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素养教育体系快速构建思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4-15 14:32:00人气:435
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达6.68亿,手机网民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88.9%,我国已成为新媒体大国。新媒体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经营方式,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与医疗、教育、交通等公用服务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认为我国新媒体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发展新媒体成为国家战略有3个标志性事件:一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二是中央推出了《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三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与新媒体发展速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媒体素养的教育较为滞后。一方面是掌握技术和方法的年轻人缺乏信息及其背后的价值判断能力;另一方面是年长者对“新”技术使用的渴望与无奈。“媒体素养”的定义来源于西方,指对于各种形式的媒体所具有的获取、解释、分析、评估、使用和创造的能力。媒体既包括电视、报纸、电影、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也包含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最早提出媒体素养教育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且发展得比较早也比较完善,内容包括进阶式媒体研究课程及其教育证书考试。1982年,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学校媒体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澳大利亚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最重视媒体素养教育的国家,该国将相关教育单独开设课程,或放到英语课中作为必修内容。媒体素养教育,目标在于增强学生理解和欣赏媒体作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媒体如何传输信息、媒体自身如何运作、媒体如何构架现实并具备创作媒体作品的能力。新媒体素养教育可以概括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受众对各种媒体信息的获取、分析、创制的能力。新媒体素养教育应成为国民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筛选、辨别和应用新媒体的能力,收集、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的能力,质疑及自我表达的媒体技能,信息生产、传播的能力,理解媒体所扮演角色的能力,对未来云计算、物联网及大数据的认知,利用网络生存的能力,等等。新媒体素养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新媒体素养教育还处于启蒙阶段,亟待更多的深入研究和科学理论的指导。新媒体素养教育是面向全体受众的教育,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开发不同的教育课程,利用不同的教育途径,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社会化、终身化、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趋势。新媒体素养教育是一项全社会总动员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媒体、民间团体以及教育科研等相关部门,以及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形成政府主导、媒体引导、学校教导的一个教育体系。从政府主导来说,要前瞻性地认识网络高度社会化的风险,坚持建设发展与规范治理并重,走中国特色的新媒体发展之路。中央网信办成立以来,按照有关“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的指示精神,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推动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建设,网络空间法治化得到加强,进入新媒体法制常态化和精细化发展阶段。从媒体引导来说,新媒体素养意识的自觉更能彰显媒体社会责任。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传播的内容如果不能有效地嵌入移动互联网的信息通道中,即使内容有价值,也不能真正接触到目标用户。因此,媒体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更要起到引导社会成员的作用。从学校教育来说,应尽快开发建立适合大中小学的新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针对我国社会实际、新媒体发展规律以及青少年成长特点的实证研究,探索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新媒体素养教育方案和模式,提升青少年对媒介信息资源的准确了解和合理使用的能力。调查显示,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4.6%,因此,学校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尤为重要。
作者:李林英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