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教育论文 > 社会对体育教育现状的认识成因及反思

社会对体育教育现状的认识成因及反思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6-11 13:11:00人气:987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一次次推出和实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以及我国社会中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我国高校体育也有了很多调整和改进,但民众对高校体育的认识依然停滞不前,高校体育的发展现状急需社会各方的关注,以期有关专家学者的介入,更好地引导高校为社会体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体育;全面发展;现状

1我国高校体育现状

1.1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我国的现代化教育目标本来是希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体育在如今的校园中被更多地赋予“闲散”、“体能”的内涵,体育是提高人的身体素质,锻炼人的意志力等优秀品格的特点被大家忽略。2016年10月,全国大中专高等院校迎来了全国学生身体素质测评抽查,长沙某高校被抽中在全校范围内对正常的在校学生进行体育达标测评。为此,学校停止了全校的体育选修课,把体育课的时间安排用来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但所有训练都是针对教育局要抽查的项目,而且对于每一个学生训练的目标只是及格,此训练持续到测评结束为止。学生们本来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的体育选修课,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所选的体育科目很感兴趣,并希望从体育课上学到一些运动知识,提高运动技能或者提高身体素质,没想到却被枯燥无味的体育测评取代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都被硬性规定无情地抹杀。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育中应有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等人文精神目标都变为一句空谈。

1.2我国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现状的认识

虽然现在人们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体育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许多人包括部分高校体育教师也只是把体育当作锻炼身体的一种工具,虽然他们也认识到体育的确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认识并不具体,清晰,系统化。笔者通过询问身边的家人、朋友、同学,了解高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得到的有关社会群众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认识,结合自己在校外实习和工作中得到的经验,得到的反馈是大部分社会中的人还是认为高校体育教育培养的大学生文化成绩不好,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人们对这些学生的关注较以前更多但是对于他们在高校接受的教育仍停留在以前“不感兴趣”、“不关注”的层面;仅有少数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家里有体育生的群众表现出对高校体育的关注,了解体育生接受高校体育教育与训练的辛苦。这样的状况迫切需要我们做更多努力吸引社会民众的目光、关注高校体育教育,了解、认识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2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缺乏关注的原因

2.1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的影响

中国自科举制出现以来,一直提倡“学而优则仕”,其中的“学”就是学习书本知识。首先,通过“范进中举”事件,可以充分反映出自古以来人们对为官之路的向往导致社会对书本或文化知识的认同多于身体锻炼;对卷面成绩的关注多于运动成果。其次,人文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很大程度上被政治教育所取代;再次,“应试教育”导致人们只看分数和智育教育,轻视体育和德育教育。这些就导致了高校体育教育一开始就偏离了体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初衷。

2.2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导向偏离

我国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目标应该是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积极地锻炼身体,掌握现代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增加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为身心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合理地创造条件,提高有发展前途的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水平,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竞技人才。但从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来看,无论从教材还是具体的教授环节,都存在着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重视技能和成绩轻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提倡“全民健身”,学校为表现积极性,开设的体育课程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但也为了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拿好的名次,夺得更多奖项甚至对金牌的过多关注,导致学校不惜花重金组建各种各样的高水平运动队,教练不惜违反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训练学生,为的就是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拿到好的名次,为校争光,同时拿到更多的奖金。很多学生在退出运动队时都是一身伤,并表示以后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进这种运动队。学校和教练的这种“金牌价值观”指导着他们训练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但是没有人关注学生的具体身体情况,退出运动队后的恢复情况。体育生花过多的时间进行训练,文化成绩差是一个典型的特点,更严重的是学生缺乏文化素质的学习,在以展示身体能力的平台上经常暴露出为人处世中礼仪的缺乏,他们在公众场合讲话声音过大、爆粗口的形象被人们了解,在校内或外出比赛过程中与他人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也成为社会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评价偏低的原因之一。

3反思与解决措施

我国普通社会民众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认识的缺乏反应和表现出他们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抗拒和不认同心理。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与任何一门学科教育一样都在其轨道上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要改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注意并让普通民众认识到这些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如今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采取措施,需要做到以下这下这几个方面:第一是要改变高校体育的教育模式: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体育专业、运动队的门槛,对文化成绩太差的学生设限,引导他们接受与普通学生一样的文化知识学习。第二是加强素质教育,不论是体育专业还是非体育专业,运动队以及非运动队的学生都可以通过体育课程地学习,充分地认识和提升自己、学会关怀他人,学会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的感受,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建立与他人的友谊,同时更加坚定自己的意志,培养健全人格,挑战自我,放飞自我,还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增强集体意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以规范自身的品行,肩负起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崭新地面貌行走于校园,于社会,从根本上塑造以及改变高校学生的形象。第三是需要引导人们客观地评价高校体育教育。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高校可以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在网络传播分享他们的体育教育经验、教训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导人们对高校体育教育进行关注,客观地评价高校体育教育,并让每一个社会人有机会参与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状况、存在问题的讨论,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寻求解决方法,让普通民众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共同改变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偏见,解决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社会对学校体育教育关注缺失问题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更多学者和专家对这个问题关注并提出解决方案并身体力行进行改善,相信我国的学校体育会越来越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施霏霏.新世纪的学校体育与人本精神的回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5):122-124.

[2]周平,李泽群,李骅.高校体育人本精神构建的教育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3.

[3]陈德敏,向勇.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呼唤体育人本精神的回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99-101.

[4]覃刚.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人文向度的失落与重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

[5]汤万松.人本关怀下的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

[6]陈德敏,向勇.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呼唤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5):99-102.

[7]周竟.我国学校体育之回望[J].四川体育科学,1995,(4):27-29.

[8]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0-80.

[9]崔晋禹.悲壮50年:中国社会及学校体育简略[J].体育文史1998,(6):26.

解金柯 湖南师范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