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摘要: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90年代初期,会计电算化才逐步在企事业单位推广和应用。进入21世纪,我国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成熟稳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逐渐推广应用到企业当中,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企业需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要求会计电算化从简单的事后核算向综合的管理型信息化系统转变,能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各类统计数据以供分析决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应用和发展。在此形势下,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问题与对策
1企业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根据会计核算原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计算机代替人工处理企业会计信息的信息系统。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仅是单纯的会计信息的记账工具,更是通过计算机及会计信息平台为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提供更为科学、合理、占用资源最少的方案,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会计电算化应用可以促进会计行业的规范发展,促进会计工作的职能转变,不仅是事后记账,更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
2企业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
2.1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不到位,认可度不高
许多企业管理者没有全面了解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企业的作用,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起到代替手工记账,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核算速度和准确度的作用。没有认识到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决策以及经济效益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导致企业在实施电算化过程中人力物力投入不到位,得不到各级管理人员的理解和支持,操作人员要改变长久以来的工作习惯,不理解、不配合。导致运行过程当中实施不到位,运行不顺畅。
2.2企业管理思想老化,基础薄弱,原业务流程不规范
企业多年积累的管理方法和业务流程都根深蒂固,是否符合电算化要求。企业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流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提取是否准确、完整。操作人员基础薄弱,计算机操作能力有限,对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流程不熟悉。这些都制约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推进。
2.3企业的电算化软件技术水平和层次较低
随着产业升级和企业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从简单的事后核算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向综合管理型电算化系统转变。但许多企业依然不具备足够高的电算化技术水平,或者具备了技术基础却无法取得高效的管理成果,制约了企业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现今我国多数企业仍然使用早期功能单一的会计软件,各部门使用软件各不相同,信息难以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工作效率不高。像ERP等大型综合性管理软件,企业能成功实施的较少,多数因为人员技术水平而达不到目标效果甚至半途而废。因此,企业具有的软件技术水平制约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应用。
2.4会计电算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也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企业往往缺少规范健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机制,严重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流程十分严谨、复杂,环环相扣,没有健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机制规范,实际操作中容易操作不规范,导致统计错误,系统输出错误结果。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因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充分,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阻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没有健全的内控管理机制,因操作权限设置、会计档案等安全保密措施不到位,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和商业机密泄密,给企业带来极大地损失。
2.5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保密性存在漏洞
财务信息是企业的重要信息和商业机密,局域网和因特网带来了共享访问的便利,同时也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同时,网络病毒和黑客的入侵,也对数据的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操作人员权限设置没有严格的限制,用户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服务器出现故障时造成数据丢失等,都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财务数据和信息的保密和安全造成了威胁。
3解决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的对策
3.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更新认识,转变观念。让公司管理层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记账方式、核算方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扩展了会计数据领域,并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分析。成立实施小组、制订小组成员的职责范围、制订详细实施计划、培训计划和考核机制。将企业领导纳入实施小组的管理层,起领导和监督作用,实施小组分级设置,按会计功能模块分为几个小组,各小组挑选一名能力较强的成员担任小组联系人,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按计划分工合作。遇到问题逐级上报处理。这样,一个架构清晰的实施小组将保证电算化实施的顺利进行。
3.2优化业务流程,加强系统培训
充分调查收集企业原有会计核算流程,进行分析讨论,对不合理的流程要加以修正或重新设置,对繁琐的流程在保证管控效果的前提下进行精简优化。加强对会计人员培训工作,提升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避免会计人员的抵触情绪。同时通过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水平和电算化系统的专业操作能力,避免因操作能力低下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3.3重视软件开发,选择合适的软件
会计软件的重要指标之一就在于管理功能,实际上这也是会计电算化诸多工作目标中较为重要的功能。利用计算机技术依据会计原理、成本原理来优化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通过统计分析为管理层提供预测和决策,这样才能使系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而选择适合企业自身规模和发展规划的软件,则是实现软件功能和企业管理目标的前提。成熟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虽然通用性较强,但企业管理方面的个体需求则难以直接实现。因此,对软件的二次开发则显得尤为重要。解决这方面问题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招聘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然后再进行企业内部培训,使其熟知企业的业务流程,熟知会计核算流程,提升其二次开发能力。二是选择专业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成熟稳定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不要盲目追求“大而全”,要适合本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将来的发展方向,注意软件的合法性、安全性、正确性、可扩充性等方面的问题,并且选择实力强、技术能力强的软件实施商,由实施商提供二次开发服务以及系统运行保障。
3.4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健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电算化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企业应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以及实际作用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必须结合企业本身的基础条件及发展要求,提出规范的、切合实际的操作流程。其次,制定周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以防意外发生导致档案损毁无法挽回。最后,完善健全内控制度,根据相关法规,明确电算化操作人员的职责权限,管办分离。
3.5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高安全防护措施
第一,企业应设立系统管理员岗位,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检查。管理服务器不得让人随意使用,不使用不明、未经病毒检测的各种存储介质,不浏览不安全网页。严格控制局域网的访问权限,增加防火墙。坚持每天进行双备份会计档案,分处保管。同时要求定期检查、复制电子档案,防止因存储介质发生物理损坏而造成档案无法恢复。会计档案要分别保存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避免因一种类型档案损毁而造成档案无法挽救。第二,加大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培训,要求财务人员不仅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强的认识,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发展。第三,提升系统防护水平,加强密码管理,建立起企业信息化安全防火墙。
4结语
会计电算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每一个新的事物产生和实施,必将经历与原有老旧思想作决裂的困难和挫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注重基础管理,规范业务流程,重视人才培养,将会计电算化工作纳入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洁枝.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2).
[2]徐乐琳.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6).
[3]张灿.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税金融,2014(34).
张时军 桂林机床电器有限公司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