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体育教育论文
1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的现状
1.1在高职院校中对公共体育可缺乏正确的定位
高职院校中公共体育课普遍不受重视,通常将其定位为一种辅助的休闲课程。因此在院校的发展改革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加大了对重点院系和重点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改革,却忽视了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和改革,认为没有必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很多体育老师也没有转变教学观念和思想,没有意识到体育运动对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不明确,因此兴趣不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够。
1.2体育教育思想和方法落后
受传统体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普遍是片面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任务。这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片面性,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科学健身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走上社会后仍难以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当今体育教学仍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等陈旧,仍然是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发挥体育课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在校期间练习内容和运动知识片面、单一,没有实用性。造成体育教学日益枯燥呆板,教、学双方兴趣低落,不利于课后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1.3体育课程体系职业特征不明显
我国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因此它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其体育教学也应与其院校特点相结合。其体育课程应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服务。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体系没有体现职业特色。
2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
2.1正确认识高职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并确立新的课程目标
树立对于公共体育课对于学生培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实施与组织过程中,以人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体现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视和关怀。在课程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专项课的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要,既要关注体育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又要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提出要求,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劳动就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身心素质基础。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方法多样化
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地通过内培、进修或外聘等途径和措施,大力提高体育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同时教鼓励师自身积极进取,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新技能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近年来,“情境式教学”、“音乐舞蹈进课堂”、“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和新的教学思路,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创造适合各自院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得当、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3根据学生各自职业特色改革体育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让学生掌握健身运动和体育保健的基本方法及运动技能,使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发展,更要根据学生的职业需要,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就要多安排野外生存训练和游泳等课程。动漫专业的学生应多加强手脑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训练,以及肩周炎和颈椎病的预防知识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那些现代社会最实用、最贴近社会的体育知识技能,使课程内容生活化、实用化,使他们毕业后可以胜任本专业的工作。
作者:吴婧怡 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