯卫健康中国背景下太极拳健身功效研究[J]广州学院学报,2019(1)

[3]常自强,张振龙,张文斌,等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影响[J]武术研究,2018(34)

[4]陶敬业浅谈高校武术教学发展滞后的原因及改革[J]学校体育学,2019(b)-0094-02

[5]顾燕冲,朱小军,李明洋,等开放互动的武术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J]武术研究,2019(2)

[6]吕云龙关于高校太极拳教学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J]田径,2019(01):51-52

[7]邱正昌培养高校学生习练太极拳兴趣新探[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2):12-15

[8]王稳,于海高校太极拳教学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5(6):20-21

作者:许俊菊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