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少儿舞蹈与素质教育的联系
少儿舞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少儿舞蹈是儿童心灵成长的外在表现,成人要以儿童的心理为主线,少儿舞蹈的主体是儿童,而不是施教的老师,这需要舞蹈教育主体和少儿舞蹈创作主体都要以儿童的感知点为出发点,这样创作和表现少儿舞蹈作品时,使儿童少儿在舞蹈艺术中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接受、配合,使施教者和受教者融为一体,这样的教学和表演才是成功的,所以掌握少儿在艺术中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成功进行少儿舞蹈教育的重要途径。
掌握少儿的艺术心理首先要从科学的角度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生理特征。每个儿童都有艺术创造的可能性,为了增加这种可能性,舞蹈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让每个儿童都能在心理上接受和完成舞蹈动作,因为儿童的大脑发育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科学证明,一岁左右的幼儿,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两岁左右的幼儿,能模仿略复杂的动作。三、四岁的幼儿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快了,其舞蹈动作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舞蹈音乐及动作复杂度逐渐增加,但在设计难度时要注意难度不易过大,儿童遇到不易达成动作时会降低兴趣从而产生失败感,所以少儿舞蹈难易适度使其带有普遍教育的色彩,使所有的儿童都能参与进来。教育主体注意随着少儿年龄段的不同适当调整内容和难度,用肢体的、感官的刺激增加儿童年大脑皮层的发育,达到人体的协调性的健康发育。儿童艺术心理的审美特点是明朗、简洁、直观,少儿舞蹈显现出儿童喜欢的明朗色彩、欢快的音乐、有趣的动作,虽然儿童舞蹈看上去形式比较简单,但它是艺术的雏形,是具有向艺术的成型过渡的可能性,也是艺术种类的一种,只不过少儿舞蹈的表演者和欣赏者的主体都是儿童,只有符合他们审美情趣的少儿舞蹈作品才能达成教育目的,在符合儿童审美的舞蹈元素的刺激下,使原本富有丰富的情感儿童得到渲泻和释放,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并为将来审美格调的提高奠定基础。
儿童具有天生的艺术性形象思维能力,在少儿发育过程中,儿童往往词不达意,其抽象能力不能满足其表达意愿,儿童本能地会用肢体动作参与表情达意,这种带有天然的思维属性的儿童心理现象具有艺术形象思维的成份。在儿童的发萌期,这种形象思维需要引导,教育主体要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在少儿舞蹈的编排、创意过程中对这种思维的认真开发。少儿舞蹈教育者同时是舞蹈的创造者,要放下成人的观点,以儿童的视角,学会从儿童的感性思维入手,不是强加,而是发现、诱导、引领,使儿童的艺术形象思维得到拓展空间。教育实践证明,儿童的形象思维主要是在游戏中得到表现的,在少儿舞蹈中加入艺术性的游戏成份,是对形象思维培养的有效手段,儿童是天性好动的,游戏心态存在于人类心理心活动中,尤其在儿童的生命活动中,游戏是儿童活动的常态,作为老师也应该以游戏参与者的心态注意儿童游戏的动作、思维、语言,将其运用到舞蹈教学中,用儿童式的肢体语言寓教于乐,形成童趣浓厚的少儿舞蹈,以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意境、生动的形象有效地引导孩子们在趣味高尚的审美和艺术世界中畅游,使形象思维得到发挥和拓展。
儿童艺术心理中模仿性和创造性并存。喜欢模仿是儿童的本性,这是他们学习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创造力,尤其在艺术领域,儿童有着丰富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思维、动作没有定式,随意性和自由度,情绪的自然外露都是艺术表现力所需要的。过去人们认为儿童的心理处于从出生到成熟的发生发展阶段,先具有简单的感知觉和逐渐出现简单的思维,不可能有心理的创造性,更没有艺术元素,但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力发展是从简单的感知运动智力或实践性的智力运动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儿童的创造性就在于他们心中不存在定式,所以往往有出乎成人意料的表现,少儿运用舞蹈思维和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加广泛的交流,少儿用舞蹈语言表达对世界的认知,教育主体对少儿日常生命活动中捕捉他们天然的创造能力和引导、激发这种能力非常重要。
少儿舞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儿童离不开舞蹈,舞蹈离不开儿童少儿舞蹈具有的儿童艺术心理特征使它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手段,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素质教育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主要包括人的智力、身心、审美、品德、情商等方面的素质,少儿舞蹈的作为外部的刺激手段对人类初期这些素质的形成起到发萌和促进作用,智力素质是指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是指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少儿智力素质的形成是人的未来的发展基础;身心素质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承受力;审美素质体现了人对自然对自身的了解,欣赏、领会事物的美的能力;品德素质是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是人的灵魂与方向,是做人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参加少儿舞蹈课程的少儿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在少儿舞蹈教育过程中,儿童的身体、思维、创造力得到发挥和引导,具有适应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等。
在个性能力方面,因为在少儿舞蹈中,角色的不同使他们不停尝试各种舞蹈人物角度,这种角色有时是动物,有时是植物,有时是各种年龄段的人物,使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寻找人生定位的初期尝试,为将来的个性发展提供摹本。在道德审美方面,儿童经过学习、演出舞蹈作品,可以明是非、辨别美丑。参加少儿舞蹈课程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容易产生合作行为,主动设定目标,而且容易达成目标,也就是容易成功。参加少儿舞蹈训练的少儿具有高情商值,这些儿童具有很强的交际、交流、合作的能力,人都有需要与人交流、合作的愿望,儿童也不例外,少儿舞蹈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这种群体合作是建立在求同存异的思维基础之上的,为了达成合作,少儿会产生与人交流、交际的愿望,他们会由自发、自然交流的愿望,逐渐产生主动地、有意识地与人交流想法,在合作中儿童与人交往、交流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拓展情商发展空间。少儿舞蹈带给儿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现代的儿童没有经受过苦难和挫折,孩子娇气,承受能力差,极易产生挫败感,动摇信念,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带给儿童健康的身心,产生化解不良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能力。少儿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于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开发心智、激发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舞蹈对少儿进行美育教育,既能培养他们的内心美感,也能塑造他们的外形之美,同时还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健身活动。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使儿童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舞蹈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体能,为再学习打下体能基础。少儿在符合科学规律的训练下,形体得到很好的修整,从外观上没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躯体习惯,得到锻炼的儿童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从心理上看,少儿心态自信乐观,没有负面情绪,即使有负面情绪,自我调控和化解的能力强。这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形体基础和心理基础。可以说,舞蹈有着其它艺术不可替代的,独特而多重的美育功能。对于成长时期的少年儿童,这种内外兼备、形神相济的多重美育艺术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少儿舞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儿童离开舞蹈生活将失去色彩,舞蹈离开儿童将失去艺术活力。
综上所述,儿童是人智力思维、感性思维和情商形成的重要阶段,少儿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受到社会和教育界的普遍重视,这是少儿舞蹈发展的机遇,我们还要发现少儿舞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还需要不断创新,因为儿童的艺术心理特点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在少儿舞蹈教育学术和教育手段上不断创新,不能让固有的教学思维模式禁锢儿童的艺术创造力,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儿童教育方法。
作者:贾 岚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